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如卿
- 作品数:30 被引量:151H指数:9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尺动脉损伤修复后发生栓塞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分析尺动脉损伤修复后发生栓塞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尺动脉损伤后修复的患者于3~6个月后门诊复查情况,通过物理及多普勒超声血流速仪检查其尺动脉的血流情况。结果32例患者有20例发生栓塞。结论尺动脉损伤修复后极易发生栓塞。
- 叶如卿
- 关键词:尺动脉栓塞多普勒超声
- 胫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骨皮缺损40例临床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胫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创伤性骨皮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胫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的40例小腿创伤性骨皮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皮瓣远端皮缘全部成活,术后2个月内骨瓣开始生长,术后3个月移植骨骨性愈合,5个月后骨小梁逐渐趋向正常。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发生。结论骨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创伤性骨皮缺损效果好。
- 黄斌叶如卿
- 关键词:胫骨皮瓣小腿骨皮缺损
- 一种半月板穿线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月板穿线装置,包括:第一穿刺部,内设有第一走线通道,其一端设为第一穿刺端;所述第一穿刺端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走线通道的第一开口;第二穿刺部,内设有第二走线通道,其一端设为与所述第一穿刺端相对的第二穿刺端,所...
- 王亮高彬叶如卿
- 文献传递
- 巨大肩袖损伤伴肱二头肌长头腱近端病损的联合固定术
-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巨大肩袖损伤伴肱二头肌长头腱近端病损的肌腱联合固定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合并二头肌腱长头近端病损且随访时间达到12个月的患者59例,男2...
- 陈先武叶如卿许海平陆建猛
- 关键词:肩袖肌腱病关节镜检查
-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急性损伤肩袖腱-骨愈合过程中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应用大鼠建立急性肩袖损伤模型,观察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1)在腱-骨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16只成年雄性SD大鼠,均行右侧冈上肌切断术,建立急性肩袖损伤模型。随机分为2组:空白组(生理盐水)、实验组(rhIGF-1/IGFBP-3 4.0mg/kg/day),术后第1天开始,连续14天于腹部皮下注射。术后1周和4周,各组取4只大鼠以冈上肌腱的重建止点为中心取材。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定位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和Ⅷ因子(FactorⅧ)定性评估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采用偏光显微镜半定量分析在腱-骨插入位点的胶原纤维组织的连续性和排列规律性。结果术后1周时,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较对照组在腱-骨插入位点和肌腱腱实质部均显示较多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实验组较对照组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提示有更积极的细胞分裂,内皮细胞Ⅷ因子免疫组化提示局部有更丰富内皮细胞;术后4周苏木精-伊红染色,实验组局部出现了不成熟的类软骨细胞。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实验组较对照组更可见排列规则的兰染的软骨基质,且和骨质连接紧密,其间可见少量纤维软骨细胞,骨质和纤维软骨带界限更清晰。结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能促使细胞增殖,形成类似于肩袖天然纤维软骨插入点,为临床促进腱骨愈合提供了一种思路。
- 陈先武叶如卿濮玉琴
- 关键词:腱-骨愈合肩袖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修复外科手术
-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对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切口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并获得随访32例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6—10月,骨折愈合率为100%。无一例感染,膝关节综合评价,功能优良率达到100%。结论闭合复位加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损伤小、并发症少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叶如卿
- 关键词: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胫骨骨折
- MSCT在肩峰分型及其与肩峰下撞击综合症的相关性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肩峰分型及其与肩峰下撞击综合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临床证实的97例肩峰下撞击综合症患者,按年龄段分成A组(39岁以下)、B组(40~59岁)和C组(60岁以上)三组,共97个肩关节进行MSCT扫描,将原始数据1mm薄层重建后在工作站上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ⅠP)等后处理,观察肩峰解剖形态并分型、测肩峰-肱骨头间距(A-H间距)。结果Ⅰ型扁平型23肩,占23.7%,Ⅱ型弯曲型30肩,占30.9%,Ⅲ型钩型44肩,占45.4%;Ⅰ、Ⅱ型肩峰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减少,Ⅲ型肩峰随年龄增加而增多,A、B组及A、C组Ⅱ、Ⅲ肩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型和Ⅱ型肩峰在左、右肩分布无明显差异,Ⅲ型肩峰以右肩居多,左右肩Ⅲ型肩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Ⅲ型及Ⅱ、Ⅲ型肩峰A-H间距<5mm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型所占比例最高。结论 MSCT可以清晰显示肩关节的解剖及其形态,钩型肩峰以右肩多见,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肩峰下撞击综合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型。
- 江凯叶如卿王蓼葛明亮邓生德
- 一种半月板穿线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月板穿线装置,包括:第一穿刺部,内设有第一走线通道,其一端设为第一穿刺端;所述第一穿刺端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走线通道的第一开口;第二穿刺部,内设有第二走线通道,其一端设为与所述第一穿刺端相对的第二穿刺端,所...
- 王亮高彬叶如卿
- 3D弥散法MR膝关节造影对半月板损伤诊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 :探讨3D弥散法MR膝关节造影诊断半月板撕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42例临床怀疑半月板撕裂的患者,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21~67岁,平均38.4岁;病程2 h^15 d;临床症状是膝关节痛。首先采用膝关节常规MR平扫,然后进行3D弥散法MR膝关节造影检查,全部病例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将常规平扫结果和3D弥散法关节造影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或手术结果对照,对比两种方法在显示半月板撕裂图像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的差异。结果:3D弥散法MR膝关节造影使半月板撕裂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常规平扫,同时检查的敏感性从52.94%(54/102)提高到85.79%(87/102),特异性从67.78%(61/90)提高到86.67%(78/90)。对两种方法进行χ2检验,敏感性及特异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0,P<0.01;χ2=9.13,P<0.01)。结论 :3D弥散法膝关节造影对半月板撕裂图像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常规MR平扫。
- 王蓼叶如卿江凯吴元华吴盛赞邓生德汪建华
- 关键词:膝关节磁共振成像
- 关节镜结合中医手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中医手法治疗关节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冻结肩患者48例,其中左肩部冻结肩患者21例,右肩部冻结肩患者27例,应用关节镜结合中医手法进行治疗,比较术前和术后VAS疼痛评分、ASES评分、Constant评分和Constant修正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缓解16例(33.3%),显效23例(47.9%),有效5例(10.5%),总有效率为91.7%。患者治疗3个月后,肩关节外展、前屈、旋后、后伸的活动度分别为(95.34±16.63)°、(115.47±10.82)°、(75.34±11.33)°、(45.47±10.15)°,明显高于患侧术前活动度;术后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1.39±0.16)分,低于术前和术后三周的(7.83±1.52)分与(4.31±8.25)分;ASES评分、Constant评分和Constant修正评分在治疗后三周后为(86.61±11.80)分、(50.67±11.05)分、(57.27±11.15)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三个月的上述指标评分分别为(90.06±21.51)分、(75.43±12.76)分、(86.44±10.11)分,均高于治疗后三周和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结合中医手法治疗冻结肩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叶如卿卢斌陈先武陈雅莉
- 关键词:冻结肩关节镜中医手法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