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潮 作品数:54 被引量:48 H指数:4 供职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政治法律 理学 生物学 更多>>
LPS炎性刺激对SAF基因编码区外显子e4B保留和剪切的影响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LPS刺激对血清淀粉样蛋白A转录激活因子(SAF)外显子e4B保留和剪切的影响。方法 LPS刺激不同时间THP-1细胞和去除刺激后放线菌素D处理THP-1细胞的cDNA作模板进行半定量和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 LPS刺激2h SAF基因外显子e4B保留的转录子表达下降、e4B剪切的转录子表达增高,延长刺激至24h,二者的表达呈下降趋势。LPS刺激12h和24h后去除刺激给予放线菌素D初始,上述转录子表达增高;延长放线菌素D作用至2h,二者表达下降。结论延长LPS刺激SAF基因外显子e4B保留和剪切的转录子表达下降可能和RNA降解有关。 曹锡梅 罗旭光 张潮 郭大玮关键词:RNA降解 LPS THP-1细胞 提高SAF基因启动子区DNA模板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扩增效率 2013年 背景:血清淀粉样蛋白A转录激活因子基因启动子区鸟嘌呤和胞嘧啶的含量偏高,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不易成功。目的:探索提高血清淀粉样蛋白A转录激活因子基因启动子区富含鸟嘌呤和胞嘧啶的DNA模板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方案及优化的扩增体系。方法:提取THP-1细胞基因组DNA作为模板,通过97℃高温预变性及最佳退火温度的探索优化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反应条件,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增强剂二甲基亚砜改善反应体系。建立提高血清淀粉样蛋白A转录激活因子基因富含鸟嘌呤和胞嘧啶的启动子区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效率的方法,同时评估不同浓度二甲基亚砜对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与结论:97℃高温预变性使模板DNA充分解链,同时提高退火温度至60℃,有利于提高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产率;反应体系中添加2%二甲基亚砜可以提高血清淀粉样蛋白A转录激活因子基因启动子区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的特异性和产率,但是鸟嘌呤和胞嘧啶含量不同对增强剂的依赖不一样。结果证实,高温预变性和较高的退火温度可以保证充分解链的模板DNA与引物特异性结合,但是DNA模板鸟嘌呤和胞嘧啶含量的不同对增强剂二甲基亚砜的依赖有差异。 曹锡梅 梁俊红 张潮 万东方 蒙晓平 郭大玮关键词:启动子 鸟嘌呤 胞嘧啶 聚合酶链式反应 微分段分析多根头发中20种苯二氮䓬类药物及案例应用 2024年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多根头发微分段分析的LC-MS/MS的分析方法,并对20种苯二氮?类药物在1 mm头发中的检测进行验证,并最终用于案件检测分析。方法将5根头发每根切成1mm长的片段,并将相应段落放在一起,在含二硫苏糖醇、甲醇等的提取液中浸泡并进行超声处理。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流动相B为乙腈。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多根头发中20种苯二氮?类药物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检出限为0.2~5 pg/mm,最低定量限为0.5~20 pg/mm,日内、日间精密度为2.03%~13.81%,日内、日间准确度为87.98%~111.29%,基质效应为71.15%~110.43%,提取回收率为69.34%~99.94%。用该方法对单次服用氯硝西泮20 d的志愿者进行头发样本分析,15根头发中氯硝西泮检出位置距发根第6~11段,浓度范围为1.06~3.45 pg/mm。并用此方法对案件中疑似被服用过安眠药受害者毛发进行分析,15根头发中在距发根第9~13段检出氯硝西泮成分,定量结果1.07~19.06 pg/mm,实验结果与案件受害者所述服药时间基本一致。结论多根头发微分段分析技术可应用于药物辅助犯罪案例的调查,并可对服药时间进行大致判断。 谢琳溪 薛鼎昌 郭兆辰 任飞 李婧 贠克明 尉志文 张潮 辛国斌关键词:毒物分析 液质联用仪 一种推算饮酒时间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推算饮酒时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开始饮酒的0~120h内抽取多个血液样本,然后检测对应血液样本中酒精、EtG和EtS的浓度,并以此获得EtG和EtS的平均浓度比值C<Sub>EtG</Sub>/C<Su... 贠克明 王乐乐 张伟 王瑞龙 光永立 张大明 张潮 胡萌 尉志文 张文芳 郭中元安定代谢物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定代谢物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蛋白纯化仪,利用反向填料柱对尿液中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进行一次分离,将分离后的样品溶液分别进LC‑MS,并与标准品溶液的液质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并计算目标物样品的... 贠克明 王乐乐 龚铎 李文越 王学志 王锐利 郑茜 王涛 崔海燕 尉志文 张潮 贾娟 曹洁 胡萌 牛卫芬文献传递 转录因子Elk-1调控MAZ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该文旨在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激活转录因子(serum amyloid A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SAF),或称myc相关锌指蛋白(myc-associated zinc finger protein,MAZ)基因,除已证实的转录因子MAZ和Sp1(specificity protein 1)外,是否存在其他转录因子对MAZ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激活具有调控作用。在生物信息学预测基础上,利用凝胶电泳迁移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筛查MAZ启动子区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在EMSA筛查出MAZ启动子区包含转录激活因子ETS样蛋白1(ETS-like 1 transcription factor,Elk-1)结合位点后,通过该实验室构建的由MAZ启动子驱动的双荧光报告系统分析观察过表达转录因子Elk-1后MAZ启动子的转录激活情况。结果显示,转录因子Elk-1可结合MAZ启动子–525~–504 nt区的DNA序列;过表达Elk-1及Sp1均可使MAZ的两个转录子SAF-1和SAF-3转录水平降低且后一转录子被抑制尤甚。结果提示,Elk-1与Sp1共同参与调控MAZ基因两个转录子SAF-1和SAF-3的转录调控,在MAZ基因参与的细胞诸多生理疾病过程中,Elk-1可能通过该途径发挥其作用。 王博 贾琳娜 王小怡 张潮 王雪伟 任剑波 高哲 郭大玮关键词:转录因子 甲卡西酮及其代谢物在大鼠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 2021年 目的研究甲卡西酮及其代谢物卡西酮、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毒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大鼠分别以甲卡西酮17.25mg/kg和34.5mg/kg经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经内眦静脉采血,血液中甲卡西酮及其代谢物卡西酮、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用HPLC-MS/MS定性、定量检测,DAS3.2.8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动力学方程并计算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甲卡西酮原体在大鼠血液中的代谢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达峰时间在给予剂量间无明显差异,剂量可以明显导致消除半衰期的延长。低剂量组代谢动力学方程为C=10515.971×e^(-0.024t)-10515.919×e^(-0.144t),高剂量组代谢动力学方程为C=12410.093×e^(-0.015t)-12409.465×e^(-0.169t)。甲卡西酮和卡西酮的检出时限为24h,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检出时限均为2h。甲卡西酮和卡西酮在血液中的浓度比随注射时间的变化不受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过程影响,呈指数关系。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甲卡西酮毒物代谢动力学方程和参数,代谢物的检出时限及与吸毒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为甲卡西酮吸毒鉴定的合理取样,原型和代谢物的检出,浓度关系推断吸毒时间以及法医学鉴定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尉志文 陈佳晖 张潮 张潮 杨秀秀 王学志 孟宇珍 杨睿 王优美 徐鹏 贠克明关键词:麻黄碱 伪麻黄碱 毒物代谢动力学 一种精准区分饮酒死亡和死后灌酒的鉴定标志及其鉴定方法 本发明属于司法鉴定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目前司法鉴定中对于乙醇来源判定易于出现假阳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精准区分饮酒死亡和死后灌酒的鉴定标志及其鉴定方法。所述鉴定标志为心血与玻璃体液中的乙醇浓度比、下肢肌肉和睾丸中的乙醇,以及... 贠克明 王凌霄 刘唯琛 鞠县 梁迪 开梓翔 尉志文 张潮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甲卡西酮 2025年 建立了一种测定甲卡西酮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在碱性条件下,甲卡西酮对铁氰化钾-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强度有显著的增敏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增强程度与甲卡西酮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下,检出限为1.1×10-4 g·L^(-1),甲卡西酮在1.2×10^(-4)~2.0×10^(-3)g·L^(-1)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为Y=95.25c-37.38(r=0.9981,c为甲卡西酮的浓度);在2.0×10^(-3)~1.0×10^(-1)g·L^(-1)范围内时,线性回归方程为Y=2.840c+480.5(r=0.9922,c为甲卡西酮的浓度)。在生活污水中加标回收,分别对浓度为5.0×10^(-4)g·L^(-1)和2.0×10^(-3)g·L^(-1)的甲卡西酮溶液连续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2.9%和4.7%。 刘唯琛 吕诗婧 张佳欣 牛卫芬 张潮关键词:铁氰化钾 鲁米诺 利用ChIP技术研究SAF基因编码区组蛋白修饰变化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转录激活因子(serum amyloid A-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SAF)编码区外显子e4A和e4B区域的组蛋白表观遗传学信息,为进一步研究SAF自身的转录调控机制和该基因转录与前体mRNA剪接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染色体免疫共沉淀实验(Ch IP)分析SAF基因编码区组蛋白修饰的变化。首先收集LPS刺激不同时间的THP-1细胞,终浓度为1%甲醛交联蛋白质和DNA,利用超声波将其染色体随机断裂成适当大小的片段,选用Ch IP级别兔多克隆抗组蛋白H3抗体、兔多克隆抗组蛋白H3K36三甲基化抗体、兔多克隆抗组蛋白H3K9单甲基化抗体和兔多克隆抗RNA聚合酶II CTD重复区5号丝氨酸磷酸化抗体实验,以富集得到的DNA样品为模板进行半定量PCR和定量q PCR分析。结果:LPS刺激作用下SAF基因编码区组蛋白H3富集信号减弱、外显子e4A区域单个核小体上H3K9单甲基化(H3K9me1)水平减弱、H3K36三甲基化(H3K36me3)修饰富集水平增加、RNA pol II CTD重复序列第5号丝氨酸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LPS刺激导致SAF基因编码区组蛋白H3离散,该区域核小体解散、凝聚的染色体重塑呈开放构象;含SAF编码区基因信息的DNA暴露,利于RNA pol II转录延伸。 曹锡梅 罗旭光 梁俊红 张潮 白丽娟 郭大玮关键词:组蛋白修饰 THP-1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