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珍平
- 作品数:166 被引量:1,164H指数:18
-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黑麦籽粒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成分鉴定被引量:1
- 2020年
- 使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黑麦籽粒多酚,以黑麦籽粒多酚得率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设计结合响应面法,分析夹带剂种类、料液比、提取时间、压强、温度对黑麦籽粒多酚得率的影响并优化提取工艺,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对黑麦籽粒多酚提取液中主要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黑麦籽粒多酚工艺的最优条件为:夹带剂95%乙醇,料液比1:4 g/mL,萃取压强5230 psi,萃取时间2.07 h,萃取温度55.65℃,此条件下黑麦籽粒多酚得率为0.201 mg/g。初步分析表明,黑麦籽粒多酚中含有罗汉松脂酚、二十三烷基间苯二酚、二十五烷基间苯二酚和β-谷甾醇油酸酯。
- 靳明凯杨文平郝教敏高志强杨珍平樊玮鑫
- 关键词:多酚超临界CO2萃取HPLC-MS
- 麦玉复种连作田土壤性状及周年产量对耕作与施肥的响应被引量:5
- 2023年
- 保护性耕作与有机肥施用是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缓解生态脆弱问题的有效解决手段之一,合理的耕作与施肥措施对山西中部旱区实现麦玉一年两熟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高原旱作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3种耕作方式(深翻(DT)、深松(SS)、免耕(NT)),副区为4种施肥水平(不施肥对照(CK)、全量化肥(CF)、50%化肥+50%有机肥(OF)、全量有机肥(OM)),探究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下土壤容重、速效养分及麦玉周年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有机肥施用后SS、NT处理0~20 cm土壤容重较DT处理有所下降,其中小麦季SS+OF处理下耕层土壤容重为1.13 g/cm^(3),显著低于DT+OF处理。整个周年复种连作体系中,以NT+OM处理土壤质量含水量最高,较其他施肥处理平均升高7.88百分点;SS+OM处理下土壤的三相比更为理想,三相比偏离值偏低。3种耕作方式下,碱解氮与有效磷含量大小总体呈现OM>OF>CF>CK的趋势,速效钾含量与施肥方式存在极显著关系,其中CF处理下含量最高;玉米季增施有机肥较单施化肥显著提高了糯玉米鲜穗产量,但有机肥施用比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SS+OM处理下麦玉周年产量最高,达19145 kg/hm 2。综上,该试验条件下,SS、NT耕作方式与有机肥施用结合可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碱解氮与有效磷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SS+OM处理更有利于黄土高原地区麦玉周年复种连作田产量的提升。
- 范雅琦王亚南霍瑞轩乔月静郭来春杨珍平
- 关键词:耕作措施施肥方式土壤容重速效养分
- 休闲期耕作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花后脯氨酸积累及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研究休闲期不同时间耕作对土壤水分、花后旗叶和籽粒脯氨酸积累、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旨在探索休闲期一次性耕作的蓄水保墒技术,为旱地小麦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定前茬小麦收获后15 d、45 d两个时期,深翻、深松两种耕作方式(以未耕作为对照),研究其对播前0—300 cm土壤蓄水量,花后旗叶和籽粒脯氨酸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动态变化,籽粒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及花后脯氨酸含量与两种氮代谢酶活性的关系。【结果】休闲期深翻或深松均可提高旱地小麦播前0—300 cm土壤蓄水量,且欠水年效果明显,以前茬小麦收获后45 d深翻效果较好。休闲期耕作降低了花后旗叶脯氨酸含量、花后5—15 d籽粒脯氨酸含量、旗叶和籽粒GDH活性,提高了籽粒GS活性、籽粒蛋白质产量。但耕作时间在不同降雨年型对旗叶GS活性、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在欠水年,休闲期耕作降低了旗叶GS活性、籽粒蛋白质含量;在丰水年,麦收后15 d耕作降低了旗叶GS活性、籽粒蛋白质含量,而麦收后45 d耕作则相反。休闲期耕作条件下,旱地小麦播前土壤蓄水量与籽粒脯氨酸含量的相关性高于与旗叶脯氨酸含量的相关性。前茬小麦收获后15 d耕作条件下,旗叶脯氨酸含量与旗叶GDH活性相关性较大,籽粒脯氨酸含量与旗叶GS活性相关性较大;前茬小麦收获后45 d耕作条件下,旗叶脯氨酸含量与籽粒GDH活性相关性较大,而籽粒脯氨酸含量与两种酶活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休闲期耕作有利于蓄水保墒,且欠水年效果较明显,有利于降低花后旗叶脯氨酸含量及灌浆前期籽粒脯氨酸含量,减缓花后小麦干旱胁迫,由于脯氨酸含量与两种氮代谢酶有一定相关性,从而影响籽粒蛋白质积累。休闲期耕作的时间对土壤水分、花后脯氨�
- 赵红梅高志强孙敏赵维峰李青邓妍杨珍平
- 关键词:旱地小麦休闲期耕作籽粒蛋白质含量
- 一种土壤水份测量设备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水份测量设备,包括底座以及测量安装箱,所述底座与测量安装箱之间固定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套,且移动套下端固定安装有多个插杆,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通孔,且每个通孔分别与对应的插杆相...
- 乔月静范雅琦郭来春黄婷苗陈杰杨珍平
- 年际间周年覆盖保水对旱地小麦植株氮素利用的调控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为深入探索旱地小麦覆盖保水、增产、高效栽培技术途径,于2011—2014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基地,以夏季覆盖渗水地膜与不覆盖为主区,以生育期膜际条播、常规条播为副区,研究年际间周年覆盖对麦田土壤水分运行和植株氮素积累、利用及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覆盖提高播前3m内土壤水分,其保水效果可至孕穗期,且采用膜际条播效果更佳。夏季覆盖提高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积累量,丰水年效果显著,提高27~31kg/hm^2,且采用膜际条播,夏季覆盖条件下欠水年提升空间较大,提高2~8kg/hm^2。夏季覆盖促进丰水年花前叶片和穗中氮素运转,促进平水年和欠水年茎秆+茎鞘中氮素运转,提高花前氮素运转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尤其欠水年;且采用膜际条播促进平水年茎秆+茎鞘和欠水年叶片中氮素运转,提高花后氮素积累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夏季覆盖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欠水年采用膜际条播氮素吸收效率效果更佳;且采用膜际条播提高氮素吸收效率,欠水年夏季覆盖条件下氮素生产效率影响较大。结果还表明,夏季覆盖后,丰水年和平水年单位花后氮素积累量的增产效果较好,每增加1kg/hm^2可增产176~224kg/hm^2,而欠水年单位花前氮素运转量的增产效果较好,每增加1kg/hm^2可增产142~185kg/hm^2;采用膜际条播较常规条播,丰水年和平水年单位花前氮素运转、单位花后氮素积累的增产量均较大,欠水年夏季覆盖条件下采用膜际条播单位花后氮素积累量的增产量较大,每增加1kg/hm^2可增产234kg/hm^2。总之,周年覆盖有利于植株氮素吸收、运转,实现旱地小麦高产高效。
- 张勉孙敏高志强任爱霞尹美强杨珍平郝兴宇
- 关键词:降水年型膜际条播氮素利用
- 燕麦皂苷合成积累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燕麦作为唯一同时积累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的禾谷类作物,具有多种药用功能和保健功能。本文通过系统概述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燕麦皂苷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燕麦皂苷的构型及含量因器官组织和生长发育时期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燕麦地下部分以三萜皂苷为主,而地上部分则以甾体皂苷为主。燕麦皂苷的合成和积累受品种基因型调控,同时也受环境因子和栽培措施的影响。通过梳理总结燕麦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步骤,挖掘参与关键步骤的相关酶(如鲨烯环化酶、法尼基焦磷酸转移酶、糖基转移酶等),以促进燕麦的深度开发及利用。
- 张丽娜李嘉宁霍滢睿杨文平高志强杨珍平
- 燕麦多酚对冷却猪肉的保鲜效果被引量:13
- 2016年
- 研究不同添加量燕麦多酚对冷却猪肉的保鲜效果。将冷却猪肉分成4组:不加任何保鲜剂的阴性对照组、加入300 mg/kg茶多酚的阳性对照组、分别加入500 mg/kg和1 000 mg/kg燕麦多酚的处理组,在贮藏期间定期对各组冷却猪肉的菌落总数、pH值、失水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挥发性盐基总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茶多酚和燕麦多酚均可以明显抑制冷却猪肉中微生物的快速繁殖,明显抑制冷却猪肉中脂质的氧化,延缓TVB-N值的增加;燕麦多酚对冷却猪肉的保鲜效果不及茶多酚;1 000 mg/kg燕麦多酚对冷却猪肉的保鲜效果更佳。结论:较高添加量的燕麦多酚可使冷却猪肉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食用品质,延长其货架期。
- 郝教敏杨文平张琪李红玉杨珍平朱迎春
- 关键词:茶多酚冷却猪肉保鲜
- 3株链霉菌对谷子早期白发病的防治作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究具有防治土传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功能的3株土壤链霉菌对谷子白发病的防治潜能及对谷子植株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谷子种子分别包衣3株土壤链霉菌黄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T4、密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Act12和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D74的活菌制剂,同时以无菌剂包衣的处理作为对照,于播种后15 d、45 d和75 d统计谷子白发病病叶数量,并对播种后75 d发病叶片进行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同时测定各时期谷子生长相关指标。[结果]播种后75 d,T4、Act12和D74菌剂处理的谷子病叶率与不施加菌剂的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41.4%、20.6%和18.7%(P<0.05);T4和D74菌剂处理的谷子白发病的病情指数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36.0%和21.3%(P<0.05);T4、Act12和D74菌剂处理的谷子其播种后75 d地上部干重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2.9%、23.7%和22.7%(P<0.05)。此外,T4还增加了苗期谷子株高及播种后75 d叶片数。[结论]包衣施加T4、Act12和D743株链霉菌对接菌早期谷子白发病的防治作用不大,但抑制了后期(播种后75 d)白发病的发病程度并促进了谷子植株生长,其中以T4的防病促生效果最强。本研究表明,土壤中兼具抗植物土传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功能的链霉菌是谷子白发病的潜在生防菌库,可从中筛选谷子白发病的有效防治菌株。
- 陈杰杨珍平夏清陈昆仑高志强韩彦卿韩渊怀林文
- 关键词:谷子白发病放线菌链霉菌生物防治
- 小黑麦、黑麦与普通小麦幼穗分化及形态建成差异的研究
- 2008年
- 本文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小黑麦、黑麦与普通小麦幼穗分化及形态建成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普通小麦相比,小黑麦和黑麦幼穗分化早而快,分蘖力强,叶面积指数高,生物产量大,晋饲1号和中饲237两个小黑麦品种抗倒性强,适合当地饲料生产.研究还表明,晋饲1号与中饲237抽穗到成熟生物产量较高,可作为青饲料及配合饲料之用.
- 孙敏苗果园杨珍平高志强
- 关键词:小黑麦黑麦普通小麦幼穗分化
- 旱地麦田休闲期覆盖保水与植株氮素运转及产量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6年
-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旱地小麦休闲期不同时间覆盖(前茬小麦收获后30和60 d)、不同覆盖方式(全覆盖、半覆盖和不覆盖)对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后休闲期蓄水效率和播种期0-3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显著增加,各生育阶段氮素积累量、花前营养器官氮素运转量和运转率、花后氮素积累量及籽粒氮素积累量均增加,最终促使产量、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收获指数显著提高,且表现为全覆盖效果好于半覆盖.小麦收获后30 d覆盖,下茬小麦播种期0-3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休闲期蓄水效率、各生育阶段的氮素积累量、成熟期叶片和整株氮素积累量、茎秆+茎鞘、叶片和营养器官花前氮素运转量、产量均高于麦收后60 d覆盖,其中播种期0-3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与休闲期蓄水效率差异显著.各土层土壤蓄水量与花前营养器官氮素运转量及花后氮素积累量均呈正相关,茎杆+茎鞘氮素运转量对籽粒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619.休闲期覆盖通过提高播种期土壤蓄水量增加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与利用,提高了产量与品质,其中提早全覆盖效果最好.
- 张萌孙敏高志强赵红梅李光任爱霞郝兴宇杨珍平
- 关键词:旱地小麦土壤水分氮素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