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伟
- 作品数:6 被引量:6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扬子地块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气勘探前景被引量:36
- 2012年
- 扬子地块是中国南方进行油气勘探研究较早的地区之一,在古生代,扬子地块发育了以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上二叠统和下二叠统为代表的8套黑色泥页岩。近几年,人们对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泥页岩做了较多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而对上二叠统龙潭组海陆交互相泥页岩则尚缺乏评价。为此,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分析了扬子地块上二叠统龙潭组泥页岩的发育特征,探讨了龙潭组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前景。结论认为:①龙潭组黑色页岩具有有机碳含量较高、热演化成熟度达高成熟度阶段、石英含量达40%左右、厚度介于20~200m、吸附能力强等有利条件,与美国圣胡安盆地Lewis页岩很相似,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但黏土含量高、非均质性强、后期改造作用强烈等又会对其页岩气富集产生不利的影响;②龙潭组页岩气成藏条件纵向上:中、上段优于下段,横向上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地区为上扬子川中、川东、渝西北和下扬子苏南地区。
- 周东升许林峰潘继平黄晓伟
- 关键词:扬子地块晚二叠世泥页岩页岩气勘探前景
- 天然氢气研究的现状、进展及展望
- 2024年
- 化石能源导致的碳排放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寻找低碳甚至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是能源研究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天然氢气以其高热值、零排放和低价格的特点被视为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通过分析氢气获取方式及发展趋势、天然氢气的形成及富集机理、分布特征、天然氢气形成与示踪、运移与保存理论和技术等的新进展,综合研究全球天然氢气勘探实践采用的新方法、取得的新成果,提出了天然氢气形成、保存与成藏理论、技术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认为:天然氢气的资源量较大,形成机理多样,聚集过程复杂,勘探与开发风险较大,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积极进行天然氢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研发;提出天然氢气勘探的“遥感圈方向,物探定来源,化探选目标”的工作方法;政府、行业应该在政策上予以积极支持,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天然氢气的研究与勘探开发。
- 孟庆强孟庆强金之钧孙冬胜孙建芳朱东亚黄晓伟周袁黄晓伟魏永波李强王璐李朋朋王璐刘佳宜
- 关键词:成藏规律
- 高含量氢气赋存的地质背景及勘探前景被引量:20
- 2021年
- 氢气作为一种可燃气体,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随着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从自然界中获得氢气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地质条件下能否形成高含量氢气,它们的成因及分布规律如何,目前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比不同地质条件下氢气的形成及富集规律,发现在裂谷系统以及板块俯冲带前缘均可能发育高含量氢气气藏。通过进一步总结氢气在不同大地构造位置的分布特征,认为控制我国含油气盆地分布的板块碰撞带和俯冲带及其周缘,具备高含量氢气发育的地质条件,而且,这些构造位置上发育的含油气盆地具备较好的天然气保存条件,有利于高含量氢气的保存。
- 孟庆强孟庆强孙冬胜金之钧朱东亚孙冬胜黄晓伟刘全有
- 关键词:发育条件勘探方向
- 下扬子皖南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气地质特征及含气性分析
- 论文以荷塘组页岩形成地质背景,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页岩空间展布和储层发育特征,含气性主控因素分析以及保存条件为主线,采用地质类比研究方法对下扬子皖南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含气潜力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及认识:(...
- 黄晓伟
- 关键词:页岩气储层特征主控因素
- 文献传递
- 深部流体对有机质生烃演化过程的影响被引量:7
- 2019年
- 随着油气形成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观点的提出和发展,人们不断意识到无机物质在有机质生烃演化中的重要作用。深部流体作为地球内部物质运移的载体,承载着大量来自地下深部的无机物质。深部流体的加入将从外源氢、催化剂2个方面的物质供应促进沉积盆地内部有机质的生烃演化,并通过为无机生烃反应提供必要碳源的方式参与烃类物质的无机形成过程。通过对有关外源氢、催化剂作用下的有机质催化加氢反应和以费托合成为代表的无机生烃反应的模拟实验研究的归纳,系统分析了外源氢和催化剂对有机质成烃演化过程的影响,肯定了深部流体的"增烃"效应。
- 刘佳宜刘全有刘全有孟庆强朱东亚
- 关键词:深部流体催化剂碳源
- 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地区油气相态及饱和度的主控因素
- 2015年
- 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地区的油气主要为凝析气藏,但与常规凝析气藏又有所不同,且不同凝析气藏间饱和状态也存在差异。研究认为:轮古东凝析气藏具有"气干油重"的特征,可分为未饱和、饱和两种凝析气藏,未饱和凝析气藏主要分布在走滑断裂附近和充注强度大的区域,饱和凝析气藏主要分布在断裂不发育和充注强度较弱的区域;凝析气藏相态的主控因素是经历多期成藏、发育大型深部断裂、充注强度变化及良好的盖层保护。
- 陈洪旭周东升黄晓伟陈英豪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饱和度主控因素凝析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