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琳 作品数:10 被引量:5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山东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自体肾移植治疗双侧肾动脉重度狭窄致顽固性高血压一例 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男,50岁,因“发现高血压20余年,头晕、头痛10d”入院。患者20余年前查体发现』缸压升高,最高达210~220/110~120mmHg。无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长期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缬沙坦、呋塞米、螺内酯、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药物,血压波动在150~170/90~100mmHg。10d前患者无明显原凼出现头晕、头痛症状,来院就诊。既往糖尿病史3年, 孙善美 徐瑞 贠琳 李国华 胡和生 黄帅 霍岩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 重度狭窄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肾动脉 自体肾 硝苯地平控释片 超氧化物歧化酶对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7例,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其分为普通高血压组(659例,Hcy<15μmol/L)和高血压合并HHcy组(328例,Hcy≥15μmol/L);再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将987例患者分为高血压不伴肾损害组(750例,UACR<30 mg/g)和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组(237例,30 mg/g≤UACR<300 mg/g)。根据UACR将高血压合并HHcy组328例患者分为肾损害组(106例)和无肾损害组(22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以上分组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高血压患者UACR与Hcy、SOD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合并HHcy组年龄、高血压病程、吸烟及饮酒患者比例、Hcy、尿酸(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UACR、胱抑素C(CysC)、尿α1微球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普通高血压组,而SOD、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低于普通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组年龄、糖尿病病史患者比例、高血压病程、心率、Hcy、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SCr、BUN、CysC、UACR、尿α1微球白蛋白水平均高于高血压不伴肾损害组,而饮酒患者比例、舒张压、SOD、HDL-C、eGFR均低于高血压不伴肾损害组(P<0.05)。在高血压合并HHcy患者中,肾损害组SOD水平明显低于无肾损害组(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ACR与SOD呈负相关,与Hcy呈正相关(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cy与SOD呈负相关(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cy、收缩压、糖尿病病史、FPG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cy×SOD、HDL-C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SOD可能降低Hcy给高血压合并HHcy患者带来的肾损害,为后续研究SOD保护作用提� 林林 贠琳 徐瑞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 同型半胱氨酸 高血压 肾损害 口服抗凝药物预防心房颤动卒中的临床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 2012年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血栓栓塞性事件是房颤致死率、致残率增加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根据我国的资料显示[1],房颤的患病率约为0.61%,估计我国目前约有1000万房颤患者。在平均70岁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5.3%, 徐瑞 贠琳关键词:华法林 药物预防 高危患者 栓塞事件 抗凝药物 高血压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其代谢关键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2例,女性134例,男性178例,平均年龄58.25岁,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检测血浆Hcy、血脂、空腹血糖(FBG)、尿酸(UA)等临床生物化学指标。应用Taqman探针技术检测患者MTHFR C677T基因分型。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将入选的3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血脂异常组194例和血脂正常组118例,同时将血脂异常组分为4个亚组:高胆固醇血症组54例,高甘油三酯血症组53例,混合型高脂血症组59例,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组22例,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血脂异常组体质指数(BMI)、FBG、UA高于血脂正常组(P<0.01)。血脂异常组MTHFR C677T的CC、CT、TT三种基因型频率和C、T两种等位基因频率与血脂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各亚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血脂正常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MTHFR C677T不同基因型间四项血脂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但TT基因型者Hcy水平高于CT、CC基因型者(P<0.05),而CT基因型者Hcy水平与CC基因型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Hcy水平呈负相关(r=-0.116,P<0.05),但是在校正了年龄、BMI、UA、FBG后此相关性消失;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Hcy水平无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BMI、FBG、UA后基因型与血脂异常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异常无关联,而与Hcy呈显著相关。血脂异常与FBG、UA、BMI有关,而与Hcy无关,但HDLC与血浆Hcy水平呈负相关。 范贵娟 徐瑞 张琪 贠琳 曹艳丽 张春梅关键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血脂异常 同型半胱氨酸 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早期肾损害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13年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减退[1],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及早期。肾损害者,其内皮功能的变化尚不明确。本文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早期肾损害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贠琳 徐瑞 张莉 李国华 李佳旻 姚玉才 黄帅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早期肾损害 颈动脉斑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 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内皮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71例,同期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以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引起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作为内皮功能的检测指标。另外检测入选人群的内中膜厚度(IMT)、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肌肝(Cr)、尿酸(UA)、血糖(Glu)、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并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1)两组间FMD、NMD、IMT、收缩压(SBP)、舒张压(DBP)、Cr、UA、Glu、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hs-CRP、UAER的对数(LgUA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FMD%与SBP(r=-0.442,P=0.000)、IMT(r=-0.217,P=0.040)、Glu(r=-0.356,P=0.001)、TC(r=-0.381,P=0.000)、LDL(r=-0.267,P=0.011)、hs-CRP(r=-0.234,P=0.026)、LgUAER(r=-0.596,P=0.000)呈负相关;△NMD%与年龄(r=-0.207,P=0.049)、SBP(r=-0.271,P=0.009)、IMT(r=-0.296,P=0.004)、Glu(r=-0.220,P=0.036)、LgUAER(r=-0.311,P=0.003)呈负相关。(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FMD的主要危险因素是UAER、TC(调整的R2=0.329,P=0.027);NMD的主要危险因素是UAER、年龄(调整的R2=0.076,P=0.044)。结论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内皮功能减低,UAER、TC、年龄是其内皮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 贠琳 徐瑞 张莉 李国华 黄帅 姚玉才 李佳旻 闫素华关键词: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 斑块 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肾损害的机制研究 贠琳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代谢关键酶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关系研究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高血压合并或者不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尿微量白蛋白、肝功、肾功、血脂、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等临床生化指标,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临床生化指标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 贠琳关键词:高血压 肾损害 同型半胱氨酸 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文献传递 醛固酮合酶基因-344C/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在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RD)组(182例)和高血压不合并早期肾损害(NRD)组(236例),用Taqman探针法进行基因分型,并测定血脂、血糖、血浆醛固酮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RD组与NRD组间CYP11B2基因-344C/T位点CC、CT、TT3种基因型及C、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D组TT基因型频率高于NRD组(P〈0.05),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NRD组(P〈0.05)。TT基因型血浆醛固酮水平高于CC型和CT型(P〈0.05)。在校正血压后基因型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无相关性(P〉0.05)。结论醛固酮合酶基因-344C/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有关,T等位基因易发生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其导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主要依赖于血压的改变。 张琪 范贵娟 张杰 贠琳 黄帅 徐瑞 李国华 闫素华关键词:多态性 单核苷酸 醛固酮合酶 通心络和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通心络和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外数据库,检索日期为从建库起至2015年5月1日,收集通心络和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的相关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2355名患者,平均研究周期为20±7周,其中单用通心络和他汀类药物改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血脂水平的疗效无明显差别(MD为-0.06,95%CI为-0.17~0.05,P=0.26和MD为0.19,95%CI为-0.00~0.38,P=0.05),但单用通心络在改善患者甘油三酯(TG)水平上较他汀类药物更有优势(MD为-0.28,95%CI为-0.44^-0.11,P=0.001),通心络联合他汀类药物在改善患者IMT及斑块面积、斑块积分以及血脂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上比单用他汀类药物更有优势(P<0.01),而单用通心络比单用他汀类药物所表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OR为0.44,95%CI为0.27~0.73,P=0.001)。结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最佳治疗方案是通心络联合他汀类药物的使用。 孙善美 徐瑞 霍岩 贠琳 李国华 闫素华 张琪 宋鲁成关键词:通心络 他汀类药物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