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云
- 作品数:29 被引量:28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绩效和胜任力的员工价值评估与激励——以K公司为例被引量:7
- 2010年
- 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案例,探讨基于绩效和胜任力的员工价值评估的作用、具体的评估流程及差异化的激励策略。
- 周红云
- 关键词:绩效胜任力
- 社区治理共同体:互联网支撑下建设机理与治理模式创新被引量:20
- 2021年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最佳单元。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从社区着手,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社区治理共同体能够解决治理失灵问题,提升社会福利水平,维护基层安全稳定,联合打造美好社区。互联网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利器,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其建设机理为:厘清各方职责,建设责任共同体;促进交流互动,建设价值共同体;实现整体联动,建设行动共同体;推进民主协商,建设利益共同体。在互联网的支撑下,社区治理共同体从"谁来治理、用什么治理、如何治理、治理得怎么样"四个核心问题着手,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具体表现为:互联网联结党政商社群,治理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互联网搭建平台促共享,治理资源从分散转向整合;互联网消除孤岛促融合,治理方式从孤立转向协同;互联网对接供需促匹配,治理效能从粗放转向精准。
- 周红云
- 关键词:互联网多元共治
- W公司的组织公民行为管理
- 2009年
- 组织公民行为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热点。本文以W公司为例,分析了职责纠纷问题的根源,阐述了职责管理与组织公民行为管理的关系,提出了组织公民行为管理的优化建议,对同类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周红云
- 关键词:组织公民行为职责管理职位说明书
- 就业导向的大学生情商培养机制被引量:2
- 2013年
- 对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毕业生而言,情商是影响其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情商高低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从学校、学生和实习单位三个层面提出了大学生的情商培养策略,以期提升大学生情商,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 周红云崔媛媛
- 关键词:情商大学生就业能力
- 酒店实习生的心理契约管理被引量:6
- 2012年
- 实习生在弥补酒店人力不足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有效管理实习生这类特殊群体,成为酒店人力资源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论文以H酒店为例,借助心理契约违背模型分析了H酒店实习生感知心理契约违背的动态过程。重视实习生的心理契约管理具有积极意义,酒店对实习生的管理应结合实习前、中、后的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契约管理。
- 夏慧明周红云
- 关键词:心理契约实习生酒店
- 一个管理上值得称赞的村——十里村
- 2001年
- 周红云胡光安
- 关键词:办事处耕地面积村民小组集镇
- 自我效能感理论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0年
-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和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分析了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结合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实际,探讨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自我效能感的途径。
- 周红云
-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高校就业指导
- 3P:公务员激励的关键——以期望理论为视角被引量:27
- 2007年
- 本文以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为基础,从期望知觉、媒介知觉和效价知觉三种影响个人行为的促动因素出发,分别从努力→绩效、绩效→报酬、报酬→满意三个环节分析了公务员激励的困境。根据20/80定律,解决公务员动机强度不高的问题,须抓住属于20%的关键要素和关键环节,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力求事半功倍,由此,文章构建了由岗位激励、绩效激励和报酬激励这三个关键要素所组成的3P激励模式,为解决公务员激励失效问题提出了有效对策。
- 周红云
- 关键词:公务员绩效
- 养老护理员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在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然而,我国养老护理员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尽合理。产教融合是培养养老护理员的有效模式,能够充实养老护理师资队伍,提升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胜任力,促进养老护理员供需精准对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通过借鉴德国“双元制”、美国“校企合作”和日本“产学合作”的培养经验,分别从政府层面、产业层面和教育层面提出养老护理员的产教融合培养策略。
- 周红云柳季君秦静远
- 关键词:养老护理员校企合作
- 论公务员的组织公民行为管理被引量:5
- 2011年
- 组织公民行为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热点,但已有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以企业员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对公务员的组织公民问题,却鲜有问津。实际上,公务员工作性质的公共性、工作行为的标杆性、工作角色的双重性、工作职能的服务性、工作组织的协作性、工作职责的模糊性、工作过程的难以监控性、工作目标的多维性、工作绩效的不易评估性十大职业特性,决定了组织公民行为是公务员这一特殊职业的必要行为,也是公务员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为此,需要通过重视公务员甄选,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转变领导风格,维护心理契约等管理策略来激发公务员超越个人的狭隘私利,积极主动地展现组织公民行为。
- 周红云
- 关键词:组织公民行为公务员心理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