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菊阳

作品数:101 被引量:349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1篇肌萎缩
  • 28篇肌电
  • 27篇肌萎缩侧索硬...
  • 27篇侧索硬化
  • 23篇运动神经
  • 19篇神经病
  • 18篇运动神经元
  • 18篇神经元
  • 17篇电生理
  • 17篇电图
  • 17篇诱发电位
  • 17篇肌电图
  • 13篇运动神经元病
  • 11篇描记
  • 11篇描记术
  • 11篇肌电描记术
  • 10篇神经电
  • 9篇三叉神经
  • 9篇三叉神经-颈...
  • 8篇神经传导

机构

  • 90篇北京大学第三...
  • 8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胸科医...
  • 1篇郑州市第二人...
  • 1篇中国石油吉化...
  • 1篇积水潭医院

作者

  • 101篇郑菊阳
  • 86篇樊东升
  • 59篇张俊
  • 54篇张朔
  • 49篇徐迎胜
  • 36篇康德瑄
  • 8篇刘小璇
  • 8篇鲁明
  • 8篇康德宣
  • 6篇沈扬
  • 6篇邓敏
  • 5篇康德
  • 5篇康德碹
  • 4篇宋红松
  • 4篇王立军
  • 4篇傅瑜
  • 4篇钟延丰
  • 3篇张华纲
  • 3篇胡跃林
  • 2篇王盛兰

传媒

  • 13篇中华神经科杂...
  • 9篇中华物理医学...
  • 9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国神经精神...
  • 5篇临床神经电生...
  • 5篇中风与神经疾...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第九届全国肌...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第九次全国神...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11篇2009
  • 13篇2008
  • 7篇2007
  • 13篇2006
  • 4篇2005
  • 10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89
  • 1篇1987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点刺激法进行运动单位数目估计及其正常值探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采用多点刺激法进行运动单位数目估计(MUNE)检测,并探寻其国人正常值。方法对知情同意的8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多点刺激法MUNE:刺激电极分别于腕、腕上6cm、肘、肘上6cm共4点刺激正中神经或尺神经,以超强刺激诱发最大波幅M波,然后从0mA刺激开始逐渐增加刺激强度,直到出现可辨认的低波幅的单个运动单位电位,稳定后保存,每次记录3个递增的M波,再逐渐增大刺激强度,共获取12个递增的M波。重复做2次。结果健康志愿者拇短展肌MUNE结果为230.0±35.7,小指展肌242.5±30.2。多点刺激法2次测验所得的MUNE的相关系数为0.88~0.91,变异系数13.20%~15.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点刺激法能测定运动单位数目,可重复性良好。
郑菊阳徐迎胜张朔樊东升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肌萎缩侧索硬化肌电描记术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初步研究
目的:建立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的检测方法,估测介导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研究该诱发电位在脑梗塞中的应用。方法:病人取卧位,闭目,室温约22℃。应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刺激器,直径27mm(面积 57...
徐迎胜郑菊阳张朔张俊康德瑄樊东升
关键词: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外周神经
文献传递
应用多点刺激法运动单位数目估计评定平山病病情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多点刺激法运动单位数目估计(MUNE)在平山病病情判定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记录35例健康人和69例平山病患者拇短展肌和小指展肌MUNE数值。结果(1)平山病组左侧拇短展肌MUNE为145.66±126.10,左侧小指展肌MUNE为102.20±112.67,右侧拇短展肌MUNE为149.72±117.80,右侧小指展肌MUNE为64.23±69.27,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在临床尚未出现明显症状的肌肉也可见到MUNE明显下降,尤其在症状不显著侧(P〈0.05)。结论多点刺激法MUNE检测可客观监测疾病自然过程,早期了解病情及定量评价肌肉的失神经支配情况。
傅瑜樊东升徐迎胜孙庆利郑菊阳韩鸿宾
关键词:电生理学肌萎缩脊髓性
1065例肌无力患者肌电图资料的回顾分析
1999年
肌电图(EMG)是临床神经肌肉疾病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我科1986~1998年受诊的1065例肌无力患者EMG资料的回顾分析,对EMG检测的重要参数及测定方式在肌无力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1资料和方法1065例肌无力患者中...
张俊樊东升康德瑄谢汝萍郑菊阳
关键词:肌无力肌电图神经肌肉疾病
S-075诊断时MUNE的线性变化率可预测ALS患者的生存时间
刘小璇樊东升张俊张朔郑菊阳
三重刺激技术在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诊断中的作用
徐迎胜郑菊阳张朔樊东升
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樊东升张俊邓敏康德瑄郑菊阳徐迎胜鲁明傅瑜沈扬张英爽张华纲
该项目属临床医学神经病学领域,主要内容与特点如下:一、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建立了国内最大的ALS/MND数据与生物样本库:1、在国内率先开展本病致病基因及易感基因研究,在国际连续报道了中国患者的不同特点:1)家族病例中首...
关键词:
关键词:神经病学发病机制
三叉神经-颈反射在Arnold-Chiari畸形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研究三叉神经-颈反射(TCR)在Chiari畸形中术前临床诊断及术后疗效的评测.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5年1月我院神经内外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经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30例ChiariⅠ畸形患者.术前及术后(20~25 d)行TCR检查,观察P19潜伏期、N31潜伏期、A值(取波幅比率的平方根)以及波形.结果 本组30例患者术前TCR异常率为90%(与MRI结果基本吻合).具体表现为TCR的P19、N31潜伏期延长、A值及两侧差增大、波形消失;术后80%的患者TCR检查P19、N31的潜伏期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波形消失者波形复现.本组MRI结果为100%的改善.结论 TCR能够比较准确、完整地反映颈延髓区功能,在Chiari畸形的诊断中是除MRI以外可以借鉴使用的一种新型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
郑菊阳樊东升康德瑄徐迎胜张朔张俊宗少晖王振宇
关键词:三叉神经ARNOLD-CHIARI畸形
拇短展肌R_1波的检测方法和正常值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建立拇短展肌R1波的肌电检测方法 ,并测量国人正常值 ,探讨其在电生理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2 5例健康个体 ,于正中神经腕点处刺激 ,在拇短展肌肌腹内接收 ,刺激频率为 1Hz ,刺激强度为阈强度上下。测量R1波的潜期和波幅 ,所测的潜期与年龄和身长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R1波在 2 5例个体上均恒定获得 ,为一个双相的负正波。R1波潜期 ( 2 5 .8± 2 .2 8)ms ,波幅 ( 1.12± 0 .47)mV ,潜期和身长相关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拇短展肌R1波能够很可靠的测定 ,其在诊断周围神经病、神经根病变、臂丛损伤方面具有定位更准确、敏感度更高等其他肌电检查无法替代的优点。
张俊樊东升康德王宣郑菊阳
关键词:肌电检测H反射
诊断时运动单位估数的线性变化率是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揭示诊断时运动单位估数(motor unit number estimate,MUNE)的线性变化率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129例,全部患者记录临床资料、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电生理指标和神经功能等级评分(ALS functional rating scale,ALSFRS),每3个月对患者进行1次面访或电话随访,直至终点事件(死亡或进行气管切开)。结果: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2.19±11.00)岁,中位生存时间为45.71个月(95的可信区间为35~51个月)。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方法,发现MUNE的线性变化率是影响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P<0.05)。进一步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MUNE的线性变化率为生存时间的重要预后因子(P<0.01)。用2.9/月作为分界点,诊断时MUNE线性变化率超过此值的生存时间较短,反之较长(P<0.05),其下降一个单位,死亡风险下降34.2。结论:基于MUNE的线性估测方法可以从疾病进展的某一点判断病情,从而将患者分层,有力地影响生存时间。MUNE的线性估测值是较年龄、起病部位、确诊时间更为重要的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
刘小璇樊东升张俊郑菊阳张朔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存活率分析预后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