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敏
- 作品数:23 被引量:774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主题型文化旅游地属性对旅游者场所依恋的驱动效应——以常州春秋淹城为例被引量:18
- 2013年
- 基于人地关系视角,选取常州春秋淹城作为主题型文化旅游地典型个案,构建旅游地属性对旅游者场所依恋的结构模型并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春秋淹城主题型文化旅游地属性包含4个维度,游客对其感知存在"休闲娱乐属性→春秋文化属性→景观遗址属性→人文关怀属性"依次递减的分异特征;旅游地4维属性对旅游者场所依恋的驱动效应存在显著性差异,休闲娱乐属性和春秋文化属性的正向驱动力显著,景观遗址属性和人文关怀属性的驱动力较弱;总体而言,旅游地属性对旅游者场所依恋的驱动效应呈现"旅游地属性的价值功能凸显→旅游者感知体验‘优势区’→旅游者场所依恋的驱动效应显著"和"旅游地属性的价值功能滞后→旅游者感知体验‘弱势区’→旅游者场所依恋的驱动效应弱化"的分异规律,旅游地整体属性对旅游者场所依恋的驱动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 周玮黄震方曹芳东吴丽敏梁艳艳
-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产学研模式已成为提升高素质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研究旅游产学研的特性,深入剖析旅游产学研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进而探索产学研三位一体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以期为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新常态时期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提供参考借鉴。
- 吴丽敏
-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
- 基于地统计分析的安徽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被引量:59
- 2013年
- 以安徽省各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克里格空间插值、空间变异函数等方法,结合ArcGIS9.3及GeoDA软件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县域经济自2002年开始出现微弱的空间集聚态势,人均GDP自西向东有逐渐增加,从北向南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HH区主要位于皖江城市带中个别县域,LL区主要位于西北地区,LH区与HL区大部分交错分布在中部地区。皖江城市带地区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西北地区逐渐沦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洼地"。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皖西北地区,热点地区分布在皖中及中部偏东地区。空间变异分析发现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受区域中心地区影响力度逐渐增大。总体上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增大,区域资源禀赋与交通区位、发展政策、中心城市发展状况是引起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 方叶林黄震方涂玮吴丽敏
- 关键词:县域经济空间自相关克里格插值
- 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偏好的游后感知实证研究被引量:29
- 2012年
- 本文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瑟思顿态度比较评价模型,定量测度了游客对南京夫子庙景观偏好的游后感知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分析,游客对夫子庙的时间感知差异随参观时间的流逝不断升华,逐渐由浅层次的一般性体验上升至深层次的高峰性体验,进而演化成整体感知中最核心的体验要素;从内容分析,游后感知呈现出与空间感知分异相对应的儒学文化→商业文化→雅士文化依次递减的特征;总体而言,游客对夫子庙游后感知差异存在光环区、亚光环区和灰度区三个区段。(2)旅游开发使夫子庙儒学文化受到其它文化干扰,商业文化存在"泛商业化现象",雅士文化存在传承载体和方式的弱化。属于自己特有的文化内涵如何传承应引起重视。
- 周玮黄震方郭文吴丽敏赵志霞
-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
- 基于Probit模型的老年健康休闲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13
- 2016年
- 运用二元Probit离散选择模型计量法,基于江苏省578名老年旅游者样本数据,定量分析了人口特征、旅游目的地拉力和旅游者自身推力3大变量下的19个影响因素与老年健康休闲旅游决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修正后的旅游者决策影响因素Probit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目的地生态环境、休闲养老配套设施、医疗水平、游客自身经济条件等7个变量与旅游者决策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年龄和文化程度为负向关系,其他均为正向关系.研究结果对今后更好地引导老年健康休闲旅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谈志娟黄震方吴丽敏张子昂
- 关键词:PROBIT模型
- 国内外旅游地地方依恋研究综述被引量:24
- 2015年
- 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地地方依恋文献资料的梳理,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旅游地地方依恋的概念界定、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及影响效应等方面;在方法上,定量研究明显多于定性研究;其理论体系、影响机理及应用领域仍有待深入探讨。国外对旅游地地方依恋研究比国内起步早,主题更为丰富,且在时间与空间尺度均有涉及;今后国内相关研究应注重对旅游地地方依恋的理论体系构建、影响机理剖析及深入挖掘应用领域等方面的探讨,同时还应考虑旅游地的独特性和典型性,兼顾时空尺度对研究可能产生的影响,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结合具有中国不同地域文化特质的各类对象,以体现旅游地地方依恋研究的时代性、历史性及动态性。
- 吴丽敏黄震方王坤张郴
- 关键词:地方依恋旅游地
- 黑色旅游外文文献研究述评被引量:10
- 2013年
- 黑色旅游是对传统旅游的否定与突破,是后现代主义在旅游学科内的"一个暗示".在对黑色旅游外文文献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得出目前西方黑色旅游的研究现状:(1)到与死亡及灾难有关的景点旅游不一定是黑色旅游,需要从旅游动机及体验的角度来定义黑色旅游;(2)黑色旅游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界定不清;(3)供给角度的描述性研究多于需求角度的描述性研究;(4)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5)以西方为中心的研究视角多于世界其他地方.最后提出狭义与广义黑色旅游概念的区别,希望为国内黑色旅游的理论研究或实际开发提供参考.
- 方叶林黄震方涂玮吴丽敏
- 关键词:黑色旅游
- 江南文化古镇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及其形成机理——以同里为例被引量:41
- 2015年
- 本文以江南文化古镇同里为例,借助质性访谈与问卷调查探讨古镇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结果表明:同里古镇居民对当地旅游发展存有正面和负面双重感知,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具体感知维度可分为"原真性削弱与环境恶化"、"经济获益和生活改善"、"成本增加和分配不公"、"社会失序"、"地方认同与思想更新"、"文化传承和形象提升",整体上积极感知强于消极感知,但对地方旅游发展引发的负面效应感知日益增强;由此,从直接经验、社会互动以及媒体影响3个层面对古镇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形成机理进行深入剖析,并据此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 吴丽敏黄震方谈志娟侯兵陈晓艳
- 关键词:居民感知旅游影响文化古镇同里
- 中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被引量:130
- 2014年
- 论文在从理论上剖析城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利用人口城镇化指数、旅游经济发展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城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以及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全国层面,1993年到2011年,城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旅游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单向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但城镇化对旅游经济的直接推动作用并不明显;从区域层面,2000年到2011年,物质资本、劳动力、产业结构和市场化都是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城镇化通过作用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积累、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化进程,间接地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正的影响,促进旅游经济增长;各省年均城镇化与旅游经济水平的拟合效果较好,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区,旅游经济越发达。研究还发现,物质资本要素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效应逐渐减弱,而劳动力、市场化、产业结构等要素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强,依靠市场化的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能更好地释放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潜力。
- 余凤龙黄震方曹芳东吴丽敏陶玉国
- 关键词:城镇化旅游经济经济发展
- 旅游城镇化背景下古镇用地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以周庄为例被引量:48
- 2015年
- 在旅游城镇化背景下,古镇用地的城镇化尤其是用地格局的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问题,是古镇旅游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综合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GIS空间分析和田野调查等技术与方法,对周庄旅游古镇2002-2012年用地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十年间土地转移量明显增多,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农林地转化成旅游与公管服务等建设用地的进程;2除农林地与水域外,其余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均为正,旅游用地、公管与公服用地和工业用地的动态度较大;3旅游引导下的古镇用地类型在空间上呈现出以古镇景区为核心,不断向周边外围拓展的演变态势,用地结构表现为"同心圆+扇形"模式;4在自然地理环境约束、政府行为与政策引导、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社会生产方式转变等内外双重驱动下共同导致了用地格局的空间转换。加强古镇用地格局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有助于处理好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引导古镇旅游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 吴丽敏黄震方曹芳东周玮
- 关键词:古镇旅游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