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大春
- 作品数:10 被引量:444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 安徽省夏季对流云人工增雨潜力区识别技术研究
- 申宜运蒋年冲胡雯吴必文吴汪毅陆大春时珍玲管金胜黄勇徐光清钟如棠朱翬谢重阳
- 该项目根据天气学、气候学原理分析了安徽省夏旱期间天气气候特征,并利用GMS-5卫星云图资料,统计分析了安徽夏季对流云的分布特征。研究得出:安徽省夏季各月平均空气中水汽含量均随着纬度变化自南向北减少,只有处在副高的北、西、...
- 关键词:
- 关键词:天气气候人工增雨
- 省级高炮火箭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的研究
- 申宜运吴汪毅蒋年冲陈晓红管金胜袁野杨光陆大春钟如棠朱翚王成章刘学香冯静夷朱海波赵光
- 该项目充分利用多普勒雷达探测范围广、精度高的特点,通过雷达图像投影、坐标转换、无极缩放等处理技术,可将雷达回波产品分别以全省、17个市、73个县、202个作业点为中心,以不同半径进行显示。并在原有产品基础上提供特定云体路...
- 关键词:
-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人工增雨防雹指挥系统
- 利用CINRAD资料分析南方夏季对流性降水云的基本特征被引量:5
- 2005年
- 蒋年冲陈秋萍陆大春曾光平袁野申宜运
- 关键词:降水云对流性夏季对流云生命史
- 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中尺度系统的演变及结构特征分析与研究被引量:19
- 2001年
- 利用HUBEX试验期间的IOP资料以及合肥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信息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分析研究了发生在1999年6月20~30日江淮流域的梅雨锋暴雨过程。研究发现:α中尺度辐合线主要位于 700 hPa以下中低层;当有强降水发生时,辐合线上有明显的β中尺度气旋波动发生。与其相配合,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图上存在一片约 20 km×20 km且强度在 40 dBZ左右,回波顶高为 7~8 km,液态水垂直累积含量( Vil)约为 10 kg/ m2的回波区,其尺度为γ中尺度。它的出现与锋生次级环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且由大尺度凝结潜热和对流凝结潜热强迫的次级环流对它的发生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 李柏曹性善周昆陆大春
- 关键词:梅雨锋暴雨中尺度系统次级环流
- 利用CINRAD资料分析南方夏季对流性降水云的基本特征
- 2000年、2001年和2002年6~9月利用安徽合肥市、福建建阳市和龙岩市三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对南方夏季对流性降水云进行系统的观测。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个例分析得出:(1).不同类型的夏季南方对流性降水云生命史、尺...
- 蒋年冲陈秋萍陆大春曾光平袁野申宜运
- 关键词:CINRAD夏季
- 文献传递
- 安徽省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被引量:50
- 2007年
- 基于翔实的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公众对气象服务效益的总体评价,利用"支付意愿"调查估算方法,对年付费额、年节省费额以及声讯电话拨打次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不发达的安徽省,公众每年愿意支付11.7亿元购买天气预报,气象预报服务每年创造的效益占全省GDP的0.51%左右。分析了接受调查公众的分布情况及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对公众气象服务效用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分析。
- 王新生陆大春汪腊宝胡五九
- 关键词:支付意愿气象服务
- VAD有关产品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45
- 2003年
- 通过对多普勒天气雷达中VAD技术的深入剖析 ,指出它在揭示测站上空整层风切变、高低空辐合辐散场、含水量分布场中的作用 ,并结合具体实践应用 。
- 陆大春蒋年冲
- 关键词: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切变降水
- 江淮气旋发生发展中尺度系统特征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4
- 2002年
- 本文应用中尺度模式 MM5对发生在江淮流域的气旋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动力协调资料、HUBEX试验期间的加密观测资料进行江淮气旋的中尺度诊断研究。结果表明 :从大尺度角度看 ,江淮气旋的生成可分为静止锋上的波动和倒槽锋生两种类型 ,但从中尺度角度分析 ,它们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1)它们的生成源地均在大别山西侧 ,大别山地形均使得气旋发展增强 ,移速减慢。(2 )在发展阶段 ,70 0 h Pa层以下的温压场的斜压结构是气旋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冷平流与暖平流呈现西北—东南的偶极子型时 ,气旋发展 ;当冷暖平流偶极子呈东西型时 ,气旋发展进入成熟期。(3)气旋中的中尺度雨带与 Wave- CISK湿条件对称不稳定区有密切关系 ,辐合上升区出现在气旋暖锋前部和冷锋后部 5 0 - 10 0
- 李柏俞卫平卢云陆大春
- 关键词:江淮气旋中尺度雨带条件对称不稳定地形数值模拟
- 2003年梅雨期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中尺度数值模拟
- 本文首先简介安徽省MM5的预报流程,接着针对2003年梅雨期淮河流域的几次暴雨过程,分析比较了MM5的预报场和实况场,对模式的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发现MM5能较好地预报出中纬度地区常见的锋、气旋、切变线等系统。
- 周昆王东勇陆大春朱红芳
- 关键词:MM暴雨
- 文献传递
- 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被引量:312
- 2004年
- 文中利用位于安徽合肥的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 ,对 2 0 0 2年 5月 2 7日 1 4~ 2 0时发生在皖北地区的一次典型的超级单体风暴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此次超级单体南边出现两条明显的出流边界 ,一条位于钩状回波的西南 ,一条位于钩状回波的东南。超级单体左前方的低层反射率因子呈现明显的倒“V”字型结构 ,这也是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之一。沿入流方向穿过最强回波位置的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呈现出典型的有界弱回波区 (穹隆 )、强大的回波悬垂和有界弱回波区左侧的回波墙。最大的回波强度出现在沿着回波墙的一个竖直的狭长区域 ,其值超过 70dBz。相应的中低层径向速度图呈现一个强烈的中气旋 ,旋转速度达到 2 2m/s。风暴顶为强烈辐散 ,正负速度差值达 6 3m/s。相应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和密度分别超过 70kg/m2 和 5 g/m3 。因此 ,该风暴具有强烈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该超级单体的移动方向在盛行风向的右侧约 30°。
- 郑媛媛俞小鼎方翀鲍文中谢亦峰周昆陆大春刘勇
- 关键词:超级单体风暴有界弱回波区中气旋大冰雹天气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