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晖
- 作品数:39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市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在口腔癌早期监测与治疗中作用的研究
- 蒋文晖
-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与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
- 王文梅郑际烈黄晓峰周振英蒋文晖唐巍黄政
- 该课题对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癌的细胞增殖、凋亡水平及其部分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癌变监测、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重要信息。该研究将细胞凋亡水平及其调控基因P5、Bcl-2、Fas/F...
- 关键词:
- 关键词:口腔癌前病变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口腔黏膜癌
- AgNOR染色法与免疫组化在检测口腔白斑的念珠菌感染中的应用
- 2006年
- 蒋文晖王文梅黄晓峰
- 关键词:口腔白斑念珠菌病免疫组化学
- 有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舌鳞癌中nm23-H_1基因比较研究
- 2005年
-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与舌鳞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舌鳞癌原发灶中nm23-H1蛋白的表达分布,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其中20例舌鳞癌新鲜标本中nm23-H1mRNA的表达。结果:nm23-H1蛋白和nm23-H1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27.8%(5/18)、42.9%(3/7),在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86.0%(49/57)、92.3%(12/13)。nm23-H1蛋白和nm23-H1mRNA的表达呈显著相关(P<0.05),两者与舌鳞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皆呈负相关(P<0.05)。结论:nm23-H1蛋白和nm23-H1mRNA的阴性表达减弱了抑制舌鳞癌转移的能力,联合检测可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了解该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nm23-H1基因可作为评估舌鳞癌有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
- 黄晓峰胡勤刚蒋文晖
- 关键词:舌鳞癌淋巴结转移NM23-H1基因
- 应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筛选口腔扁平苔藓差异蛋白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筛选口腔扁平苔藓及正常黏膜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为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的研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口腔扁平苔藓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提取组织蛋白,蛋白定量,进行双向电泳,图象分析寻找差异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鉴定表达差异量较大的蛋白质点,确定所分析的蛋白质类型和功能。结果:(1)人口腔扁平苔藓及正常黏膜组织的双向电泳图谱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1576±67和1608±73,同一组织凝胶在蛋白质点位置上重复性较好。(2)通过比较人口腔扁平苔藓与正常黏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得到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数为13个,其中7个点在口腔扁平苔藓中为高表达,6个点在口腔扁平苔藓中为低表达。选择10个表达差异量较大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其中的4个点,包括有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膜联蛋白I,波形蛋白,未知蛋白等。结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膜联蛋白I,波形蛋白,未知蛋白可能参与了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和发展,其相关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双向电泳-质谱分析技术为口腔扁平苔藓发生发展过程中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 王文梅蒋文晖胡勤刚郑春兰
- 关键词:双向凝胶电泳肽质量指纹图谱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膜联蛋白I波形蛋白
- 白色念珠菌感染对口腔白斑中RIP2和Caspase-1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非白色念珠菌口腔白斑和白色念珠菌口腔白斑组织中RIP2、Caspase-12的表达,探讨白色念珠菌感染对口腔白斑组织中RIP2和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口腔白斑组织,通过HE染色、真菌银染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白色念珠菌抗原确定是否伴有白色念珠菌感染,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非白色念珠菌白斑和白色念珠菌白斑组织中RIP2和Caspase-12的表达,图像分析测定平均光密度值,通过统计分析评价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白色念珠菌白斑组中RIP2和Caspase-12的表达水平较非白色念珠菌白斑组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色念珠菌感染可能增强口腔白斑组织中RIP2和Caspase-12的表达。
- 蒋文晖王文梅王翔钱雅洁高雅凡段宁蒋红柳白杨
-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口腔白斑CASPASE-12
- 口腔粘膜癌前病变、鳞癌的DNA倍体和AgNOR测定及其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 1996年
- 〕对19例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及鳞癌用流式细胞仪作DNA定量测定,同时用Ploton改良银染法作AgNOR定量计数。结果显示:DNA异倍体检出率为鳞癌组>异常增生组>OLP、LK组(无异常增生组),鳞癌组与OLP、LK组间差异有显著性;AgNOR值鳞癌组>异常增生组>OLP、LK组,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DNA倍体含量与AgNOR值间相关性显著。提示:DNA含量测定与AgNOR计数对鉴别口腔粘膜良、恶性病变有一定价值,二者意义相近且互补,为口腔粘膜病理学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量化指标。
- 王文梅郑际烈田振英陈君勤王志军唐巍蒋文晖张军妮朱月清
- 关键词:扁平苔藓口腔粘膜肿瘤AGNOR
- 口腔鳞癌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树突状细胞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OSCC)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树突状细胞(DC)分布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HPV16/18阳性表达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观察CD1a的分布,其中OSCC56例...
- 陈亮黄晓峰胡勤刚蒋文晖陈湘华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人乳头瘤病毒
- 文献传递
- 口腔癌前病变及鳞癌组织Bcl-2和P53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了解Bcl- 2、P5 3蛋白在口腔粘膜上皮单纯性增生、异常增生、原位癌及鳞癌表达的变化规律 ,探讨其在口腔癌前病变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口腔癌前病变及鳞癌组织Bcl- 2、P5 3蛋白表达。结果 口腔粘膜上皮单纯性增生组、轻度异常增生组、中度异常增生组、原位癌组、鳞癌组的Bcl- 2和P5 3蛋白表达依次增高 ,Bcl- 2在原位癌组达到高峰 ,P5 3蛋白表达在鳞癌组出现高峰 ,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原位癌中存在着Bcl- 2过表达 ,口腔癌前病变及鳞癌组织中存在着P5 3过表达 ,Bcl- 2和P5 3异常可能是口腔鳞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而且P5 3异常是相对持续行为。
- 唐巍王文梅郑际烈黄晓峰蒋文晖
- 关键词:口腔癌癌前病变鳞癌组织P53
- nm23-H_1、P^(53)、PCNA的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nm2 3-H1、P53 、PCNA的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18例淋巴结转移组和 5 7例非淋巴结转移组肿瘤原发灶中nm2 3-H1、P53 、PCNA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nm2 3-H1在非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 (86 .0 % )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组 (2 7.8% ) ,与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 ) ;淋巴结转移组中的P53 阳性率 (77.8% )和PCNA阳性指数 (91.2± 3.4 % )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 (38.6 %、70 .7± 2 .2 % ) ,与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nm2 3-H1、P53 、PCNA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有效指标。
- 黄晓峰胡勤刚蒋文晖
- 关键词:舌鳞状细胞癌NM23P^53PC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