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一丹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及治疗对策被引量:4
- 2012年
-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迅速发展,现已发现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多重耐药菌。认识临床多重耐药菌的的特点及流行趋势,对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该文阐述了目前多重耐药菌的耐药现状以及用药选择,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 陆一丹孙树梅
-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
- 一例先天性角化不良症患儿临床特征和基因分析
- 目的:对1例临床怀疑为先天性角化不良症(dyskeratosis congenita,DC)患儿进行临床和基因分析.
方法:患儿于2009年出现皮肤出血点,血常规检查提示血小板减少,后逐渐出现指(趾)甲变形、萎...
- 袁姗姗陆一丹吴翠玲李惠萍戈慧张玉明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测序
- 文献传递
- 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美罗培南或多西环素联合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效应研究
-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美罗培南或多西环素联合用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效应.
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5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
- 孙树梅陆一丹
- 关键词: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多西环素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 文献传递
-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联合药敏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与多西环素、环丙沙星、舒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用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50株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结果美罗培南与多西环素联用后,其MIC50显著下降,FIC指数分布:FIC≤0.5占38%,0.52为0。美罗培南与环丙沙星联用后,其MIC50下降不明显,FIC指数分布:FIC≤0.5为0,0.52为0。美罗培南与舒巴坦联用后,其MIC50明显下降,FIC指数分布:FIC≤0.5为26%,0.52为0。美罗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后,其MIC50有所下降,FIC指数分布:FIC≤0.5为10%,0.52为0。结论美罗培南与多西环素、舒巴坦或者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没有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而美罗培南与环丙沙星联合表现出的相加作用和无关作用比例相当,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差。
- 陆一丹张亚莉周浩于芳孙树梅芮勇宇
- 关键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美罗培南联合用药药物敏感性
- 先天性角化不良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分析:附1例报告
- 2015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角化不良症(dyskeratosis congenita,DC)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特点。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例DC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外周血DNA,PCR扩增DC的7个热点基因,包括DKC1、TERT、TERC、TINF2、NOP10、NHP2、WRAP53,进行DNA测序和基因分析。结果患儿外周血标本检测出DKC1基因中一个半合子变异:c.85-15T>C。其母亲为相应变异杂合携带者,并出现部分先天性角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如指(趾)甲变形等。结论当低龄患儿出现典型皮肤黏膜改变、骨髓衰竭、肿瘤易感性、有肿瘤家族史时,应考虑到DC可能。早期行相关基因检测可提高临床诊断的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
- 袁姗姗陆一丹吴翠玲李惠萍戈慧张玉明
- 关键词:先天性角化不良骨髓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