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宁 作品数:6 被引量:16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跨文化教育中的文化适应问题 范宁关键词:跨文化适应 跨文化教育 文化休克 抗抑郁剂与高催乳素血症相关研究的临床意义(综述) 被引量:6 2018年 药物使用是常见的引起高催乳素血症的原因之一,部分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舒必利、氨磺必利、帕利哌酮等容易引起高催乳素血症已达共识。已有文献证实抗抑郁剂的使用与血清催乳素水平增高有关,但目前对抗抑郁剂与高催乳素血症的相关性研究仍较少,以至于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还没有引起重视。本文回顾了近年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发生率、易感因素、机制、识别和处理等方面入手,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抗抑郁剂与高催乳素血症发生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张琪 王志仁 王永前 郑少君 赵文暄 赵妍 吴位东 范宁 杨甫德关键词:高催乳素血症 抗抑郁剂 催乳素 网络异常行为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随着网络的使用范围在日常生活中的日益广泛,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也愈发的重要。应用场景的多样性,使得现有的主要网络安全检测技术,如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网管软件等已经不能满足网络安全保障的要求。
本文基于一... 范宁关键词:网络安全 防火墙 入侵检测 数据获取 基于互联网与传统的认知行为治疗对神经症性障碍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比较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治疗(ICBT)和传统认知行为治疗(CBT)对神经症性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Medline网络数据库(MEDLINE),世界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CNK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全文电子期刊(VIP)。由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评价文献。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文献8篇,总计样本量n=569。对各研究的临床症状的变化值采用连续性变量的合并标准化平均差值及其95%CI表示,存在异质性的研究进行亚组分析。在神经症性障碍治疗中,基于互联网和传统的认知行为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0.07(-0.24~0.09),Pχ~2=0.52,I^2=0%]。结论:ICBT对神经症性障碍的治疗效果同传统CBT无明显差别,其有效性与优越性应引起国内精神卫生从业者的重视。 赵文暄 王志仁 王永前 张琪 吴位东 范宁 杨甫德关键词:互联网 认知行为治疗 神经症性障碍 META分析 精神科医护人员对精神病态度20年前后比较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了解20年前后精神科医护人员对精神病态度的变化。方法:选取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和北京民康医院的精神科医生和护士,1999年218人,2019年298人,用精神病态度调查问卷调查对精神病的态度。结果:2019年精神科医护人员精神病态度调查问卷分量表“精神病患者的行为是暴力和攻击性的”、“精神病不能治疗”、“精神病患者无社会价值”、“应回避精神病患者”、“应限制精神病患者的社会角色”得分均低于1999年的得分(P<0.05),但仍高于5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医生(β=0.14、0.22,P<0.05)、男性(β=-0.12,P<0.05)、年龄小(β=-0.16、0.14、0.20、0.23,P<0.05)、受教育程度高(β=-0.28、-0.22、-0.21、-0.12,P<0.05)的医护人员更容易接纳精神病。结论:2019年精神科医护人员对精神病的态度较1999年有轻度改善,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年轻、受教育程度高的男性医生对精神病的态度更积极乐观。 李丽 陆晓姿 白璐源 周衍芳 范宁 胥德广 兰志敏 王绍礼 高士元关键词:精神科医护人员 精神病 病耻感 20年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态度的变化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20年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态度的变化。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及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1999年入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217例,2019年入组206例,用精神疾病态度调查问卷调查家属对精神疾病的态度。结果:精神疾病态度调查问卷分量表“精神疾病不能治疗”、“精神疾病患者无社会价值”、“应回避精神疾病患者”、“应限制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角色”2019年得分低于1999年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仍高于5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受教育程度高(β=-0.14、-0.17、-0.18、-0.20、-0.28,P均<0.05)、住院时间短(β=0.16、0.18,P均<0.05)、职业好(β=-0.16,P<0.05)、女性(β=0.21、0.23、0.30、0.33,P均<0.05),与其接触更频繁(β=-0.12、-0.16、-0.18、-0.21,P均<0.05)、年轻家属(β=0.13、0.16,P均<0.05)更容易接纳患者。结论:2019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的态度较1999年有显著改善,其中受教育程度高、住院时间短、职业好、女性的患者,与患者接触更频繁、年轻家属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更积极乐观;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 李丽 白璐源 周衍芳 范宁 兰志敏 王绍礼 高士元关键词:精神疾病 患者家属 病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