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兴
- 作品数:133 被引量:33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生物学更多>>
- 银杏叶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 目的优化银杏叶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回流法和冷浸法提取银杏叶,用UV法测定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结果回流提取法效率高于冷浸法,其中用8倍量的乙醇回流提取的效果最好。结论银杏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用8倍量的70...
- 罗星姚旭郑自通王小平郑兴刘运美
- 关键词:银杏叶银杏叶总黄酮
- 文献传递
- 染料木黄酮衍生物抗血管内皮氧化应激损伤的活性筛选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对8个染料木黄酮衍生物抗血管内皮氧化应激损伤的活性进行筛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8个染料木黄酮衍生物对氧化应激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的影响,PI染色FCM检测8个染料木黄酮衍生物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在所有衍生物中,7-二氟亚甲基-5,4-二甲氧基染料木黄酮抗血管内皮氧化应激损伤的活性最高,且其作用强于先导化合物染料木黄酮。结论:通过筛选获得的7-二氟亚甲基-5,4-二甲氧基染料木黄酮具有更强的抗血管内皮氧化应激损伤作用,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 王莉向红琳曹建国杨咏梅符晓华郑兴
- 关键词:染料木黄酮衍生物氧化应激活性筛选
- 7-苄氧白杨素急性毒性实验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7-苄氧白杨素的毒性,为评价其毒性等级以及拟定临床安全剂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以1次大剂量给小白鼠灌胃7-苄氧白杨素,连续观察小鼠行为活动等指标和毒性反应程度,并在实验结束时处死小白鼠进行剖检,以获得7-苄氧白杨素初步毒性资料。结果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无明显行为异常,也未出现死亡,求不出LD50。结论本实验设定的最高剂量500 mg/kg及其以下剂量对小白鼠均无明显毒性作用,提示在临床和药理实验上应用7-苄氧白杨素是安全的。
- 赵菲菲许雪梅郑兴姚旭郑自通杨莲娣王蓉廖端芳
- 关键词:急性毒性小白鼠
- 表面活性剂-超声法提取黄姜中薯蓣皂素的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考察表面活性剂-超声法提取黄姜中薯蓣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薯蓣皂素收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面活性剂异丙苯磺酸钠(SCS)结合超声法提取效果最好,最优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12,超声45min,超声温度65℃,SCS浓度为10 mg/ml。结论表面活性剂-超声法对薯蓣皂素的提取具有方法简便,收率高等特点。
- 刘运美罗星郑兴王小平姚旭薛珊唐昌云周洋
- 关键词:黄姜薯蓣皂苷元表面活性剂超声提取
- SREBP-Caveolin-1信号通路介导的烟酸姜黄素酯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 Caveolin-1是分子量为21~24kDa的多功能信号蛋白,富集于细胞膜特异结构小凹、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并可在内质网与细胞膜之间穿梭.分子中含有胆固醇结合位点、NOS和TLR-4结合位点等.Caveolin-1参与...
- 廖端芳李亚梅阳巍郑兴庹勤慧郑熙隆
- 关键词:SREBPCAVEOLIN-1
- 7-二氟亚甲基-5-取代烷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设计和合成系列7-二氟亚甲基-5-取代烷氧基黄酮类化合物,观察其对人胃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以白杨素(chrysin,5,7-二羟基黄酮,CbR)为先导化合物,先选择性地用二氟亚甲基取代ChR的7-羟基,合成化合物chR-1,再将一系列烷氧基取代chR-1的5-羟基,依次合成化合物ChR-2…chR-10。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白杨素及白杨素衍生物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合成10种7-二氟亚甲基-5-取代烷氧基黄酮类化合物,并分别进行波谱鉴定,其结构与设计相符;白杨素及白杨素衍生物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具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ChR的IC50值为5.83μmoL,在ChR的C-7住引入二氟亚甲基合成的ChR-1的IC50值为3.98μmoL,表明其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作用增强;进一步在ChR-1的C-5位引入烯丙氧基合成的ChR-10的IC50值为2.18μmoL,其IC50值为所有合成的7-二氟亚甲基-5-取代烷氧基黄酮类化合物中最低,表明其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作用最强。结论二氟亚甲基的C-7位取代获得白杨素衍生物的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增强;在此基础上烯丙氧基的C-5住取代获得的7-二氟亚甲基-5-烯丙基白杨素具有更强的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活性。
- 康颖郑兴徐阳炎曹建国董琳周建国
- 关键词:胃肿瘤白杨素增殖抑制
- 灯盏乙素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灯盏乙素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评价其安全性,为新药研发和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以一次大剂量给小鼠灌胃灯盏乙素,连续观察小鼠行为活动等指标和毒性反应程度,并在实验结束时处死小白鼠进行剖检,以获得灯盏乙素初步毒性资料。结果实验连续观察14 d,小鼠无明显行为异常,也未出现死亡,求不出LD50。结论实验设定的最高剂量800 mg/kg及其以下剂量对小白鼠均无明显毒性作用,提示在临床和药理实验上应用灯盏乙素是安全的。
- 刘毅郑兴姚旭刘运美闫文娜薄少伟伍芷毅曾贤良
- 关键词:灯盏乙素急性毒性小鼠
- 三七皂苷对大鼠持续性高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三七皂苷(PNS)对大鼠持续性高眼压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组、单纯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采用烙闭巩膜上静脉联合术后结膜下注射5-FU(5-氟尿嘧啶)的方法制作大鼠持续性高眼压模型,所有大鼠定期测量并记录眼压.4周、8周、12周、16周、20周后分别处死大鼠,摘取眼球,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AgNOR染色检测RGCs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视网膜节细胞层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结果 术后眼压维持在(36.55±2.27)mm Hg为4周至20周左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TUNEL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RGC8细胞核内银染颗粒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caspase-9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结论PNS对持续性高眼压导致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有较显著保护作用.联合降眼压药控制眼压,PNS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更突出.PNS能抑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Caspase-9的表达从而保护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 李坚文刘军曾志涛韩华云李海龙刘伟郑兴李红
- 关键词:三七皂苷持续性高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 金粉蕨素对溶血性磷脂酰胆碱损伤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8
- 2001年
- 为了观察金粉蕨素对溶血性磷脂酰胆碱损伤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采用离体血管环张力实验法 ,用金粉蕨素和溶血性磷脂酰胆碱共同孵育血管环 ,发现乙酰胆碱诱导的血管舒张百分比由损伤时的 16 .1%± 3.5 %上升到 42 .1%± 8.0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 -硝基 -L -精氨酸和环氧酶抑制剂吲哚美辛可阻断金粉蕨素的保护作用。此外 ,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 ,采用DGKC法测定乳酸脱氢酶 ,观察到金粉蕨素使内皮细胞乳酸脱氢酶含量由溶血性磷脂酰胆碱损伤时的 115 .3± 48.3IU/L下降到 30 .8± 5 .4IU/L。同样 ,N -硝基 -L -精氨酸和吲哚美辛可阻断金粉蕨素的保护作用 ,使乳酸脱氢酶释放分别恢复到 91.3± 2 7.6IU/L和 10 4.5± 15 .7IU/L。结果提示 :金粉蕨素保护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可能与促进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有关。
- 庹勤慧黄红林谢志忠郑兴廖端芳
- 关键词:金粉蕨素溶血性磷脂酰胆碱前列环素
- 含碘白杨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
- 恶性肿瘤即癌症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从植物中寻找新型高效、低毒、不良反应少的抗癌药物已经成为当今新药研制的热点。白杨素系黄酮类典型代表化合物之一,具有广泛的抗癌活性,因其溶解性差而限制其临床运用。为了寻找高...
- 赵菲菲姚旭黄进罗星郑自通刘运美郭玉郑兴廖端芳
- 关键词:抗癌活性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