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双庆

作品数:27 被引量:15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会议论文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3篇同位素
  • 10篇中生代
  • 8篇锆石
  • 8篇晚中生代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5篇岩浆
  • 5篇盆地
  • 5篇锆石年龄
  • 4篇地球化学特征
  • 4篇岩浆岩
  • 4篇造山带
  • 4篇化学特征
  • 4篇火山
  • 4篇基性
  • 4篇大别造山带
  • 3篇早白垩世
  • 3篇松辽盆地
  • 3篇碎屑
  • 3篇碎屑锆石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技术...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南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海军蚌埠士官...

作者

  • 27篇李双庆
  • 22篇陈福坤
  • 9篇杨一增
  • 5篇胡蓉
  • 5篇黄方
  • 4篇龙群
  • 3篇张贺
  • 2篇贺剑峰
  • 2篇张元朔
  • 2篇胡昭平
  • 1篇宋要武
  • 1篇安亚军
  • 1篇屈文俊
  • 1篇祁进平
  • 1篇杨晓勇
  • 1篇杨力
  • 1篇孙卫东
  • 1篇祝禧艳
  • 1篇王岩
  • 1篇方博文

传媒

  • 4篇地球科学与环...
  • 3篇岩石学报
  • 2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2010年全...
  • 1篇2013年全...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4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东北晚中生代流纹岩的铁同位素及其对高硅岩浆岩的成因制约
研究发现地球火成岩的Fe同位素组成并不均一,高硅岩浆岩(>71%wt.%SiO2)具有比平均火成岩(δ56Fe约0.15‰)明显重的Fe同位素组成.尽管相关研究提出包括富轻铁的矿物分离结晶、流体出溶、热扩散、部分熔融等模...
夏莹黄方李双庆
关键词:流纹岩铁同位素晚中生代
胶东地区中生代中-基性岩脉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地幔源区的制约
华北克拉通破坏和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胶东地区广泛分布着中生代不同期次长英质侵入岩和中—基性脉岩,是研究深部岩石圈地幔组成和演化的天然实验室。本文分析了胶北地区玲珑金矿区和苏鲁造山带昆嵛山—文登...
龙群杨一增李双庆胡蓉陈福坤
丹凤地区秦岭岩群片麻岩锆石U-Pb年龄:北秦岭地体中-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和早古生代变质作用的记录被引量:78
2010年
秦岭岩群被认为是出露于北秦岭地体内最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石,记录了北秦岭造山带的地壳形成和演化历史。本文报道丹凤-西峡地区五件秦岭岩群片麻岩锆石U-Pb年龄结果,限定其形成和变质时代,探讨北秦岭地体的构造归属。定年结果表明,岩浆成因锆石颗粒的年龄集中在1400~1600Ma左右和850~950Ma左右,记录两期主要岩浆活动。6粒锆石具有变质成因特征,低Th/U比值(<0.03),206Pb/238U年龄变化在510~465Ma之间,加权平均值477±18Ma。这一古生代变质叠加时代与北秦岭地体南北缘高压变质作用时代基本一致,说明秦岭岩群遭受到北秦岭造山带俯冲-碰撞造山过程的变质作用。秦岭岩群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基底岩石缺乏早元古代和太古代岩浆活动的记录。在岩浆作用时代上,北秦岭地体与广泛发育新元古代中-晚期岩浆作用的扬子陆块北缘有差别,也不同于晚太古代-早元古代的华北陆块南缘,可能是中-新元古代形成的独立微陆块。
杨力陈福坤杨一增李双庆祝禧艳
关键词:秦岭群片麻岩锆石年龄新元古代
用Mg-Nd同位素制约岩浆演化与地壳增生
<正>最近的研究表明,地幔具有均一的Mg同位素组成(δ26Mg=-0.25±0.07‰)[1],而海洋沉积物和碳酸盐岩的Mg同位素组成明显偏轻(δ26Mg=-5.57‰~-1.09‰)[2],土壤和页岩具有重的Mg同位素...
黄方安亚军陈福坤李双庆
关键词:同位素岩浆演化地壳增生
河南省栾川县西沟铅锌银矿床单矿物铷-锶同位素组成特征被引量:22
2009年
河南栾川西沟铅锌银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栾川断裂北侧,为赋存于中-晚元古代浅变质碳酸盐建造中的层控矿床,被认为是晚元古代的热水沉积型矿床。从成矿早阶段至晚阶段,矿物共生组合依次为:细粒黄铁矿、粗粒黄铁矿-闪锌矿-白云石-石英组合、多金属硫化物-白云石-石英组合、黄铁矿-石英-碳酸盐组合。本文时其矿石硫化物和黑云母进行了单颗粒矿物Rb-Sr同位素分析和研究。1件赋矿钙质二云片岩样品的5个黑云母颗粒样品给出Rb-Sr等时线年龄为366.0±10Ma,代表赋矿围岩的区域变质年龄。由于黄铁矿-碳酸盐细脉切穿了钙质二云片岩的片理,闪锌矿细脉切穿大理岩条带,矿体未遭受区域变质作用,可推断矿化发生于366Ma之后。考虑到区域内的构造变形事件和大规模花岗岩类侵入和成矿作用的年龄数据集中在156~134 Ma,峰值在138 Ma左右,认为西沟铅锌银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5件成矿早阶段细粒黄铁矿具有较低的I_(Sr-138Ma)值(按138Ma计算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变化范围为0.7100~0.7151,平均0.7127,该值略高于晚侏罗-早白垩斑岩类和花岗岩基,明显低于太古代太华群变质基底、中元古代熊耳群安山质火山盖层和中-晚元古代栾川群和官道口群的片岩地层,但与赋矿围岩栾川群大理岩地层接近,表明碳酸盐地层变质脱水和晚侏罗-早白垩岩浆岩均有可能为早阶段成矿提供成矿流体。相比之下,主成矿阶段硫化物则更加富含放射成因锶:14个主成矿阶段粗粒黄铁矿测点的I_(Sr-138Ma)值范围为0.7152~0.7344,平均0.7247,13个闪锌矿测点的I_(Sr-138Ma)值范围为0.7108~0.7398,平均0.7283,这些硫化物I_(Sr-138Ma)值接近于或低于太古宙太华群、中元古代熊耳群和中-晚元古代官道口群和栾川群,表明这些地层的锶都有可能混入成矿流体。因此,上述研究表明成矿早阶段流体主要为壳源�
祁进平宋要武李双庆陈福坤
关键词:硫化物锶同位素
海拉尔盆地晚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本文针对海拉尔盆地呼伦湖剖面六件中酸性岩样品进行了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都显示出相似的年龄范围,从158Ma到125Ma,最小的锆石年龄125±3Ma代表了这一岩体的成岩年龄,认为其余年老的锆石颗粒都应该...
李双庆陈福坤杨一增巫嘉德
关键词:岩石学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中国东北地区晚中生代典型盆地火山作用及沉积物源演化特征
中国东北地区伴随着西伯利亚克拉通与华北克拉通的拼贴完成,其作为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在晚中生代时期经历了强烈的岩石圈伸展过程,发育着大量的断陷裂谷盆地和强烈的火山作用,具有典型盆岭相间的地质构造特征。在此阶段东北地区先后经历...
李双庆
关键词:盆地火山作用沉积岩物源分析
中国东北晚中生代流纹岩的铁同位素及其对高硅岩浆岩的成因制约
<正>研究发现地球火成岩的Fe同位素组成并不均一,高硅岩浆岩(>71%wt.%Si O2)具有比平均火成岩(δ56Fe约0.15‰)明显重的Fe同位素组成。尽管相关研究提出包括富轻铁的矿物分离结晶、流体出溶、热扩散、部分...
夏莹黄方李双庆
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金成矿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差异:古太平洋板块回撤的响应
2015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质资料表明中国东部岩石圈之下确实存在古太平洋板块的残片,并到达重力梯度带附近(如,Huang and Zhao,2006),那么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事件对中国东部岩石圈的影响程度和方式是什么。据原始定义,埃达克岩是来自于洋壳的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其岩石类型为中酸性岩石,缺失基性端元,矿物组合以斜长石和角闪石为主;主量元素Si O2≥56%,富Na2O,Mg O<3%(很少>6%)。
杨一增陈福坤李双庆龙群张元朔
关键词:金成矿岩石类型埃达克岩主量元素
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金成矿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差异:古太平洋板块回撤的响应
本文通过对长江中游的鄂东-九瑞地区,长江下游安庆-铜陵地区以及滁州-宁镇地区与铜金成矿密切相关岩浆岩进行综合的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对比分析工作来探讨中国大陆内部铜金成岩-成矿作用与古太平洋俯冲事件...
杨一增陈福坤李双庆龙群张元朔
关键词:铜金矿成矿作用埃达克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