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艳

作品数:72 被引量:37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8篇磁共振
  • 35篇成像
  • 25篇磁共振成像
  • 10篇扩散
  • 9篇多发
  • 9篇多发性
  • 9篇多发性硬化
  • 8篇视神经
  • 8篇弥散
  • 7篇张量成像
  • 7篇加权成像
  • 6篇影像
  • 6篇扩散张量
  • 5篇影像学
  • 5篇视神经脊髓炎
  • 5篇脊髓炎
  • 5篇胶质
  • 5篇胶质瘤
  • 5篇核磁共振
  • 5篇CT

机构

  • 69篇中山大学附属...
  • 8篇中山大学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福建省龙岩市...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永州市人民医...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作者

  • 69篇邹艳
  • 42篇康庄
  • 17篇单鸿
  • 14篇胡冰
  • 9篇陈少琼
  • 8篇孟晓春
  • 8篇彭令荣
  • 8篇江婷
  • 7篇邝思驰
  • 6篇朱康顺
  • 6篇杨钦泰
  • 6篇唐文杰
  • 6篇杨洋
  • 6篇叶滨宾
  • 5篇赖丽莎
  • 4篇陆正齐
  • 4篇王亮
  • 4篇孔庆聪
  • 4篇王劲
  • 4篇苏宇雄

传媒

  • 11篇中华神经医学...
  • 7篇中山大学学报...
  • 4篇新医学
  • 4篇解剖学研究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中华腔镜泌尿...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国医学物理...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第三次全国涎...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年份

  • 5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15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0T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MRI T1Flair、T2WI、T2Flair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探讨65例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灶的形态、数目及其分布。结果 57例患者发现脑微出血灶,共489个,病变最好发部位为皮层-皮层下(221个,45.2%)、其次为基底节(175个,35.8%)、丘脑(45个,9.2%)、脑干(28个,5.7%)、其他部位(20个,4.1%)。其中25例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32例患者为出血性脑卒中。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检出脑微出血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清晰显示脑微出血灶的形态、数目,并对其解剖学位置进行精确定位。
沈敏康庄邹艳邝思驰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脑卒中脑微出血
低频rTMS对卒中后失语语言功能重组的影响:基于功能磁共振的研究
目的:结合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失语语言功能重组的影响。方法:2017 年1 月至2018 年2 月,选择符合条件的卒中后失语患者6 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成人...
邱国荣丘卫红邹艳冯小欢武惠香陈兆聪康庄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外伤性视神经病中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评价外伤性视神经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例单侧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检测双侧视神经。应用DTV2和Volume One 1.44软件测量视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值、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并进行损伤眼和正常眼的自身对比:应用神经白质纤维束追踪技术显示视神经的空间完整性和连续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眶内段视神经显示良好,2例患者双侧管内段显示欠佳。6例患者损伤眼眶内段视神经部分各向异性平均值较正常眼明显下降,分别为0.244±0.067和0.452±0.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平均值较正常眼明显上升,分别为(1.417±0.121)×10^-3mm^2/s和(1.087±0.11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4例患者可以获得用于评估双侧视神经空间连接情况的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图。损伤眼和正常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能够为评估外伤性视神经病的视神经纤维病理情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杨钦泰邹艳孟晓春胡冰刘贤张革化李源
关键词:外伤性视神经病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水成像MRU和增强MRU在上尿路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比较重T2加权磁共振尿路成像(水成像MRU)和钆剂(Gd-DTPA)增强T1加权磁共振尿路成像(增强MRU)在上尿路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位患者接受水成像MRU和增强MRU检查。水成像MRU和增强MRU图像资料分别由两位放射线医师独立做出图像质量评估和疾病诊断,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的评分数据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P值均大于0.05。两位观察者对水成像MRU正确定性诊断分别是19例(86.4%)和18例(81.8%);增强MRU分别是:观察者A21例(95.5%),观察者B19例(86.4%)。结论水成像MRU可以显示泌尿系统管腔内的解剖结构,但不能评估肾脏的功能。增强MRU不仅可以显示解剖结构,而且还可以评估肾脏的功能。水成像MRU和增强MRU都能准确诊断大多数上尿路疾病。
胡冰叶滨宾康庄邹艳
关键词:MRU水成像上尿路疾病肾脏GD-DTPA图像质量
麻痹性痴呆的MRI表现(附32例报道)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GPI)的MRI特征和诊断价值,提高对GPI患者MRJ表现的认识。方法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自2006年5月至2010年11月共诊断GPI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GPI的MIu表现。结果本组患者的MRI表现分为两型:脑萎缩型(30例1和脑肿胀型(2例),其中脑萎缩型GPI的MRJ表现为:(1)以颞叶、额叶、海马、胼胝体萎缩为主,脑白质萎缩较脑皮质萎缩明显;(2)杏仁体及海马形态异常及伴T2信号增高;(3)皮层/皮层下“脑回状”T2信号增高,以岛叶多见;(4)双侧豆状核对称性T2信号减低;脑肿胀型GPI的MRJ表现为弥漫型或局灶型。结论GPI的MRI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正确诊断。
江婷陈少琼单鸿邹艳张建生
关键词:痴呆磁共振成像神经梅毒
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的MRI诊断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的MRI表现特征,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2005年至2008年收治的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该病瘤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特征。结果本组2例病灶均位于胸段椎管硬膜外间隙,病灶呈梭形,长轴与脊柱纵轴平行,其MRI信号由脂肪和血管信号构成。一例向椎间孔外生长,呈“哑铃状”,侵犯邻近膈肌、椎体、椎弓根及棘突;另一例病灶内见迂曲扩张的流空血管影。结论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是诊断此病的最佳方法。
江婷孟晓春朱康顺单鸿胡冰邹艳康庄
关键词:血管脂肪瘤椎管内硬膜外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MRS)对胶质瘤切除程度评估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术前后MRS在胶质瘤手术切除程度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胶质瘤患者术前术后行常规MRI和3D多体素MRS检查,计算术前后的Cho/Cr和Cho/NAA的比值,寻找相等或相近的Cho/Cr和Cho/NAA比值,结合体素所在层面的位置,建立对应关系,从而评价术后切除到达范围。同时术中收集"瘤周组织"作病理检查,评估切除程度,与3D多体素MRS评估结果相比较。结果16例病人收集到完整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有11例,病理评估为3例全切除,8例为大部分切除;3D多体素MRS评估为2例全切除,9例为大部分切除,评估结果与术后病理评估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创性评估胶质瘤切除程度是MRS的一项新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梁朝峰王辉邹艳李文胜康庄蔡梅钦郭英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胶质瘤切除程度
脑梗死患者脑功能重组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运动相关皮质的激活代偿情况,探讨脑梗死后脑功能重组的规律.方法 选取16例初发单侧放射冠和/或基底核区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37~80岁,平均(61.0±11.3)岁;病程1~3月,平均1.7个月.每位患者依次进行患侧、健侧腕关节被动屈伸运动,同时对患者进行fMRI检查.所得数据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离线后处理,比较所有患者健侧及患侧腕关节被动运动时大脑皮质激活情况.结果 脑梗死患者患侧腕关节被动运动时较健侧运动时激活大脑皮质区域更多、范围更广,其中患侧腕关节被动运动时激活脑区特点如下:①主要运动皮质区(M1)激活缺失,仅4例出现对侧M1区激活,有5例出现同侧M1区激活;②非主要运动区明显激活,包括运动前区(PMC)、补充运动区(SMA)、扣带回运动区(CMA)、顶下小叶(IPL)、前额叶皮质(PFC)及小脑(CRB)等,并呈现双侧激活现象.健侧腕关节被动运动时主要激活对侧第一运动区(M1)、第一感觉区(S1)以及同侧CRB,有少数出现PMC、SMA、CMA及IPL激活,但均以对侧脑区激活为主.结论 脑梗死后大脑皮质功能发生代偿性改变,包括主要运动区激活缺失,非主要运动区激活增加,并且运动区发生移位,有向周围扩展的趋势,另外还可见非运动区激活.
蒋瑞姝胡昔权邹艳康庄郑雅丹陈颖蓓
关键词:脑梗死
额窦引流通道内气房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和Advantage Windows 4.1(AW4.1)影像工作站对额窦引流通道的相关气房进行影像学研究。【方法】采用4层螺旋CT对65例成人,30例正常成人(无额窦炎组)及35例额窦炎患者(额窦炎组)的额窦引流通道行水平位薄层扫描后用Advantage Windows 4.1(AW4.1)影像工作站进行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动态分析和比较两组额窦引流通道内出现的相关气房。【结果】①额隐窝内出现的相关气房(无额窦炎组出现率/额窦炎组出现率):终末气房(23.7%/45.5%),前筛气房(15.3%/31.8%),鼻丘气房(13.5%/28.8%);②额窦内出现的相关气房:额气房(22%/42.4%),眶上气房(25.4%/33.3%),额窦中隔气房(20%/27.3%)。两组间额窦引流通道内出现并影响额窦通气引流功能的部分气房(终末气房、前筛气房、鼻丘气房和额气房)出现率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MSCT和AW4.1工作站能对额窦引流通道的病变和解剖情况做出准确、合理的术前评估,对额窦微创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术中指导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此外,额窦引流通道解剖结构复杂多变,部分额周气房的过度发育可能是额窦引流通道阻塞导致额窦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康庄杨钦泰邹艳史剑波邝思驰
关键词:额窦额隐窝额窦引流通道多层螺旋CT
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特点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患者头颅MRI特点。方法对27例NMO患者的头颅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81.5%)NMO患者存在不同类型的头部病灶,并可分为非特异性(7例)、非典型性(1例)、多发性硬化样(MS—like,3例)及脑室.导水管一中央管周围型(11例),但以脑室一导水管一中央管周围型最为常见(40.7%),且NMO患者颅内的病灶数与最后一次MRI检查的时间呈正相关(r=0.475,P:0.025)。结论NMO患者脑内病灶类型多样,但以脑室一导水管一中央管周围型最为常见,可能存在不同机制。对疑似病例早期进行头颅MRI检查相当必要。
陆正齐吕科峰胡学强游文霞邹艳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磁共振成像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