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徐文军

徐文军

作品数:30 被引量:122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衰竭
  • 11篇肝衰
  • 11篇肝衰竭
  • 10篇慢性
  • 10篇肝炎
  • 8篇乙型
  • 8篇乙型肝炎
  • 8篇内毒
  • 8篇内毒素
  • 8篇病毒
  • 7篇乙型肝炎病毒
  • 7篇中医
  • 7篇携带者
  • 7篇肝炎病毒
  • 6篇乙型肝炎病毒...
  • 6篇乙型肝炎病毒...
  • 6篇证候
  • 5篇乙肝
  • 5篇乙肝病毒
  • 5篇乙肝病毒携带

机构

  • 30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作者

  • 30篇徐文军
  • 28篇孙新锋
  • 28篇周小舟
  • 25篇马文峰
  • 23篇周大桥
  • 20篇徐韶敏
  • 15篇黄俏光
  • 14篇占伯林
  • 12篇贺劲松
  • 9篇李群
  • 8篇张来
  • 8篇高辉
  • 8篇邱梅
  • 8篇陈亮
  • 8篇童光东
  • 7篇郑颖俊
  • 7篇张晓晖
  • 7篇邢宇锋
  • 7篇唐海鸿
  • 6篇陈英杰

传媒

  • 5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2012年朱...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4
  • 5篇2013
  • 1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通过对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揭示其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方法:以回顾性临床研究的方式,对本院165例诊断为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及中医证候进行分析,总结分布特点和规律。结果:①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的发病年龄以41~50岁为多;性别以男性为主;而肝硬化是其高危因素;HBV的病毒复制是诱发因素之一;过度劳累、思虑、饮酒是其主要发病诱因及加重因素;②辨证定位多以肝、脾、胆、胃、肾为主;其辨证定性多以血瘀、湿热、热毒、气虚、肝郁为主;主要证型为湿热发黄证、气虚瘀黄证、瘀热发黄证、阳虚发黄证。湿热发黄证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其他证型高,而气虚瘀黄证和阳虚瘀黄证死亡率较高。结论: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具有一定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和演变规律。
周小舟黄俏光孙新锋马文峰徐文军徐韶敏周大桥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辨证分型辨证规范化
补肾健脾方对e-抗原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抗病毒疗效——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补肾健脾方对e-抗原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300例e-抗原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随机双盲分入2个试验组,其中治疗组200例,对照100例。52周...
陈英杰童光东贺劲松邢宇锋高辉周小舟邱梅郑颖俊徐文军徐韶敏陈亮唐海鸿张来占伯林马文峰孙新锋李群张晓晖周大桥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补肾健脾
文献传递
抗癌方联合TACE治疗气虚血瘀型HCC的临床观察
目的:选择诊断为气虚血瘀型原发性肝癌患者,探讨抗癌方对气虚血瘀证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方面的重要影响。方法:选择64位原发性肝癌患者(辨证属气虚血瘀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2人,治疗组:即TACE...
孙新锋周小舟周大桥童广东贺劲松徐文军徐韶敏张来马文峰占伯林黄俏光
关键词:抗癌方TACE
文献传递
肝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42
2013年
目的通过对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揭示其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方法以回顾性临床研究的方式,对我院165例诊断为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及中医证候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结果1.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的发病年龄以4l~50岁为多;性别以男性为主:而肝硬化是其高危因素;HBV的病毒复制是诱发因素之一;过度劳累、思虑、饮酒是其主发病诱因及加重因素。2.辨证定位多以肝、脾、胆、胃、肾为主;其辨证定性多以血瘀、湿热、热毒、气虚、肝郁为主,主证型为湿热发黄证、气虚瘀黄证、瘀热发黄证、阳虚发黄证。湿热发黄证治疗后总有效率比其他证型高.而气虚瘀黄证和阳虚瘀黄证死亡率高。结论通过对165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具有一定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和演变规律。
周小舟黄俏光孙新锋马文峰徐文军徐韶敏周大桥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证候规律
中药治疗肝衰竭患者内毒素血症疗效评价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乙肝肝衰竭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的检测意义及配合辨证论治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及大黄乌梅汤灌肠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60例乙肝肝衰竭患者,包括慢性肝衰竭及慢加急性肝衰竭,随机分为:①按肝衰竭诊疗规范治疗,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②配合辨证论治中药汤剂及大黄乌梅汤灌肠治疗的实验组。采用鲎试剂动态浊度定量检测法检测患者入组0周、4周、8周、12周血清内毒素水平。结合患者黄疸、凝血功能指标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有效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无效及死亡患者则呈上升趋势,或起始即出现重度内毒素血症。肝衰竭患者入组8周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清TB、DB、PT、PTA水平结果相符。结论:肝衰竭状态下,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水平可显著影响预后。辨证论治中药汤剂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比较在第8周有显著性差异,而此期间正是观察辨别肝衰竭预后情况的重要时期。
马文峰周小舟孙新锋黄俏光徐文军徐韶敏占伯林
关键词:肝衰竭内毒素血症内毒素检测
补益凉解法对病毒性肝炎小鼠免疫调节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索补益凉解法对病毒性肝炎小鼠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滴度腺病毒尾静脉注射建立小鼠急性肝炎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淋巴细胞提取分离术、流式细胞术、定量RT-PCR等实验技术,研究补益凉解法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IL-33、ST2、肝脏病理、Th1及病毒载量的影响。结果:补益凉解法使IL-2和IFN-γ水平上调,血清ALT、IL-33、ST2水平下降。结论:补益凉解法对病毒性肝炎肝损伤的有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免疫调节,增强感染小鼠I型免疫应答,从而下调IL-33/ST2的表达、减轻肝脏损伤。
熊益群梁越进徐文军刘心亮穆桂萍徐绍刚刘文赫袁东凯王静娜
关键词:肝损伤ST2
生脉散对急性肝衰竭大鼠一氧化氮的影响
本研究探讨生脉散对急性肝衰竭大鼠LPS诱导一氧化氮的影响。用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法制作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于生脉散灌胃2小时及8小时后,检测血清内毒素与一氧化氮水平。结果发现:生麦散作用2小时后可显著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
周小舟马文峰徐文军徐韶敏占伯林孙新锋黄俏光周大桥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内毒素一氧化氮生脉散
文献传递
补肾健脾方对HBeAg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抗病毒疗效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评价补肾健脾方对HBeAg阳性HBV携带者的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300例e-抗原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随机双盲分入两个试验组,其中治疗组200例,对照100例。52周的双盲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给予补肾健脾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治疗,以上药物均为颗粒冲剂,用法均为1剂/d,分两次开水冲服。治疗过程中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及乙肝两对半定量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治疗52周时治疗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明显下降,与0周及安慰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治疗组下降>1 lg及>2 lg的比例为45.98%、21.84%,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1.83%、5.38%。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HBeAg均值、HBsAg均值均呈持续下降趋势。52周时,治疗组患者HBeAg均值、HBsAg均值下降均显著优于安慰剂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HBsAg下降>0.5 lg的百分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22.99%、7.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52周时,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3 lg及阴转比例,HBeAg阴转率以及HBeAg血清转换比例,HBsAg下降>1 lg、>2 lg及阴转比例相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研究过程中,各组均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补肾健脾方有一定的抑制HBV的作用,作用呈时间依赖趋势。
陈英杰童光东贺劲松邢宇锋高辉周小舟邱梅郑颖俊徐文军徐韶敏陈亮唐海鸿张来占伯林马文峰孙新锋李群张晓晖周大桥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补肾健脾
复方茵陈蒿汤加味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复方茵陈蒿汤加味口服联合大黄乌梅汤灌肠较单纯西医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营养支持、保肝退黄、血浆等综合治疗,治疗组给予复方茵陈蒿汤加味口服,同时给予大黄乌梅汤灌肠,总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检测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以及PTA、内毒素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都能明显改善肝功能、PTA,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ALT、AST、TBIL、ALB、PTA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内毒素含量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茵陈蒿汤加味联合中药灌肠较单纯西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内毒素含量,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鲁艳平李群陈亮徐韶敏孙新锋徐文军
关键词:中药灌肠慢性重型肝炎内毒素
抗癌方联合TACE治疗气虚血瘀型HCC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抗癌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气虚血瘀型原发性肝癌在中医证侯、生化、甲胎蛋白以及CT复查肿瘤的改善情况;从而探讨联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气虚血瘀证患者在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方面的重要影响。方法采...
周小舟孙新锋周大桥徐文军黄俏光贺劲松
关键词:抗癌方TACE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