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良岸

作品数:60 被引量:32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子宫
  • 12篇宫内
  • 11篇激素
  • 10篇内膜
  • 9篇子宫内膜
  • 9篇绝经
  • 9篇宫内膜
  • 8篇综合征
  • 7篇阴道
  • 6篇疗法
  • 5篇更年期
  • 5篇妇女
  • 4篇多囊
  • 4篇多囊卵巢
  • 4篇多囊卵巢综合
  • 4篇多囊卵巢综合...
  • 4篇孕酮
  • 4篇女性
  • 4篇炔诺酮
  • 4篇左炔诺孕酮

机构

  • 16篇中山大学孙逸...
  • 14篇中山大学附属...
  • 13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广东村村通科...
  • 1篇广东省计划生...
  • 1篇怀集县妇幼保...
  • 1篇深圳蛇口联合...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7篇王良岸
  • 30篇谢梅青
  • 21篇杨冬梓
  • 12篇周力学
  • 11篇王文军
  • 8篇张清学
  • 7篇王文军
  • 7篇陈冬梅
  • 5篇李扬志
  • 5篇张清学
  • 5篇邝健全
  • 4篇吕超
  • 4篇洪宇
  • 4篇李春花
  • 3篇李红玉
  • 3篇林君仪
  • 3篇刘颖
  • 3篇梁卓智
  • 3篇曹绚
  • 2篇陈晓丽

传媒

  • 5篇中华妇产科杂...
  • 4篇广东医学
  • 4篇中国实用妇科...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实用妇产科杂...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新医学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实用诊断与治...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6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影响宫腔形态的肌壁间子宫肌瘤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影响宫腔形态的肌壁间子宫肌瘤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随访观察。方法选取于生殖中心行IVF-ET,不孕合并超声检查示不影响宫腔形态的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91例,共行胚胎移植100个周期(观察组),抽取同期行IVF-ET治疗的单纯输卵管性不孕不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对照组)。对两组的一般情况、控制性超排卵情况、体外受精参数和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两组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胚胎种植率(26.7%vs 30.5%)、临床妊娠率(48.0%vs51.0%)、自然流产率(20.8%vs 31.4%)、活产率(32.0%vs 28.0%)、早产率(9.4%vs 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剖宫产率为81.3%(26/32)和71.4%(2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剔除者超过半数(11/20),剔除的肌瘤大小为2~5 cm,无出现术中大出血。结论不影响宫腔形态的肌壁间子宫肌瘤对IVF-ET临床妊娠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
戴凯玲李瑞岐方庭枫王良岸黎颖王文军
关键词:肌壁间子宫肌瘤体外受精
农村基层远程医疗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被引量:4
2014年
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立适合在农村基层医院推广的新型远程医疗信息服务体系,该项目主要是通过构建远程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和专家资源库建设,让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到农村基层地区,以及培养基层骨干医疗队伍来提高农村基层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谢梅青杨靖李桥陈冬梅姚友生王良岸黄海袁沃亮
关键词:远程医疗信息服务平台
使用雌孕激素替代治疗的人群分析
2003年
王文军杨冬梓谢梅青张清学王良岸
关键词:激素替代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后骨质疏松围绝经期
B超及宫腔镜对未绝经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评价 B超、宫腔镜和诊刮在未绝经的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作用。方法 :10 3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 ,2 3~5 5岁 ,未绝经。超声诊断后 ,宫腔镜检查并取内膜活检。结果 :不规则阴道出血 84例 (81.6 % ) ,所有病例内膜厚度≥ 5mm,平均内膜厚度 (9.3± 5 .6 ) mm。多数患者被按良性病变治疗 2~ 9个月后 ,才进行诊刮或宫腔镜检查。诊刮、宫腔镜阳性率分别为 86 .5 %、10 0 %。症状出现后 ,3个月内确诊比例为 35 .9% ,3~ 9个月、9个月以后的比例分别为 2 5 .2 %、38.8%。结论 :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是不规则阴道出血、年轻的患者 ,出现症状后到确诊的时间较长 ;B超不能代替诊刮和宫腔镜。
王文军杨冬梓谢梅青王良岸
关键词:宫腔镜诊刮绝经B超不规则阴道出血内膜厚度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被引量:13
2006年
王良岸杨冬梓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平均寿命骨量丢失妇女健康髋部骨折
血清褪黑素测定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血清褪黑素(MT)测定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测定PCO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T及其它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研究其相互关系。其中治疗前组29例,治疗组21例,对照组10例。【结果】PCOS等特定疾病的MT水平较高,均值为(77.5±57.6)mg/mL,经达因-35及克罗米芬治疗后一段时间内,其浓度无明显变化,而其他激素则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MT水平对PCOS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特别是在因各种原因使用了达因-35或克罗米芬等药物、其他指标处于临界值时以及需要即时采血检测的情况下。
周力学何英明熊振玲王良岸麦美琪
关键词:血清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褪黑素MT克罗米芬
倍美力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附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1996年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是某些妇女在更年期由于不能适应雌激素的下降丽出现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以往国内多采用人工合成雌激素治疗,但由于这些药物具有明显的胃肠道等副反应,以致不易被患者接受。近年,我们采用在国外已应用多年的倍美力(Prernrin)(结合雌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现就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王良岸吕超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药物法倍美力
GnRH—a对内异症术后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和PR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4
2010年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激素依赖性妇科常见病,多见于生育年龄妇女,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其就诊主要症状为痛经及不孕。时至今日,内异症不孕患者的治疗仍非常棘手,关键在于不孕原因复杂,涉及卵泡功能、内分泌、宫腹腔环境、盆腔解剖结构等方面的改变,而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下降,
洪宇谢梅青王良岸李扬志杨冬梓
关键词:术后患者黄体中期GNRH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彩色多普勒能量图特征及血清褪黑素水平——附48例报告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患者的卵巢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olorDopplerenergy,CDE)特征和血清褪黑激素水平,探索早期诊断PCOS及观察其疗效的临床指标。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CDE模式下检测48例PCOS患者(病例组)和22名排卵正常妇女(对照组)的卵泡早期卵巢间质血管分布CDE面积(CDE面积)及血清褪黑激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PCOS患者的卵巢CDE面积为(2.4±0.4)cm2,血清褪黑激素为(16±7)ng/L;对照组相应为(0.8±0.4)cm2、(0.9±0.5)ng/L,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CDE能反映PCOS患者卵巢早期微血管床面积的改变,PCOS患者血清褪黑激素水平远高于对照组。联合检测两者有助于早期诊断PCOS,对观察PCOS的远期疗效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周力学熊振玲李艳王良岸黎淑芬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褪黑激素雄激素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增生过长子宫内膜IGF-I和IGF-II及其相应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增生过长子宫内膜IGF-I和IGF-II及其相应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方法检测2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宫内置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前及置入3个月后子宫内膜IGF-I和IGF-II及其相应受体的表达,并设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口服炔诺酮治疗3个月后患者子宫内膜对照组。结果:(1)宫内置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3个月后,IGF-I表达下降,IGF-II的表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组子宫内膜IGF-I表达下降比炔诺酮治疗组明显,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GF-II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后的子宫内膜的表达高于炔诺酮治疗后的子宫内膜,但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2)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前后IGF-IR表达无显著性变化,P>0.05;炔诺酮对照组与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后子宫内膜IGF-IR表达的比较亦无差异(P>0.05)。(3)宫内置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3个月后,IGF-IIR表达增强,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后子宫内膜IGF-IIR表达增加较炔诺酮治疗后的子宫内膜明显,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通过抑制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IGF-I表达,上调IGF-II的表达,抑制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增生效应并使子宫内膜发生蜕膜样变,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重要机制。局部和血液循环孕激素浓度变化对IGF-IR表达无显著影响。宫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内膜IGF系统的调节作用较口服炔诺酮显著。
聂莉谢梅青王良岸
关键词: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炔诺酮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