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菲 作品数:33 被引量:84 H指数:5 供职机构: 吉林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磁共振DWI及PWI在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DWI及PWI在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35例急性期脑梗死病例行DWI、PWI检查,测量并计算ADC值、rCBV值、MTT值。结果 30例急性期脑梗死DWI上均为高信号,PWI上灌注异常(P<0.05)。1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现缺血半暗带。结论 DWI与PWI对急性脑梗死评价更全面、正确。 张志方 隋冰冰 周菲 尤凤华关键词:DWI PWI 急性期脑梗死 16层螺旋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及应用 2011年 目的阐述16层螺旋CT(MS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中的诊断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市中心医院自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共收集22例怀疑主动脉夹层病例,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 8例为主动脉壁内血肿,其中2例为Ⅰ型,2例为Ⅱ型,同时合并主动脉壁有穿透溃疡,4例为Ⅲ型其中3例伴有内膜钙化内移,其中2例随诊中发展为主动脉夹层,14例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主要影像特征为:①主动脉管壁呈同心圆形或新月型增厚,增强扫描无强化;②内膜钙化内移,与主动脉外壁距离增宽;③主动脉内壁有穿透溃疡。结论 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中有重要价值。 李桂英 李海艳 周菲关键词:主动脉 壁内血肿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梗死患者微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SWI在诊断脑微出血(CM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吉林市中心医院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给予患者颅脑MRI检查,该院常规序列有T1WI、T2WI、T2-FLAIR、DWI4个序列,每位患者加扫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患者微出血灶检出、统计。结果 56例患者有CMB,T1WI、T2WI、T2-FLAIR、DWI、SWI分别检测CMB病灶15个、27个、39个、82个、163个,检出率分别是9.2%、16.6%、23.9%、50.3%、100%;SWI序列与常规序列CMB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表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迄今为止CMB最好的影像检查手段,能够提供给临床最准确的诊断信息,指导临床的溶栓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应用价值。 郑家庆 时文艳 周菲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微出血 缺血性脑卒中 LAVA增强技术在腹盆腔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应用GE1.5T磁共振肝脏三维容积转移期动态技术(LAVA)技术与既往使用的FSPGR技术相比较,对腹盆腔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价,探讨LAVA技术特点、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6月应用GEHD Signa 1.5TMR诊断的腹盆部肿瘤病例62例,分别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信号特征、浸润范围、累及附近组织情况,并将部分MR所见进行影像学分期,同时与临床手术及病理分期进行对比。结果:LAVA扫描技术在判断腹盆部肿瘤发生部位的准确性为100%,而FSPGR技术的准确性为85.2%;在肿瘤定性方面LAVA技术准确率为85.7%,FSPGR技术为74.1%。结论:MR采用LAVA技术进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腹盆部肿瘤定位及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 孟凡坤 王翠霞 陈海英 周菲 姜哲关键词:LAVA 腹盆腔肿瘤 三维CT重建与MRI在颈椎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与MRI在颈椎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颈椎损伤患者,对其颈椎X线平片、三维CT重建及MRI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重点观察椎体骨折及脊髓损伤。结果三维CT与MRI在颈椎损伤中各有优势,与普通X线、CT相比,三维CT在椎体骨折的显示方面有明显优势。对于脊髓损伤的显示,MRI则比三维CT更有优势。结论三维CT与MRI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颈椎损伤的早期诊断的准确率,为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郑家庆 时文艳 周菲关键词:三维CT MRI 颈椎损伤 肺真菌病的CT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4 2008年 李学竹 孙彦华 周菲关键词:真菌 CT 640层动态容积CT在头颈CTA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东芝Aquilion ONE 640层动态容积CT在头颈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2012年50例头颈部血管成像的阳性病例,利用东芝Aquilion ONE 640层动态容积CT进行扫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高浓度非离子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速率为4.5 ml/s,造影剂量1.5 ml/kg,利用东芝Aquilion ONE 640层螺旋CT工作站及GE4.5工作站进行重建,重建的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技术(MRP)、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以及表面遮盖法(SSD)等。结果50例CT血管造影成像均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结论 CT血管造影(CTA)是一种非创伤性的血管检查方法,可良好显示头颈部血管病变,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成为临床的首选检查方法。 郑家庆 时文艳 周菲关键词:头颈部血管成像 CT检查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109例分析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有临床症状的109例缺血缺氧性脑病病例进行CT扫描,将其CT表现特征进行归纳,并作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低密度灶(小于18Hu),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CT分度与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性。结论CT是HIE的最佳检查方法,及时检查对明确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曾亚琴 周菲 孙彦华关键词: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X线胸片及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CT及X线胸片表现。结果 9例患者X线胸片见"游走性"浸润影。CT显示9例均有中央性囊柱状支气管扩张,累及13个上叶,2个中叶,7个下叶。7例合并支气管黏液栓形成,其中高密度5例。7例伴远端小叶中心结节,3例见"树芽"征。2例合并远端阻塞性炎症。结论游走性渗出影、中央性支气管扩张伴管腔内高密度黏液嵌塞为较特征X线胸片及CT表现,结合临床及血清免疫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周菲 赵绍宏 聂永康 蔡祖龙 禇丽娟关键词:放射摄影术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磁共振评估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类型与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方法 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按照脑缺血性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及无症状组,每组50例,评估斑块MRI结果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血管在管腔狭窄程度、纤维帽的完整性和斑块是否有出血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斑块钙化、疏松间质(LM)的出现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MRI检查对于预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蔡龙波 周菲关键词: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缺血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