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成
- 作品数:9 被引量:88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岛素泵与阿卡波糖在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观察
- 2007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新途径。方法:对40例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进行胰岛素持续输入(CSⅡ)与阿卡波糖相结合控制血糖,观察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后血糖在短时间内平稳下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段血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胰岛素泵与阿卡波糖相结合用于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处理安全、有效、方便。
- 齐晓玲徐礼五王江宁袁玲王郭伟段成余洋刘智
- 关键词:胰岛素泵阿卡波糖糖尿病2型围手术期
- 尿病高渗性昏迷合并全垂体功能减退症、垂体危象1例
- 本文根据1例尿病高渗性昏迷合并全垂体功能减退症、垂体危象患者病例,分析其抢救方案、临床表现、后期治疗,为以后相同病例做到有案可循。
- 徐礼五齐晓玲胡文文李晓蕾段成余洋王江宁
- 关键词: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全垂体功能减退抢救方案
- 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依从性比较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比较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 R(诺和灵30 R)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R)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N)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患者的依从性。方法将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和B组(20例),A组患者采用诺和灵30 R治疗,B组诺和灵R联合诺和灵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值及达标率和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率,评价两种方案的的疗效、安全性;并评估两组胰岛素注射的方便性、患者的依从性。结果治疗后A组血糖达标率为70.00%(14/20),B组75.00%(1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05)。 A组低血糖发生率10.00%(2/20);B组5.00%(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0,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5.883、5.248、6.856、7.549,均P<0.05),但两组治疗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9±1.0)mmol/L比(4.8±1.2)mmol/L,(6.6±1.6)mmol/L比(6.3±1.8)mmol/L,t=0.085、0.553,均P>0.05];A组患者不按时注射胰岛素发生率1.23%(4/324),明显低于B组的3.58%(23/642)(χ2=4.37,P<0.05)。结论诺和灵30 R方案与诺和灵R联合诺和灵N方案均可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临床效果理想且较为安全,但前者更易被患者接受。
- 段成
- 关键词:胰岛素治疗学
- 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无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合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以及体质量指数(BM 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结果与无血管并发症组相比,伴血管并发症各组血清CRP水平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r=0.282,P=0.001)、胆固醇(r=0.159,P=0.034)、低密度脂蛋白(r=0.151,P=0.042)、收缩压(r=0.172,P=0.024)、血尿酸(r=0.181,P=0.019)与CRP密切相关。结论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 齐晓玲徐礼五袁玲余洋王郭伟段成王江宁刘智
-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病变C反应蛋白质
- 2型糖尿病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5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究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截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共50例SCH合并DM患者(合并组)及同期住院的DM无SCH患者50例(DM组),比较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比较提示TSH、TC、LDL-C、收缩压、脉压联合组较DM组均升高,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H合并2型DM患者临床症不明显,提高临床关注度,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病情控制极其有益。
- 段成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血糖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DN)Ⅲ期患者血糖的疗效。方法将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DNⅢ期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采用甘舒霖30R早、晚餐前注射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值及达标率和低血糖发生率,评价甘精胰岛素配合瑞格列奈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空腹血糖较对照组血糖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餐后2 h血糖与对照组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达标率为80.0%(40/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6%(3/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可有效控制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血糖,临床效果理想且较为安全。
- 段成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磺胺嘧啶银霜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与磺胺嘧啶银霜局部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方法18例2型糖尿病足溃疡合并感染患者,按Wagner分级,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局部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与磺胺嘧啶银霜联合应用,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结果18例患者中有2例因经济等原因自动出院,有12例住院期间足溃疡愈合,治愈率达75%,愈合时间10~47d,另有4例出院时足溃疡愈合面积超过原溃疡面的1/2,出院后仍然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及磺胺嘧啶银霜局部联合应用,有2例随访1个月愈合良好。结论糖尿病足溃疡病变程度在Wagner4级及以下的病例通过使用包括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及磺胺嘧啶银霜局部应用在内的综合治疗,可使一部分患者避免外科手术甚至截肢之苦。
- 徐礼五齐晓玲袁玲王郭伟段成余洋李晓蕾王江宁刘智
- 关键词:糖尿病足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磺胺嘧啶银霜
-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4
- 2016年
- 目的观察新诊断T2DM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对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80例新诊断T2DM患者分为研究组41例,采用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结合指尖血糖监测治疗。结果研究组FPG、2 hPG和C—RP低于对照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6.3±1.5)vs(9.6±1.8)d]、低血糖发生次数[(10.5±3.8)vs(28.6±5.8)次]、胰岛素用量[(38±4)vs(43±4)U/d]、血糖波动值[(3.17±1.53)vs(5.24±1.79)mmol/L]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新诊断T2DM患者,有利于进一步精细的调控胰岛素用量,尽快达到降血糖的目的,降糖效果更平稳。
- 李晓蕾齐晓玲徐礼五段成胡文文
- 关键词: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胰岛素泵血糖控制
- 2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将9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IMT<1.0mm)、颈动脉内膜增厚组(IMT≥1.0mm)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血尿酸(UA)并记录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吸烟史、高血压史、微血管并发症斑块形成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颈动脉内膜增厚组中年龄、TG、AIP、UA、CRP值以及斑块形成、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比颈动脉内膜正常者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IMT为应变量先后入选的变量有年龄(P<0.01)、甘油三酯(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与年龄、TG、AIP、UA、CRP等多因素有关,尤其与年龄、TG密切相关。
- 齐晓玲徐礼五王郭伟余洋段成袁玲王江宁刘智
- 关键词: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