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周
- 作品数:29 被引量:7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胰腺导管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容易发生转移,手术切除率低。近年来,以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由于PDAC独特的肿瘤微环境及低免疫原性,PDAC的免疫治疗并不尽如人意。结合PDAC的微环境特点,笔者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细胞免疫以及肿瘤疫苗等在PDAC治疗中的进展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 王蒲雄志于新哲史向军袁周
- 关键词:胰腺肿瘤肿瘤微环境免疫疗法
- 胰腺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 2015年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肿瘤干细胞学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该学说认为肿瘤干细胞可以对称和不对称分裂的方式分别产生肿瘤干细胞和正常肿瘤细胞两种后代,从而参与肿瘤层次结构的维持和稳定,是肿瘤发生、化疗抗性以及复发转移的根本原因.然而近几十年来,在解释和克服肿瘤异质性方面,无论是在体内还是体外实验中,很多试图在肿瘤干细胞理论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之间形成因果关系的努力却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本文中,我们利用该领域现有的证据来介绍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在胰腺癌领域内取得的成果和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将来可能的进展方向.
- 朱亚运袁周
- 关键词:胰腺癌肿瘤干细胞信号网络肿瘤异质性靶向治疗
- 67例肝细胞癌肝移植临床分析报告
-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肝细胞(HCC)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预后因素. 方法:2001年4月至2004年6月我院施行152例肝移植术,其中肝细胞癌(HCC)肝移植110例,分析其中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以上de67例患者的临...
- 周俭杨国欢宋康袁周汤钊猷王玉琦樊嘉吴志全邱双健黄晓武王征孙健肖永胜贺轶峰
-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移植术生存率
- 文献传递
- 胰腺癌早期诊断进展被引量:3
- 2010年
- 胰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因临床表现隐匿及早期诊断困难而致预后极差。在胰腺癌早期进行确诊能明显改善预后,故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早期诊断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现就胰腺癌影像学检查、基因组学检查、血清学检查、蛋白质组学及高危人群的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孙晓寅袁周郑起
- 关键词:胰腺肿瘤
- 不同治疗方法对肝门胆管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是目前胆道外科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本文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回顾性总结,旨在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其预后的影响。
- 陈杰郑起黄新余袁周阎钧潘烨
- 关键词:肝门胆管癌预后肝门部胆管癌胆道外科
- 生物膜包裹残端预防胰腺远端切除术后胰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猪胰腺远端切除后牛心包生物膜包裹残端对术后胰漏的预防作用,评价该材料在胰腺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小型猪3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n=16)与实验组(n=16),2组均接受胰腺远端切除手术,对照组远端胰腺切除后采用传统的单纯手工缝合法,实验组则先用牛心包生物膜包裹住胰腺残端,用同样缝线穿过被裹住的胰腺组织后手工缝合;测定各组术后每日腹腔引流量及引流液淀粉酶水平至术后第10天,判断胰漏情况;术后3周处死动物,观察腹内情况并取残端胰腺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胰漏率低于对照组(6.2%比46.7%,P〈0.05),术后引流量实验组低于对照组(25.1ml比54.2ml,P〈0.01),术后3周剖腹探查,两组实验动物未见明显差异;胰腺残端组织病理结果两组均显示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少许坏死组织。结论胰腺远端切除术后,利用牛心包生物膜包裹残端后缝合可有效减少术后胰漏的发生,是安全可行的。
- 王晨黄新余刘永志王洪成刘嘉哲袁周郑起
- 关键词:胰腺切除术牛心包胰腺瘘
-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胰腺癌中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胰腺癌五年生存率低于5%,现有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有限,针对胰腺癌的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主导肿瘤微环境局部免疫反应的作用,是许多癌症的有利预后因素.TIL能够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通过细胞免疫对这些肿瘤细胞进行杀伤.TIL疗法已经被证明在黑色素瘤、宫颈癌、乳腺癌等实体瘤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应用TIL治疗胰腺癌仍然存在一些难点,包括新生抗原的筛选、TIL快速扩增、导向到肿瘤部位及细胞衰竭.本文将就近年来人们对TIL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行概述,挖掘TIL在胰腺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 祝文君胡湛斐袁周
- 关键词:胰腺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预后评价细胞治疗肿瘤微环境免疫治疗
- DNA甲基化在胰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9年
-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 P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系统肿瘤之一,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从而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导致5年生存率不到5%. PC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DN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并且携带有肿瘤特有的基因突变与甲基化改变.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肿瘤发生中的早期事件,早于基因突变并且可以出现在PC进展的各个阶段.因此, PC患者启动子区异常DNA甲基化的检测可能为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价以及复发监测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无创的有效方法.本文就近年来人们对于DNA甲基化在PC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于PC治疗的潜在价值进行综述.
- 卢家俊袁周
- 关键词:DNA甲基化CTDNA胰腺癌
- 胆囊腺瘤的胆汁蛋白质谱特征分析
- 2010年
- 目的:建立胆囊腺瘤胆汁蛋白质谱,以供筛选胆囊腺瘤的体液标志物。方法:收集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的胆囊胆汁,予脱盐、脱脂等纯化处理,二维色谱-串联质谱分离鉴定肽段,检索SwissProt数据库。结果:胆囊腺瘤病人的胆汁中共鉴定出221种蛋白质,其中2肽及以上匹配蛋白54种,新发现cadherin-3、PHD fingerprotein 20等12种差异表达蛋白。结论:初步建立了胆囊腺瘤胆汁蛋白质谱,新发现的蛋白质可作为胆囊腺瘤的候选标志物,为进一步研究胆囊癌前病变的分子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 王伟艾开兴袁周陈国蓉谢振玮
- 关键词:胆囊腺瘤不典型增生胆汁蛋白质组学标志物
- 槐耳清膏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MHCC97H凋亡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研究槐耳清膏对人肝癌细胞MHCC97H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槐耳清膏及5-Fu分别与人肝癌细胞MHCC97H共同培养,采用CCK-8法、FCM及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变化,细胞免疫组化检测Bax、Bcl-2及p53基因的表达。[结果]槐耳清膏在体外可抑制MHCC97H细胞的增殖,诱导MHCC97H细胞产生早期凋亡,且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荧光显微镜下细胞呈典型的早期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免疫组化可见Bax及p53蛋白表达增强,而Bcl-2蛋白表达减少。[结论]槐耳清膏能明显诱导人肝癌细胞MHCC97H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改变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p53的表达有关。
- 张光军郑起袁周王志刚黄新余
- 关键词:槐耳清膏肝癌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