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欧欧

作品数:37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杭州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杭州市卫生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8篇乳腺
  • 20篇腺癌
  • 19篇乳腺癌
  • 10篇肿瘤
  • 9篇病理
  • 8篇乳腺肿
  • 8篇乳腺肿瘤
  • 8篇腺肿瘤
  • 6篇乳头
  • 5篇血管
  • 5篇切除
  • 5篇绝经
  • 5篇绝经前
  • 5篇激素
  • 4篇生殖
  • 4篇生殖激素
  • 4篇临床病理
  • 4篇内分泌
  • 4篇内分泌治疗
  • 4篇分泌

机构

  • 27篇杭州市中医院
  • 8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36篇杨欧欧
  • 34篇徐海滨
  • 33篇胡祖健
  • 25篇何俊玲
  • 24篇苏昆仑
  • 22篇罗华
  • 19篇杨慧芬
  • 8篇刘玲琳
  • 8篇何俊玲
  • 7篇蓝天
  • 6篇罗华
  • 4篇刘玲琳
  • 4篇胡望华
  • 3篇张正贤
  • 3篇涂美琳
  • 2篇崔凤
  • 2篇张正贤
  • 2篇汤丽珠
  • 2篇潘农
  • 1篇刘殿雷

传媒

  • 5篇浙江临床医学
  • 4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浙江中医杂志
  • 2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CL18、MV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配体18(CCLl8)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乳腺外科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90例,癌旁组织标本30例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3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CLl8和MVD在3类组织中表达水平。结果CCL18在乳腺癌组织组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和良性组织组(P=0.000).并且乳腺癌的分期越晚CCLl8在乳腺癌组织组表达水平越高(P=0.000),乳腺癌组织组MVD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00),且表达水平在Ⅲ期乳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00)。结论CCL18和MVD均可作为乳腺癌标志物之一,两者表达水平对于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的意义。
胡祖健徐海滨任兴昌何俊玲苏昆仑杨欧欧罗华刘殿雷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微血管密度预后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性病变,发生于乳腺大、中、小导管的上皮细胞,导管内膜增生突入导管内呈乳头状。72%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乳头溢液(浆液性、血性或混合性),另一临床表现是乳腺肿块。导管内乳头状瘤一般...
何俊玲汤丽珠徐海滨苏昆仑胡祖健杨欧欧崔凤
文献传递
自动乳房全容积扫查系统对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研究
苏昆仑徐海滨杨欧欧罗华张正贤刘玲琳潘农任兴昌胡祖健杨慧芬何俊玲
近20年来,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已经上升到女性恶性肿瘤死因的前列。因此准确判断预后并采取合理治疗成为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现代乳腺癌治疗措施包括手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这一系列的治疗及...
关键词:
关键词:乳腺癌疾病诊断
真空辅助旋切活检与开放切除活检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的应用比较
何俊玲罗华杨慧芬胡祖健苏昆仑杨欧欧刘玲琳蓝天徐海滨
从CXCL12/CXCR4生物学轴探讨乳移平配伍引经药抗乳腺癌肺转移机理体外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乳移平"配伍肺经引经药"桔梗"对人乳腺癌肺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HM的增殖、趋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乳移平组、乳移平配伍桔梗组、乳移平配伍川牛膝组、阿霉素组和对照组SD大鼠含药血清的制备,MTT法测不同组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测细胞趋化活性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法测细胞CXCL12、CXCR4、PI3K的表达。结果:与乳移平单方比,乳移平配伍桔梗后可进一步抑制MDA-MB-231HM的增殖能力(P<0.01)和趋化活性(P<0.01)。实时定量PCR结果提示,与乳移平单方比,乳移平配伍桔梗后能进一步下调MDA-MB-231HM细胞株CXCL12、CXCR4基因(P<0.05)。结论:乳移平配伍桔梗通过进一步下调CXCL12/CXCR4生物学轴及其介导的PI3K信号转导通路,发挥进一步的抑制乳腺癌肺高转移细胞株增殖能力和趋化活性的作用。
刘玲琳徐海滨胡祖健何俊玲苏昆仑杨欧欧罗华杨慧芬刘胜孙霃平
关键词:乳腺癌肺转移
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即刻假体重建随访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腺切除即刻假体重建手术肿瘤学安全性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5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NSM)即刻乳房假体重建术(IBR)。结果所有患者均术后前2年随访1次/3个月,2年后随访1次/0.5~1年,随访时间36~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0个月。2例(3.9%)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无乳头乳晕部位复发病例。3例(5.9%)发生完全或部分乳头坏死,1例(2%)出现局部皮肤坏死(3cm×2cm)假体暴露经换药3个月后再次手术取出假体,12例(23.5%)切口延期愈合经换药1~2个月切口愈合,7例(13.7%)皮下及假体周围积液,2例(3.9%)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好转。未发生包囊挛缩和假体破裂,乳腺外观主观评价优良率达86.3%。结论早期乳腺癌行保留乳头乳晕乳腺切除即刻假体重建在肿瘤学上是安全的,同时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不增加局部复发风险,患者对外观满意度高的优点。
徐海滨杨欧欧胡祖健苏昆仑何俊玲罗华
关键词:乳腺癌
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系统对乳腺高危小病灶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评价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查(ABVS)系统诊断乳腺高危小病灶的准确性。方法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12例乳腺疾病患者的112个高危小病灶,经ABVS检查后分为良性病灶组和恶性病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病灶的超声影像学特点。结果112个病灶中,良性病灶49个,恶性病灶63个。63个恶性病灶的ABVS测量大小为(1.59±0.52)cm,病理学测量大小为(1.52±0.58)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良性病灶患者的年龄为(38.5±7.4)岁,恶性病灶患者的年龄为(52.4±13.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病灶和恶性病灶的形状、方向、边缘、边界、回声类型、有无钙化、BI—RADS分级以及有无汇聚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病灶部位和后方回声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VS检测有无汇聚征与乳腺癌的病理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有关(均P〈0.05)。汇聚征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46/46)、73.0%(46/63)和84.8%(95/112)。结论ABVS对乳腺高危小病灶的测量较为准确。ABVS冠状面上的汇聚征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和特异度高。
苏昆仑徐海滨张正贤潘农何俊玲胡祖健杨欧欧罗华杨慧芬刘玲琳
关键词:超声检查乳腺肿瘤
真空辅助旋切活检和金属丝定位活检对不能触及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评价真空辅助旋切活检和金属丝定位活检对不能触及的乳腺病灶(NPBL)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97例NPB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金属丝定位切除活检(48例)和真空辅助旋切活检(49例),活检标本均经钼靶确认.记录真空辅助活检组对不典型增生和导管原位癌的低估率以及切缘.对术后的乳房美容效果及术后第1天疼痛强度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活检,真空辅助旋切活检组的标本大小为2.3 cm3,显著小于金属丝定位切除活检组(18.4cm3,P=0.03).真空辅助活检组对不典型增生和导管原位癌的低估率分别为16.7%和11.1%.真空辅助旋切活检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7.9%,假阴性率为2.1%,无假阳性病例.真空辅助旋切活检组手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为1.7,低于金属丝定位切除活检组(2.5,P=0.02).真空辅助旋切活检组术后美容评分优良40例,良好8例;金属丝定位切除活检组优良25例,良好2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空辅助旋切活检结果 可靠,可使大部分良性病变患者免于开放手术,但由于组织学诊断的低估以及较高的切缘阳性率,真空辅助旋切活检尚不能完全替代金属丝定位活检.
苏昆仑徐海滨胡祖健何俊玲杨欧欧胡望华
关键词:乳腺肿瘤
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的肿瘤特征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NPBC)和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PBC)的临床及分子特点,辨别它们之间的肿瘤生物学差异。[方法]收集并比较77例NPBC和116例PBC病例的个人资料和免疫组化特征。个人资料包括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分级、淋巴结状态及淋巴管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指标包括ER、PR、C-erbB-2、CK5/6、EGFR、E-cadherin、Ki-67和p53。[结果]单变量分析显示NPBC组和PBC组患者在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数目、有无淋巴结侵犯以及ER、PR、CK5/6、EGFR和E-cadherin表达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CK5/6在两组间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肿块较小,分化良好,区域淋巴结转移少。并且与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相比,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具有CK5/6低表达的肿瘤生物学特点,即基底样亚型少见。
苏昆仑徐海滨胡祖健何俊玲杨欧欧罗华刘玲琳
关键词:乳腺肿瘤免疫组化生物标志
黄芪联合川芎嗪减少游离真皮脂肪瓣体积损失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中药黄芪联合川芎嗪在减少游离真皮脂肪瓣体积损失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探索最佳的辅助用药方案。方法:将80只雌性SD大鼠腹部的游离真皮脂肪瓣移植到胸部,成功建模。随后将大鼠分成4组(每组20只):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黄芪注射液组,每天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2 g/mL);川芎嗪注射液组,每天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2.4 mg/mL);黄芪+川芎嗪组,每天腹腔注射含有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1:1的混合液,持续4周。每组在术后即刻、1周、2周和4周取出移植物,测定各时间点真皮脂肪瓣的重量和厚度、氧化损伤程度,并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CD34)的表达。结果:所有给药组都能增加游离真皮脂肪瓣的重量和厚度(P<0.001),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并降低真皮脂肪中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所有给药组在第4周都显著增加了游离真皮脂肪瓣组织VEGF的表达,其中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显著增加了CD34的表达(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有助于促使新生血管的形成,减少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助于延缓真皮游离脂肪萎缩。在体积维持上,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应用效果最佳。
杨欧欧罗华陈慧杨慧芬詹晨妮徐海滨
关键词:川芎嗪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D34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