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 作品数:37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二球悬铃木TCP转录因子家族分析及PaCYC/TB1和Pa-miR319功能验证
- 王林
- 一种快速精准选育优质抗病水稻品种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精准选育优质抗病水稻品种的方法,步骤包括:选择优质水稻品种为母本,有明确抗病基因水稻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代种子,种植获得F2种子;将F2种子脱壳成糙米,选取无垩白的完整糙米切成两个半粒,一一...
- 王慧张从合陈金节严志黄艳玲方玉王林周桂香杨力申广勒
- 文献传递
-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荃银7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
- 2017年
- 为了优质、高产品种在植棉区的应用推广,介绍201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质、高产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荃银7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水平及栽培技术要点等。
- 王林周乾王慧张从合
- 关键词:棉花杂交棉转基因栽培要点
- 杂交棉新品种——丰裕8号
- 2008年
- 王林方贵来
- 关键词:杂交棉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区域试验棉花品种
- 一种适宜机械化混播制种所用多基因聚合的两系不育系选育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宜机械化混播制种所用多基因聚合的两系不育系选育方法,通过具隐性褐色或麻壳或黑褐色等特异标记水稻亲本,与含有抗除草剂内源基因、显性半矮秆基因,且对赤霉素钝感的水稻优良两系不育系进行杂交后自交,并与恢复系进...
- 黄艳玲张从合申广勤方玉王慧陈金节严志王林周桂香
- 文献传递
- 荃银棉花新品种在江苏沿海棉区的示范情况
- 2014年
- 为了验证"荃银"棉花新品种在江苏省沿海棉区的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2012~2013年在江苏省沿海棉区安排了荃银2号和荃银3号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杂交棉花新品种荃银2号和荃银3号丰产性好,纤维品质优良,较好地协调了棉花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协同改良,探索出了符合长江流域棉区生产需要的"保持适度高产,注重品质改良"的棉花商业化育种策略。
- 许乃银王林张克龙张从合周桃华
- 关键词:棉花品种江苏沿海棉区
- 植物花粉影响因素和保存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3年
- 花粉是植物种质的主要形式之一,包含该物种的所有基因类型。植物花粉的保存研究对完善种质资源保存方法及加速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满足种质资源保存以及杂交育种工作的需求,笔者阐述了花粉类型、基因型及化学成分、环境因素等对植物花粉生活力的影响;总结了植物花粉的收集和花粉生活力的主要测定方法以及有机溶剂保存、低压保存、低温保存、超低温保存等植物花粉的主要保存方法;提出超低温保存技术将成为花粉保存和研究的重要方向,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花粉不同保存方法的保存机理。以期为研究不同植物花粉的长期高效保存方法提供参考。
- 王慧张从合黄艳玲黄艳玲方玉方玉管昌红杨力王林严志
- 关键词:花粉影响因素生活力超低温
- 利用自然异常高温开展耐高温水稻品种大群体筛选的方法研究与应用被引量:5
- 2022年
- 分析了合肥地区1985—2010年26年间7月20日至8月20日的气象资料,利用合肥地区高温频发天气,通过分期播种使水稻抽穗开花期遇到田间连续2d最低温度高于27℃且最高温度高于35℃的自然高温,进行多年大群体耐高温筛选,形成了一种经济可行、简单高效的方法对水稻耐高温性进行鉴定,筛选出一批具有耐高温特性的育种材料和品种,为大田耐高温育种奠定基础。
- 申广勒张从合王慧严志周桂香杨韦黄艳玲汪和廷张云虎陈琳庞战士王林
- 关键词:水稻耐高温
- 一种番茄轻简制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番茄轻简制种方法,用低成本的赤霉素溶液对番茄现蕾初期的花蕾萼片基部进行喷涂,免去人工去雄环节,减少人工投入40%-50%,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低浓度赤霉素的喷涂提高了坐果率,进而提高杂交制种产量,进一步降低...
- 张从合陈金节严志杨坤王慧王林方玉申广勒张云虎
- 文献传递
- 中国气候变化对农作物育种策略影响探究被引量:11
- 2022年
-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根据生产实际和气候特征,因地制宜选育农作物新品种,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1979—2014年中国粮食主产区和西北地区气象站点数据及粮食产量数据,通过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明确粮食产量与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流域地区和西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增幅均值分别为0.30℃/10 a、0.37℃/10 a、0.38℃/10 a和0.48℃/10 a,与粮食产量相关性显著;年平均气温空间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呈降低趋势;由于热量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各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差异显著,但与粮食产量相关性不显著。粮食作物应以优质、高产、多抗以及适宜于机械化生产为原则,采用传统育种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育种策略,重点提高东北地区水稻品种的耐涝性和抗倒性,黄淮海和长江流域地区水稻品种的耐高温性,西北地区晚稻品种的耐低温性,以及各地区小麦和玉米品种的耐旱性。
- 汪和廷张从合方玉褚进华褚进华严志周桂香王林申广勒申广勒
- 关键词:气候变化平均气温降水量粮食主产区农作物育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