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扬

作品数:71 被引量:630H指数:1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建筑科学
  • 16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城市
  • 5篇居住
  • 5篇城乡
  • 4篇心理健康
  • 4篇住房
  • 4篇城乡规划
  • 3篇新移民
  • 3篇移民
  • 3篇影响因素
  • 2篇元胞
  • 2篇元胞自动机
  • 2篇园林
  • 2篇社会
  • 2篇社区规划
  • 2篇实证
  • 2篇中心城
  • 2篇中心城区
  • 2篇住房条件
  • 2篇自动机
  • 2篇外来人

机构

  • 49篇同济大学
  • 8篇武汉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4篇上海同济城市...
  • 3篇东南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深圳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广州市城市规...
  • 2篇上海同济城市...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49篇肖扬
  • 8篇李志刚
  • 4篇张泽
  • 3篇匡晓明
  • 3篇陈静
  • 2篇黄建中
  • 2篇耿慧志
  • 2篇陈宏胜
  • 2篇陈浩
  • 2篇董屹
  • 2篇汪鑫
  • 1篇仝德
  • 1篇冯淑怡
  • 1篇赵鹏军
  • 1篇吴缚龙
  • 1篇曾鹏
  • 1篇郭飞
  • 1篇宋小冬
  • 1篇虞舟鲁
  • 1篇郭炎

传媒

  • 6篇上海城市规划
  • 6篇城市建筑
  • 5篇城市规划
  • 4篇风景园林
  • 3篇国际城市规划
  • 2篇规划师
  • 2篇住宅科技
  • 2篇中国名城
  • 2篇现代城市研究
  • 2篇城市与区域规...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华中建筑
  • 1篇新建筑
  • 1篇时代建筑
  • 1篇中国园林
  • 1篇南方建筑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理信息世界
  • 1篇社会发展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8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新移民居住、就业和活动空间分异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各群体的空间融合,是当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居民活动空间的分异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不同类型空间分异的系统研究尚未展开。本文基于上海市2019年手机信令数据,在全市层面上探讨了新移民群体居住、就业和活动3种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特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模型探究其空间上的耦合性。结果发现:上海市新移民居住隔离最为严重,其次是就业隔离,而活动隔离相对温和。这3类隔离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建议从城市多中心和郊区社区15min生活圈两个维度优化上海的社会空间结构。
李曼雪肖扬
关键词:新移民居住隔离
“城乡规划与公共健康”主题沙龙被引量:2
2018年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高速发展,空气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城市问题日趋严重,人们的健康也因此面临威胁,心脑血管、心理疾病、癌症等慢性疾病患病人数大大增加.将公共健康贯彻到城乡建设的方方面面成为城乡发展的迫切要求。
田莉陈筝冷红秦波谭少华王世福肖扬赵鹏军
关键词:公共健康城乡规划生态环境恶化城市问题心理疾病
社会联系对保障房居民心理健康的机制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社会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2030”的重要途径。西方理论表明,一个邻里交往频繁、邻里关系良好的“有温度”的社区有助于每一个居民的健康,即良好的邻里关系对居民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已有研究显示,保障房社区和商品房社区邻近布局对居民的社会联系有显著作用,其影响机制为主效力机制。国内关于社会联系对个人心理健康在社区层面的影响机制研究早已展开,但对于保障房社区这类特殊的社会空间尚未有系统研究。因此,本文选取广东省广州市四个典型保障房社区,运用结构方程来系统性探究保障房居民和同社区居民的社会联系以及和周边商品房社区居民的社会联系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路径。结果显示,保障房居民和周边商品房社区居民的社会联系对于居民的心理健康不仅有直接作用,还会通过提高住房满意度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研究结论建议通过发展混合的社区居住模式,营造促进跨阶层居民社会交往的空间,以提升居民的心理健康。
苗丝雨李志刚肖扬
关键词:保障房社会联系住房条件心理健康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空间流动研究——以深圳富士康为例被引量:10
2016年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深圳富士康为例,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空间流动轨迹及其影响因素。调研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迁移过程呈现出一定的时空规律,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从农村迁移到城市"、"非正规到正规就业的向上流动"、"想法的酝酿"、"空间固化与锁定";其空间特征体现为新生代农民工被锁定在城乡二元的双重边界之间:"留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进一步,从户籍、贷款政策、文化、关系网络、市场经济、工厂生产方式及管理体制六个层面对此予以分析,发现户籍制度仍是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处于次级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原因;工作的不稳定性使得新生代农民工难以扎根城市;军事化的管理体制决定了员工的晋升空间狭隘,社会地位提升困难。总体上,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城市扎根与回乡归根的双重困境。
欧顺仙肖扬李志刚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富士康
效率与公平视角下全球城市的城市绿地评价研究——以上海为例被引量:6
2019年
中国的全球城市发展战略已提上日程,已有研究显示全球化将进一步推动社会空间重构,全球城市的居住空间分异将进一步引发公共设施不公平性。而我国的城市绿地规划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的千人指标,此规定容易忽略人群属性特征而产生空间不匹配现象,导致使用效率不高。由于城市绿地空间资源并不是无限制供给的,如何使效率和公平在公共资源的分配中同时被考虑,在全球城市语境下当前相关研究尚未系统性展开,因此本研究运用分位数回归分析技术,基于显示性偏好框架,从效率和公平两个视角对上海城市绿地展开评价。研究发现,上海绿地分布相对公平,但有社会隔离的发展趋势,此外,上海绿地空间分布的效率并不高,本研究可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中城市绿地的效率和公平提供技术支撑。
陈静肖扬
关键词:公平城市绿地
近10年国外城市设计文献计量分析对中国城市设计教育的启示
科学知识本身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课程内容和体系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因此本研究试图利用文献分析工具通过文献的关键词的演变、引用和被引用关系来挖掘城市设计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脉络图景.通过梳理研究热点和方向从而进一步.研究完善国内城...
肖扬匡晓明
关键词:高等教育课程设置
通勤方式对个人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前,中国肥胖人数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肥胖因其会引起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成为中国城市公共健康的首要威胁。本研究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从健康城市视角切入,综合采用描述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了全国尺度下个人通勤方式特征、地区差异及其对个体肥胖和自评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居民的通勤方式对BMI(身体质量指数)和自评健康的影响存在城乡和地区差异。此外,BMI和自评健康分别代表个体健康的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通勤方式对BMI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力活动的多少,对自评健康的影响主要是交通环境造成的。
肖扬高璐璐匡晓明
关键词:身体质量指数
价值和工具理性双重导向的智慧社区规划和治理实践及若干启示被引量:1
2022年
国内外诸多城市提出规划和建设智慧社区,然而21世纪的城市又有重现韦伯所谓的“理性铁笼”之风险。文章梳理并分析了近期国内外智慧社区相关案例,提出智慧社区是一个动态适应和优化的过程,而非终极目标,其规划和建设没有统一模式,标准的制定、落脚点、技术和社区建设硬件需符合地方特色,营建过程中应结合城市精细化管理,协同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进而实现社区发展的稳定预期。智慧社区正在逐渐走向强调系统工具和多元价值双重导向的现代城市基本治理单元,其规划和更广泛的落地实施有利于增强居民凝聚力,提升城市的空间治理能力。
庞磊肖扬
关键词:智慧城市
转型新时期上海中心城区社会空间结构与演化格局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文章选取我国的全球城市—上海作为研究案例,以其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小尺度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探究上海新时期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并结合上海1982年、2000年的相关研究发现归纳其社会空间结构演变格局,并将研究发现与北京、广州等全球城市进行对比,探索全球城市历史演变的差异特征。结果显示,在最近十几年中上海中心城区社会空间结构主成分构成相对稳定,但外来人口、农业人口、知识分子及老年人口等影响因子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1982-2010年,中心城区社会空间结构异质性持续增强,不同社会群体的圈层分布和多核心分布发展显著;在与不同城市进行共时性对比中发现虽然其社会空间结构发展脉络基本相同,但是不同阶层人群在分布上存在差异。
唐子来陈颂汪鑫肖扬
住房条件对于外来人口的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研究:以上海南翔镇为例被引量:5
2018年
快速城市化推动城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给外来人口带来诸多的心理疾病。在健康城市和社区规划研究领域,很多研究显示住房条件是决定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仅考虑个体家庭因素而忽视宏观社区环境,对于研究健康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将以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为例展开,收集一手数据368份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同人群的住房条件并其对人们心理健康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机制和差异作用。研究发现对本地人而言,住房条件对心理健康起直接影响作用。对移民而言,住房条件通过提高社区满意度,对心理健康有间接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通过营造高品质的建成环境来提高心理健康、建设健康和谐社会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肖扬苗丝雨高璐璐耿慧志
关键词:住房条件心理健康外来人口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