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霞
- 作品数:32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理工大学力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非局部损伤对裂纹尖端应力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
- 1997年
- 将非局部理论和损伤理论结合起来用于分析塑性材料裂纹尖端的应力分布规律得到了裂纹尖端应力有限的结论,并说明此有限应力起源于非局部损伤,从宏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经典断裂力学中裂纹尖端应力无穷这一缺陷进行了修正。
- 罗冬梅郑昭明吴莹吉德三李光霞
- 关键词:塑性材料应力集中裂纹尖端应力场
- 裂纹尖端塑性损伤场及近场损伤准则被引量:1
- 1989年
- 本文应用损伤理论研究裂纹尖端区域,得到了裂纹尖端的损伤场。根据细观实验分析提出了一个近场损伤准则,建立了宏观力学参量与材料细观组织参量之间的关系,并用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 李长春李希平李光霞
- 激光熔覆合金粉末试验研究被引量:2
- 1997年
- 将Ni-WC、Ni基、Fe基3种合金粉末的不同配方采用激光熔覆于母材上进行耐磨试验研究,对激光熔覆与未熔覆试样进行了对比试验,并给出了适合实际工程应用的较为合理的合金粉末配方。
- 魏丽娜李光霞李长春虢志德
- 关键词:激光熔覆合金粉末性能分析
- 含微裂纹岩石的损伤本构模型
- 1990年
- 岩石中含有许多微裂纹和微空隙,其变形的非线性特征主要是由于这些微裂纹和微空隙闭合、张开和扩展的结果。本文根据损伤理论和有效模量法,考虑这些微缺陷的影响,建立损伤本构方程和损伤演变方程,并将其应用于根据岩石含空隙度不同所提出的三种模型。结果表明,理论曲线和实验曲线吻合。
- 李长春陈良森李光霞
- 关键词:岩石本构模型
- Ⅰ型裂纹尖端无位错区近场的微观断裂模型被引量:2
- 1998年
- 经微观实验及在位错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Ⅰ型裂纹尖端无位错区(DFZ)近场的微观断裂模型,对其进行了数值计算.
- 詹志兰李光霞
- 关键词:I型裂纹尖端
- 金属试样全程拉伸曲线测定的新方法
- 1997年
- 当材料内部结构高度不连续时,必须应用非局部理论将其均质化,变成宏观上的连续介质,从而应用连续介质力学的结论。这需要在宏观和细观两种尺度上观察材料的力学变形行为,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对此,提出一种新的金属试样全程拉伸曲线测定方法。利用快速测量网格贴在金属小试样表面,在拉伸过程中按荷载的变化分级拍摄网格的变形情况,并将照片图象扫描存入计算机,经编制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到宏观的全程拉伸曲线。该方法克服了贴应变片法量程小、难用于小试样的缺点,且简单易行。
- 罗兴隆段英李光霞华中理工大学力学系
- 关键词:金属材料
- 以塑性应变和损伤为参变量的广义非局部损伤本构方程被引量:1
- 1997年
- 将塑性应变和非局部损伤取为内变量,引入耗散势,利用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了一个能全面描述材料本构行为的非局部非弹性损伤本构方程,用该模型计算了单位、单压状态下混凝土材料及20#钢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 罗冬梅郑昭明吴莹李光霞
- 关键词:本构方程塑性应变
- 20g钢裂纹尖端区域临界空穴扩张比及裂纹起裂条件
- 1991年
- 采用随动强化模型对三点弯曲试件进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讨论了裂纹尖端的张开位移与最大应变间的关系。同时,从 Rice—Tracey的空穴模型出发,用数值积分的方法计算 V _G 值。对韧性材料裂尖空洞的形成原因,空洞与主裂纹汇合的条件等进行了分析探讨,所得结果与本文的实验及文献[8]的结果是一致的。
- 朱汉兴李长春李光霞
- 关键词:20G钢有限元弹塑性
- 某炼钢车间三跨连续吊车梁疲劳寿命分析
- 介绍某炼钢车间用重级工作制软钩吊车工作时吊车梁疲劳寿命分析中所采用的对变幅荷载及频率分布统计的简便可行的方法。所得的欠载效应的等效系数为0.788,与现行规范取值0.8很接近,表明如按欠载效应的等效系数所折算的常幅应力幅...
- 张朝新李光霞王启慨
- 关键词:吊车梁
- 接触疲劳磨损理论用于激光熔覆层的寿命预测
- 1997年
- 利用接触疲劳磨损理论讨论激光熔覆试样的疲劳磨损寿命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接触疲劳磨损理论用于激光熔覆层的寿命估算是可行的.
- 魏丽娜李光霞李长春虢志德
- 关键词:激光熔覆高强度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