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褚海辰

作品数:55 被引量:138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麻醉
  • 7篇吗啡
  • 6篇全身麻醉
  • 6篇细胞
  • 5篇躁动
  • 5篇镇痛
  • 5篇苏醒
  • 5篇苏醒期躁动
  • 5篇回顾性分析
  • 5篇胶质
  • 5篇胶质细胞
  • 5篇病人
  • 4篇血压
  • 4篇缺血
  • 4篇外科
  • 4篇小胶质细胞
  • 4篇芬太尼
  • 3篇动脉
  • 3篇胸外
  • 3篇胸外科

机构

  • 55篇青岛大学
  • 3篇青岛市市立医...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青岛市第八人...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航空工业中心...

作者

  • 55篇褚海辰
  • 11篇梁永新
  • 9篇董河
  • 5篇牛泽军
  • 4篇王世端
  • 4篇冯伟
  • 4篇刘勇
  • 4篇夏婧
  • 3篇吕琳
  • 3篇刘爱杰
  • 3篇栾奇
  • 3篇刘陕岭
  • 3篇徐晓林
  • 3篇祝琳
  • 2篇徐红梅
  • 2篇薛峰
  • 2篇王培
  • 2篇吕建瑞
  • 2篇王天龙
  • 2篇王东信

传媒

  • 9篇中华麻醉学杂...
  • 8篇精准医学杂志
  • 3篇医学信息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9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9月在我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及静脉自控镇痛,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喷他佐辛浸润麻醉。比较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评分及术后4、8、12、24、48 h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术后48 h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躁动评分为(1.56±0.45)分,低于对照组的(1.84±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4、8、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48 h的PCA按压总次数为(2.09±0.21)次、镇痛药用量为(92.82±5.49)μg,分别低于对照组的(4.72±0.39)次及(101.98±5.34)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可起到协同镇痛作用,并延长局部镇痛作用时间,降低患者术后24 h内的疼痛程度,减少PCA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贾先魁宋建防褚海辰梁永新
关键词:喷他佐辛罗哌卡因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小胶质细胞的分化类型:体外细胞实验
2019年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诱导小胶质细胞分化的类型。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接种于6孔板,待融合度为70%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4):空白对照组(C组)、溶剂对照组(P组)和M-CSF组。P组加入PBS孵育7 d;M-CSF组加入终浓度为20 ng/ml的M-CSF溶液孵育7 d。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M1型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标志物TNF-α和M2型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标志物IL-10、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M组IL-10和BDNF的表达上调(P<0.05),TNF-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TNF-α、IL-10和BDN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SF可诱导小胶质细胞向M2型活化状态分化。
代钊褚海辰祝琳梁永新
关键词: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小神经胶质细胞细胞分化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多因素回顾性分析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病人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方法:全身麻醉病人3625人,术后在恢复室使用RSAS镇静-躁动评分鉴别病人是否躁动,并选取躁动发生率最高的胸外科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共有238人发生躁动,发...
禚艳丽褚海辰张楠楠栾奇刘陕岭
关键词:苏醒期躁动胸外科
文献传递
膝关节置换术麻醉的优化策略:IPACK-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评价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IPACK)-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膝关节置换术的优化效应。方法择期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IPACK-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IA组)和常规麻醉组(C组):股神经阻滞-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诱导前,超声或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IA组行IPACK、收肌管阻滞,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15、25 ml;C组行股神经和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确认神经阻滞效果后,实施全凭静脉麻醉,维持BIS值40~60。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维持术后VAS评分≤3分。记录术后出PACU、24、48和72 h时股四头肌肌力评分;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患者清醒时足下垂、补救镇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术后恢复满意度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IA组术后股四头肌肌力和术后恢复满意度评分升高,术后足下垂发生率降低,术后住院时间和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缩短(P<0.05)。结论IPACK-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作为有助于膝关节置换术后转归的优化策略。
郑芳玉刘勇波黄辉徐帅马晓军刘英志褚海辰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
一种改良型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良型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包括右导管和左导管,所述右导管和左导管之间并列设置,所在右导管和左导管的总长度在15‑42厘米之间,所述右导管远离左导管一侧的上端设置有支气管套囊充气管,所述支气管套囊充气管远...
褚海辰周健
文献传递
雷公藤红素对小鼠盐酸吸入性急性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雷公藤红素对小鼠盐酸吸入性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ICR小鼠18只,7~9周龄,体重25~3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盐酸吸入性急性肺损伤组(ALI组)和雷公藤红素组(T组)。采用气管内滴注盐酸的方法制备小鼠吸入性急性肺损伤模型。T组腹腔注射雷公藤红素3mg/kg,1次/d,连续3d,随后制备模型。于滴注后6h时处死小鼠取肺,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测定TNF—α、IL-6、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ALI组和T组滴注后6h时肺组织TNF—d、IL-6、MIF和MPO的水平升高(P〈0.01);与ALI组比较,T组滴注后6h时肺组织TNF—d、IL-6、MIF和MPO的水平降低(P〈0.01)。T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较ALI组减轻。结论雷公藤红素可减轻小鼠盐酸吸入性急性肺损伤。
王君涛刘娟褚海辰张晓袁莉董河
关键词:雷公藤属盐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黑皮质素受体拮抗剂对大鼠吗啡耐受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黑皮质素受体拮抗剂HS014对大鼠吗啡耐受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吗啡组(M)、生理盐水组(N)、HS014+吗啡组(HM)、生理盐水+吗啡组(NM)和HS014+生理盐水组(HN)。M组大鼠每次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2次/d;N组大鼠在相同条件下注射生理盐水;HS014+吗啡组(HM)、生理盐水+吗啡组(NM)大鼠每天第2次注射吗啡前15 min分别鞘内注射5μg HS014和5μl生理盐水;HS014+生理盐水组大鼠第2次注射生理盐水前15 min鞘内注射5μg HS014。各组均连续给药5 d,每天第2次给药后30 min进行热板测痛,于第5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标志物OX-42的表达。结果 1在实验第1天和第2天,M组大鼠热痛觉阈值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后M组热痛觉阈值开始下降,至第5天时M组大鼠热痛觉阈值与N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5天,HM组热痛觉阈值与M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N组比较,M组大鼠脊髓OX-42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01)。与M组比较,HM组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受到抑制,OX-42阳性细胞计数下降(P<0.001)。结论慢性应用吗啡(10 mg/kg,腹腔注射,2次/d,连续5 d)能够导致吗啡耐受和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联合给予HS014和吗啡,能够抑制吗啡耐受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但HS014本身无镇痛作用。
马加贵安建雄褚海辰李喜元董河李灯凯张春芳
关键词:黑皮质素受体吗啡耐受
舒芬太尼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线粒体Cx43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线粒体Cx4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D组各15只,B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 min,松开结扎线灌注120 min,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只穿线,不结扎LAD,持续150 min;C组缺血30 min末行缺血30 s,再灌注30 s,重复3次,再灌注120 min;D组缺血30 min、再灌注前5 min静滴舒芬太尼0.1μg/kg,再灌注120 min。再灌注末取大鼠心脏,TTC法染色心肌切片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MIS%);Western blotting半定量法测定心肌线粒体总Cx43(tCx43)和磷酸化Cx43(pCx43)表达。结果 A、B、C、D组的MIS%分别为0.8%±2.4%、44.6%±5.3%、37.4%±3.7%、26.5%±4.2%,D组与B、C组相比,P均<0.05。以B组心肌线粒体tCx43和pCx43电泳条带灰度为基准,A、B、C、D组心肌线粒体tCx43灰度比分别为2.3、1.0、1.3、1.8;pCx43灰度比分别为2.4、1.0、1.3、1.6。B组有少量tCx43和pCx43蛋白表达;D组tCx43和pCx4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B、C组(P均<0.05)。结论舒芬太尼可能通过增加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线粒体Cx43蛋白表达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徐红梅褚海辰牛泽军李红梅
关键词:舒芬太尼缺血后处理CONNEXIN
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评价ATP结合盒B亚家族成员1转运蛋白基因C3435T(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拟行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18~6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对基因突变型进行检测,按照基因型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CC组)、突变型杂合子组(CT组)和突变型纯合子组(TT组)。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记录术后24、48 h时VAS评分、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24 h睡眠质量评分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评分。结果与CC组比较,TT组和CT组术后24 h时VAS评分和舒芬太尼用量降低,TT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降低,CT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升高(P<0.05);与TT组比较,CT组术后24 h时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升高(P<0.05);3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个体差异的机制之一。
张雪莹梁永新温翠丽夏婧褚海辰
关键词:镇痛
宫腔镜手术中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及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及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分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A组)和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组(B组)。记录患者麻醉开始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扩张宫颈时(T2)、手术结束时(T3)和术毕清醒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患者T1、T2、T3、T4时MAP显著升高(F=19.121~32.681,P<0.05);B组患者T1、T2时SpO2、HR显著升高(F=6.868~18.551,P<0.05);B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缩短,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降低(W=1 453.000,t=6.059、3.321,P<0.05);B组患者呼吸抑制、体动反应、低血压和窦性心动过缓发生构成比及呼吸抑制程度显著降低(χ^(2)=4.464~11.072,W=1 669.500,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拟精神症状、恶心呕吐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及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应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理想,可有效稳定患者术中的血压、HR和SpO2,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
闫茹冰孙静波韩帅史建稳褚海辰梁永新
关键词:宫腔镜检查二异丙酚舒芬太尼氯胺酮麻醉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