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王伟伟

王伟伟

作品数:36 被引量:142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市卫生局科技计划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青光
  • 11篇青光眼
  • 7篇视网膜
  • 7篇网膜
  • 6篇手术
  • 6篇先天
  • 6篇先天性
  • 6篇宫颈
  • 6篇宫颈癌
  • 5篇脉络膜
  • 4篇眼底
  • 4篇眼底表现
  • 4篇复发
  • 4篇闭角
  • 4篇闭角型
  • 3篇断层扫描
  • 3篇眼部
  • 3篇眼科
  • 3篇预测宫颈癌
  • 3篇原发性

机构

  • 2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7篇西安市第四医...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汉中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崇文光明...

作者

  • 36篇王伟伟
  • 14篇叶俊杰
  • 9篇刘建荣
  • 6篇沈捷
  • 5篇杨新光
  • 5篇张福泉
  • 4篇王怀洲
  • 4篇杨欣
  • 3篇王淑然
  • 3篇李猛
  • 3篇孙娜
  • 2篇马波
  • 2篇喻磊
  • 2篇姜茹欣
  • 2篇徐海燕
  • 2篇张娅萍
  • 2篇郭立斌
  • 2篇耿爽
  • 2篇赵家良
  • 2篇霍妍佼

传媒

  • 7篇中华眼科杂志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中国眼耳鼻喉...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眼科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眼科学报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陕西省医学会...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频域OCT测量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与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应用RTVue SD-OCT对2015 年11 月至2016 年7 月期间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46例(46眼)高度近视患者和31例(31眼)正常对照者进行黄斑区GCC厚度和视盘周围RNFL厚度检测,按照眼轴长度(AL)将高度近视患者分为A组(26 例,26 mm≤AL<28 mm)、B组(12 例,28 mm≤AL<30 mm)和C组(8 例,AL≥30 mm)。高度近视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多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 检验。高度近视组GCC厚度、RNFL厚度与AL的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高度近视患者平均、上方、下方GCC厚度和平均、上方、下方、鼻侧RNFL厚度较正常对照组低(H =20.38、15.65、21.69、31.27、20.10、20.78、11.08,P <0.001),GCC局部丢失体积(FLV)和整体丢失体积(GLV)均较正常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20.02、27.24,均P <0.001)。高度近视患者平均、上方、下方GCC厚度和平均、上方、下方、颞侧RNFL厚度与AL均呈负相关(r=-0.462、-0.422、-0.462、-0.511、-0.502、-0.295、-0.408,均P <0.05),与屈光度均呈正相关(r=0.479、0.469、0.444、0.604、0.535、0.413、0.528,均P <0.05);FLV、GLV与AL均呈正相关(r=0.643、0.590,均P <0.001),与屈光度均呈负相关(r=-0.666、-0.594,均P <0.001)。高度近视组RNFL厚度的变化率大于GCC厚度的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GCC厚度降低,与AL呈负相关,与屈光度呈正相关。GCC厚度的变化率小于RNFL厚度的变化率。
王伟伟王怀洲刘建荣张熙芳李猛杨新光
关键词:高度近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转移癌的眼底表现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脉络膜转移癌眼底表现的特点及原发癌的病理分型和预后。方法应用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方法。分析16例20眼脉络膜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前节、散瞳眼底、B型超声、彩色眼底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全身检查包括肿瘤标记物筛查,支气管活检,头部、胸部和腹部影像学检查及全身骨扫描等。结果 16例患者中男6例,女10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0.9岁;随诊1~60个月,平均12.6个月。双眼患者4例;单眼患者12例,其中右眼8例,左眼4例。首诊于眼科者9例,其中8例原发癌为肺癌,1例乳腺癌为原发癌。初诊视力:光感者2眼,手动/眼前~0.1者4眼,0.2~0.5者6眼,0.6~1.0者5眼,>1.0者3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15眼眼前节正常,5眼有继发性青光眼。散瞳眼底检查:19眼可见视网膜下黄白色、扁平隆起的实性肿物,12眼伴有不同程度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B型超声检查结果显示,20眼均为脉络膜实性占位性病变。FFA可见早期脉络膜肿物遮挡背景荧光,晚期可见融合成斑驳样的高荧光。原发癌为肺癌者10例,乳腺癌者4例,直肠腺癌者1例,子宫颈鳞癌者1例。结论脉络膜转移癌眼底表现的特点是视网膜下实性肿物,常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可继发青光眼。原发癌病理分型以肺腺癌为主,乳腺癌次之。
王伟伟叶俊杰贾会云耿爽徐海燕郭立斌姜茹欣
关键词:脉络膜转移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B型超声
平均血小板体积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将收集的117例CRAO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来我院行常规体检的10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测以及身高、体重等指标的测定。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AO的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PV对CRAO的预测价值。结果 CRAO患者的MPV明显高于对照组[(9. 33±1. 12]f L,(8. 73±1. 21) f L,P <0. 001],MPV是CRAO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440,95%CI为1. 084~1. 913,P <0. 05)。结论 CRAO患者的MPV明显升高,表明血小板活化可能有助于CRAO的发生。
张娅萍喻磊马波王伟伟王润生杨新光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血小板活化平均血小板体积
先天性小眼球的眼部表现与合并症的治疗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眼球眼部表现特点与合并症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断为先天性小眼球的11例(20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A型和B型超声波及超声活体显微镜等。平均随访33个月。结果初诊视力无光感者2眼,光感~0.1者12眼,0.2~0.5者2眼,0.6~1.0者3眼,1.2者1眼。初诊眼压:8~21mmHg(1kPa=7.5mmHg)者7眼,22~40mmHg者4眼,40mmHg以上者9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20眼小睑裂,9眼小角膜,20眼浅前房。20眼均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及白内障。眼底检查:12眼因屈光间质混浊眼底不能窥入;8眼视盘C/D为0.3~0.9,1眼合并先天性视网膜劈裂。20眼眼轴长度为15.87~20.38mm,平均18.00mm。13眼施行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控制在23mmHg以下9眼。11眼行白内障摘出术,其中5眼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矫正视力提高7眼,其中提高至0.9~1.0者3眼,0.05~0.10者4眼。结论先天性小眼球眼轴短(眼轴长度≤20.50mm)、晶状体大及巩膜厚,多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和白内障等。合并症的手术风险高,术前充分降低眼压,术中酌情先行后巩膜切开术,可降低术中或术后风险,有望提高手术成功率。
王伟伟叶俊杰毛进姜茹欣王淑然
关键词:先天性小眼球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治疗与危险因素分析
王伟伟叶俊杰
用于宫颈癌预后或预测宫颈癌复发或转移风险的试剂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用于宫颈癌预后或预测宫颈癌复发或转移风险的试剂和方法。本发明基于纳米孔测序技术对临床样本进行融合基因检测,发现了大量新的HPV整合位点及融合基因,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位点可以用于临床HPV感染相关疾病的预后及复发...
沈捷王伟伟高建勇庞伟张福泉
文献传递
HPV整合基因组合及其在预测宫颈癌复发和转移中的用途
本发明公开HPV整合基因组合及其在预测宫颈癌复发和转移中的用途。本发明发现了与宫颈癌复发或转移密切相关的基因集,提高了评估宫颈癌复发或转移风险的可靠性。由于对晚期及治疗后复发、转移的宫颈癌患者中HPV所发挥的作用缺乏认识...
沈捷王伟伟张福泉
细菌性眼内炎的玻璃体手术与病原学诊断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细菌性眼内炎的玻璃体手术疗效与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例(20只眼)经临床诊断的细菌性眼内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83岁,平均(40.5±23.9)岁;14只眼为外伤性眼内炎,6只眼为内眼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初诊视力:眼前指数2只眼;眼前手动6只眼;眼前光感11只眼,光定位均不确定;无光感1只眼。13只眼前房积脓,7只眼前房炎性反应较重。20只眼的眼底红光反射均消失,眼底不能窥人。B超显示20只眼玻璃体均呈中至重度混浊,12只眼玻璃体、视网膜表面有机化条索,2只眼视网膜脱离。对18只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抗生素注入术,其中9只眼行硅油填充术;2只眼单纯行抗生素玻璃体注药术。20只眼均于手术开始即取玻璃体液进行涂片和革兰染色。根据革兰染色结果即刻选择抗生素,阳性者选用万古霉素1mg,玻璃体注射或加入灌注液中;阴性者使用头孢他啶2mg玻璃体注射,或4mg加入灌注液中。同时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检测结果继续或调整眼部及全身用药。患者随诊1—102个月,平均16.6个月。结果玻璃体脓液涂片革兰染色阳性13只眼(65%),革兰染色阴性3只眼(15%),另有4只眼(20%)未发现细菌。15只眼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病原体检出率7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各3只眼,芽孢杆菌2只眼,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英志贺邻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产酸克雷伯菌、洛菲不动杆菌及荧光假单胞菌各1只眼。另外5只眼细菌培养显示无菌生长。术后20只眼感染均得到控制,眼内炎症消退。视力均有提高,视力≥0.3者4只眼,0.1—0.2者4只眼,0.02~0.09者6只眼,眼前指数2只眼,眼前手动3只眼,眼前光感1�
叶俊杰郭立斌王淑然王伟伟闵寒毅
关键词:眼内炎玻璃体内注射细菌学技术
360°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
刘建荣王伟伟孙娜
剥脱性青光眼2例
2020年
剥脱性青光眼是剥脱综合征继发的一类青光眼,临床上少见。本文报告2例患者,患眼瞳孔缘可见灰白色碎屑样物质沉积,散大瞳孔后可见晶状体前囊周边部混浊带,房角镜下可见Sampaolesi线。认识其临床特征,将有助于提高其诊治率。
王伟伟任敏子尹铁梅李刚刘建荣
关键词:青光眼剥脱综合征房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