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刚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ESIN治疗儿童胫骨远端干骺交界区严重骨折
- 目的:本文介绍用ESIN微创治疗儿童胫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干与干骺端交界部位)严重骨折,并对手术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回顾2009年7月-2014年12月,23例胫骨远端干骺交界区严重骨折,保守治疗骨折复位不理想或不稳...
- 徐蕴岚王志刚
- 关键词:弹性髓内钉干骺端
- Teratologic髋关节脱位的早期治疗体会
- 目的 Teratologic髋关节脱位是指出生时即已经存在的不可复位的髋关节脱位,常合并全身多发畸形。本文介绍本中心对于畸形髋关节脱位的早期干预流程,并报道一组早期行前外侧切开复位术病例的短期随访结果。
- 葛翼华王志刚张网林
- 关键词: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
- 弹性髓内钉治疗大龄儿童锁骨中段骨折
-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技术在儿童的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探讨手术操作技术、骨折预后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锁骨中段骨折3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12....
- 张宇琛王志刚蔡海清杨杰徐蕴岚李玉婵葛翼华蔡豪祺
- 关键词:锁骨骨折
- 文献传递
- 如何获得持续步行能力---多关节挛缩膝过伸畸形治疗经验探讨
- 目的:多关节挛缩膝过伸畸形并不少见,严重影响患儿步行功能.以往的经验和文献报道认为婴儿期石膏和支具的保守治疗可以获得理想的结果,但对大龄或严重患儿手术治疗后如何获得持续步行能力,是临床上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我院对大龄严...
- 蔡海清王志刚
- 髋关节外侧撞击的应对策略--大粗隆下移术(治疗经验分享与探讨)
- 目的: LCPD及SCFE后因为股骨头骨骺的坏死和移位,常残留大粗隆高骑,股骨颈短缩畸形,造成髋关节外侧撞击或为日后出现髋关节外侧撞击带来隐患.介绍我院采用大粗隆下移术治疗该畸形的手术指征,方法,并分享初步治疗经验.方法...
- 蔡海清王志刚
- 关键词:FAISURGICALDISLOCATION
- CT评价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骨性形态学特征
- 目的:通过使用三维CT测量不同平面髋臼指数,半定量化反映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髋臼缺损情况,为进一步实施功能矫正提供了精确、可信度较高的矫形设计依据。
- 韩炳强王志刚
- 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缺损CT
-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对骨骺生长的影响及治疗
- 目的: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简称MHE),主要表现为四肢长骨骨骺附近形成大小不等的骨性隆起,由于它的软骨帽具有与骺板类似的结构,因此它的生长影响了骨骺的生长,本文主要讨论骨软骨瘤对骨骺生长的影响及治疗.方法:自2007年...
- 李玉婵王志刚
- 儿童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的临床特点,探讨手术操作技术、骨折预后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方法: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12例,其中Ⅰ型(Hahn-Steinthal骨折)8...
- 张宇琛王志刚蔡海清杨杰徐蕴岚李玉婵葛翼华
- 关键词:肱骨小头骨折冠状面骨折
- 文献传递
-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手法复位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分析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手法复位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与年龄、脱位程度、髋臼指数、复位前牵引等可能相关因素的关系,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93例138髋6~18个月DDH病例,内收肌切断后手法复位,髋人字位石膏固定3个月后支具治疗6~9个月,分为并发AVN与不并发AVN两组,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各种相关因素中的暴露程度,并观察AVN严重程度和转归。结果手法复位138髋,随访18~72个月,平均39个月,出现AVN征象33髋(33/138,24%)。AVN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年龄、脱位程度和髋臼指数相关,与复位前是否牵引无明显相关。出现AVN的33髋都是全脱位或高位全脱位的髋关节(33/93,35%),脱位程度越高,并发AVN的概率越大。16~18个月组AVN的发生率最高为60%(12/20),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程度也越重。随着髋臼指数的增大,AVN的发生率逐步上升,AVN趋于严重。结论年龄大于15个月,高位全脱位,髋臼指数大于40°的患儿手法复位易并发AVN,是AVN的高危因素,同时具备以上高危因素的患儿可考虑早期手术切开复位治疗。
- 徐蕴岚王志刚
- 关键词:髋关节股骨头坏死手法复位
- 跟骨延长截骨术治疗症状性扁平外翻足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介绍扁平外翻足采用跟骨延长截骨术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方法,对结果作出评价,并讨论其矫正机制和矫形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今我科共治疗症状性扁平外翻足13例19足,男6例,女7例,单纯性扁平外翻足6例10足,神经肌肉性扁平外翻足7例9足。年龄8~12岁,平均9岁10个月。术前均经第一跖趾关节背屈试验和Jack足趾站立试验判定为柔软性扁平外翻足,疼痛经1~2年的保守治疗无效。采用跟骨延长截骨术治疗,并根据畸形的程度给予不同的软组织重建手术。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平均随访2年7个月,采用美国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结果,平均得分92分,15足优,4足良。X线评价测定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足负重正侧位片的跟距角,距骨第一跖骨夹角及跟骨倾斜角,取平均值后,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未出现骨连接延迟或不连接,无截骨处移位,骨块吸收,畸形复发,跟骨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跟骨延长截骨术是一种保留关节的重建手术,治疗症状性柔软性扁平外翻足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对于神经肌肉性患儿,适当的软组织重建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 王志刚蔡海清蔡豪祺
- 关键词:扁平足截骨术跟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