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顺
- 作品数:25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油井堵水工艺技术改善与优化应用被引量:4
- 2018年
- 采油三厂现有水淹井835口,在用705口,日影响产量1 268 t。主要分布在W33、P21、W2、Y2等三叠系见水油藏,油井产能损失严重。2012年以来共实施油井堵水103井次,措施有效率68.9%,单井日增油0.76 t,含水下降幅度有限。针对近年来油井化学堵水措施有效率低,水淹井治理手段有限的难题,首次提出利用油井暂堵剂治理孔隙性水淹井并在W33、P21等区块成功开展矿场实验,拓宽了油井堵水的工艺思路,对后期油井堵水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场实践经验,为进一步延长本厂主力油藏中含水开发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 李熠周长顺刘永春冯立勇张宁利
- 关键词:水淹井油井堵水暂堵剂增油
- 低成本复合解堵技术研究与试验被引量:2
- 2022年
- 随着油田的逐年开发,井筒及地层由于原油中蜡质沥青质等重质成分吸附沉积、措施所用聚合物及其吸附滞留、无机沉积物堵塞,导致老井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产降。在低油价情况下,急需开展以短期解堵、长期抑垢为目标,针对产量微降井的低成本复合解堵技术研究及应用,同时开展注入工艺和施工参数优化,完善解堵液配方,形成适应不同油藏堵塞类型的解堵技术体系。本文立足堵塞类型,综合考虑短期除垢、长期抑垢两种目标,采用降黏、溶解、降解等手段清除堵塞物,利用分散、络合原理防止堵塞物的二次聚集,延长解堵有效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李志坪周长顺刘怡君邰龙马驷驹吕勇胜周莉张大磊周亚亚
- 关键词:油井解堵复合解堵
- 压裂液技术体系与效果分析
- 老井重复压裂所用压裂液体系比较单一,针对性较弱,通过开展改变相渗压裂液、稠化水压裂液、采出水配压裂液等技术试验,不断完善优化压裂液体系,减缓措施后含水上升的问题,同时降低油田开发成本,缓解集输系统循环及外输压力,为油田采...
- 李晓明张红岗景文杰刘建升周长顺张宁利张召召
- 关键词:压裂液
- 文献传递
- D1区块C1油藏水力压裂效果影响因素综合评价
- D1区块C1油藏平均孔隙度仅11.54%,平均渗透率仅为3.64×10-3μm2,孔隙结构非均质性严重、油层纵向变化大、为典型的特低渗透储层.平均单井日产能3.12 t,采用水力压裂手段改造储层对提高单井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 张召召周长顺张伟刘环宇卢晓辉罗军刘建升景文杰
- 关键词:油藏开采模糊综合评判法
- 文献传递
- 注水井暂堵酸化效果评价体系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注水井暂堵酸化是改善注水井剖面吸水状况的一项重要工艺技术,主要治理非均质油藏单层不吸水或吸水较差的情况,是老油田稳产增产的主要措施手段。但一直以来,缺乏有效的、准确的分析调剖效果评价体系,不仅能直接反应施工的成功与否,为下一步措施提供必要依据,同时能反馈到前期方案设计中,使科研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地质情况、堵剂的适用性,以及各种设计参数的合理性。本文从施工压力、注水压力、测调试数据、产液、吸水剖面等多方面多种手段,对暂堵酸化效果进行分析说明,目的通过多个方面,多个角度的结合能够准确分析评价效果。
- 颜廷涧张红岗刘秀华周长顺刘建升李志坪
- 关键词:暂堵酸化吸水剖面
- D1区块C1油藏注水井调剖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针对特低渗透油藏调剖效果单因素评价方法不够全面的缺点,笔者综合考虑调剖措施前后的开采动态、水驱曲线、动态监测和经济效益等各方面的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调剖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并且建立...
- 刘建升南茜周长顺
- 关键词:深部调剖层次分析
- 文献传递
- 致密储层水平井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从长庆油田水平井开发历程出发,介绍了长庆油田水平井发展现状,详细的阐述目前致密储层水平井的主体改造工艺及应用效果,并针对致密储层改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攻关,并对水平井"工厂化"作业进行了研究探索。
- 于波周长顺胡克俭曹永强李昆鹏
- 关键词:水平井致密储层工厂化
- 姬塬油田高压欠注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 姬塬C8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地层物性复杂,地层启动压力高,高压欠注问题突出,常规井下降压增注措施有效期较短。本文从储层物性、水质、措施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欠注原因,开展自清洁射孔、胶束酸酸化等技术研究,并进行现场试验。结果...
- 杨永刚张红岗刘建升周冰欣周长顺侯艳红马腾张伟
- 文献传递
- 中高含水油井宽带压裂技术试验及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针对剩余油分布特征,近年来在综合应用注采调整技术的基础上,规模开展了井网加密调整、老井混合水压裂等技术试验,取得了重要认识。低渗透油藏主要靠造长缝、复杂缝提高单井产量。针对老油田不同开发阶段、开发层系及储层特征,在老井初步试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混合水压裂工艺技术,基本满足规模应用的技术需求,混合水压裂裂缝带长、带宽均大幅增加,但受井距的限制,裂缝带长过大,存在含水上升的风险。因此需要研究控制裂缝带长、增加裂缝带宽的重复压裂技术。通过关键堵剂的研发和缝端暂堵工艺的优化,形成老井缝端暂堵宽带压裂技术,利用暂堵剂封堵老裂缝端部,提高缝内施工净压力,达到控制裂缝缝长、增加裂缝带宽的目的,解决老井侧向剩余油动用的问题。
- 李熠张宁利刘建升周长顺于波马腾
- 分层暂堵酸化技术研究及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17年
- 采油三厂多层系开发区块主要在D1、D2、D3、D4等C1油藏,多层系开发油井共计1 126口,平均单井日产油2.05 t。笼统暂堵酸化对于多层开发油井针对性较差,措施后增油效果不明显,2014-2016年开展笼统暂堵酸化措施89井次,平均单井日增油0.73 t,不能达到解堵目的。另外笼统暂堵酸化是采用固体聚丙烯酰胺,施工时容易卡钻,因此,急需开展分层暂堵酸化工艺技术研究,解决多层开发油藏的层间矛盾,提高技术针对性。
- 张宁利李熠张红岗周长顺韩昭海南茜侯艳红
- 关键词:苯甲酸钠苯甲酸层间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