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星
- 作品数:80 被引量:311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射频消融治疗肾肿瘤困难病例的研究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及影像融合虚拟导航等新技术在肾脏肿瘤困难病例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评价射频消融在肾脏肿瘤的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及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中心行射频消融治疗的30例患...
- 彭川徐作峰谢晓燕陈俊星
- 文献传递
- 曲古抑菌素A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Apaf-1和APC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对Apaf-1、AP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3×10-4mmol/L TSA作用T24细胞,MTT法检测TSA对T2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SA作用前后T24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SA作用前后膀胱癌细胞中Apaf-1、APC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TSA对T24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TSA作用后T24细胞的G0/G1期比例增加,S期比例减少,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RT-PCR结果显示TSA处理能明显诱导Apaf-1、APC基因表达增加。【结论】TSA能抑制T24细胞体外生长,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其可能通过诱导Apaf-1、APC基因表达增加而发挥体外抗膀胱癌作用。
- 王文卫陈俊星潘俊肖峻林焕懿陈凌武
- 关键词:膀胱癌APAF-1基因APC基因
- 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PDLIM2的构建及在EJ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1年
- 背景:核因子κB在肿瘤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DLIM2基因可以介导终止核因子κB的活性,解除核因子κB对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作用。目的:克隆人PDLIM2全长基因,构建pIRES2-EGFP-PDLIM2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新鲜膀胱组织总RNA中克隆PDLIM2全长基因,与经BamHI、XhoⅠ相同双酶切的pIRES2-EGFP质粒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IRES2-EGFP-PDLIM2,经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中PDLIM2基因的完整性和忠实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重组质粒转染的EJ细胞GFP报告基因表达强度,并对转染细胞PDLIM2的表达进行RT-PCR检测。结果与结论:经酶切和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并在转染的EJ细胞中获得PDLIM2的高效表达。表明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成功从膀胱组织中克隆出PDLIM2全长基因,成功构建pIRES2-EGFP-PDLIM2真核表达载体。
- 肖峻陈俊星陈凌武吴荣佩黄斌林焕懿邓楠雒向宁
- 关键词:真核表达基因克隆EJ细胞
- 后腹腔镜肾上腺瘤切除术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
-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肾上腺瘤切除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措施以及预防对策。方法:统计228例后腹腔镜肾上腺瘤切除术并发症的种类与例数,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不同手术时期和使用不同手术方法所出现并发症的特点,总结处理与预...
- 陈羽丘少鹏陈炜陈凌武陈俊星
- 关键词:肾上腺瘤后腹腔镜切除术
- 文献传递
- 钙网蛋白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 2008年
- 目的探讨钙网蛋白(CRT)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组织和尿液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膀胱组织(n=8)和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组织(n=16)CRT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尿液(n=37)和非膀胱癌患者(n=42)及其中21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术后3—7d尿液CRT的表达。结果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组织较正常膀胱组织CRT的表达增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尿液的CRT阳性率为70.27%,非膀胱癌患者尿液的CRT阳性率为22.73%,正常人尿液CRT阳性率为15.00%。尿液CRT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27%和80.95%。21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术后尿液的阳性率为52.94%。结论CRT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可能与预后相关。
- 陈俊星郭胜杰丘少鹏陈凌武毛晓鹏黄斌
- 关键词:膀胱癌钙网蛋白尿液
- CT三维视频影像在鹿角形肾结石腔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鹿角形肾结石腔内治疗中CT三维视频影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46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行双肾64排螺旋CT平扫,以Vitrea 2图形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重建并合成为三维视频影像,根据结石空间分布关系设计并建立PCNL通道进行腔内碎石取石术,预测结石可能残留的数目和部位。结果 46例(52侧肾)鹿角形肾结石患者根据CT三维视频影像建立PCNL通道,一期结石临床清除率为61.5%(32/52),结合二期取石及体外震波碎石,84.6%(44/52)可获临床治愈。术后残余结石与术前根据CT三维影像预测的残余结石基本符合。46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三维视频影像清晰显示鹿角形肾结石的三维空间结构,有助于鹿角形肾结石PCNL通道设计及预测残余结石的部位和数目,提高了鹿角形肾结石PCNL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安全性。
- 吴荣佩彭振鹏李晓飞陈凌武陈俊星陈羽严超贵丘少鹏
- 关键词:鹿角形肾结石计算机断层扫描视频影像经皮肾镜
- 腹腔镜和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失血量的对比分析
-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失血量和围手术期输血的情况。方法分析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07年11月82例膀胱癌患者,43例采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性切除(第一组),39例行开放膀胱癌根治性切除(第二组),对两...
- 陈凌武王声政陈炜孙祥宙罗俊航陈羽陈俊星戴宇平
- 关键词:围手术期输血失血量根治性切除
- 文献传递
- 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诊断肾癌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 比较肾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扫描检查的一致性及特点.方法 2004-2008年,117例肾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共124个病灶接受了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男87例,女30例.平均年龄(47.3±14.1)岁.单发病灶者110例,2个病灶者7例.其中肾癌患者63例65个病灶.比较肾癌超声造影和增强CT扫描检查特点,判断超声造影诊断效能. 结果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对肾癌皮质期富血供、假包膜增强显示率分别为87.7%(57/65)和63.1%(41/65)、89.2%(58/65)和69.2%(4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对病灶内无增强区的显示率分别为72.3%(47/65)和56.9%(3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增强CT扫描检查为肾癌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超声造影诊断肾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性分别为89.1%(57/64)、91.7%(55/60)、91.9%(57/62)、88.7%(55/62)和90.3%(112/124),与增强CT诊断肾癌的一致性K值为0.806.结论 超声造影与增强CT扫描检查定性诊断肾癌的一致性高,显示肾癌富血供及假包膜增强等影像学特征优于CT.
- 徐作峰谢晓燕徐辉雄陈俊星刘广健吕明德
- 关键词:肾肿瘤超声检查
- 1470nm激光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分析
- 目的 总结1470nm激光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剜除术疗效情况,分析和分享相关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分别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0行经尿道前列腺1470nm...
- 陈俊星陈凌武黄斌
-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59例并发症分析被引量:34
- 2009年
-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原因、处理措施以及预防对策,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1997年4月至2008年6月我院共施行各种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522例,总结其并发症的种类与例数,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不同手术时期和手术方法所出现并发症的特点。结果522例手术共出现并发症59例,占11.3%,包括腹膜损伤25例、腹膜后血肿5例、伤口感染5例、尿瘘5例、胰腺损伤3例、肾上腺中央静脉损伤3例、下腔静脉损伤2例、生殖血管损伤2例、结肠损伤2例、胸膜损伤2例、严重高碳酸血症2例、腹主动脉损伤1例、肿瘤种植1例、脾血管损伤1例。其中9例属较严重的并发症(9/522,占1.7%),因上述并发症而中转开放手术4例,终止手术1例。初学者或开展新术式时发生的并发症43例,占72.9%。所有病人术后均痊愈出院。术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0.5d,比无并发症者住院时间长(6.0d),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7年,除一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5年肿瘤种植复发死亡外,其余均无因并发症导致的器官功能异常或死亡。结论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存在发生严重并发症,危害病人生命健康的可能,需通过提高技术、熟悉解剖关系和总结经验来避免。
- 陈羽丘少鹏陈凌武陈炜陈俊星李晓飞戴宇平梁月有邓春华吴荣佩孙祥宙罗俊航王道虎郑伏甫
- 关键词: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