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来旭 作品数:17 被引量:73 H指数:5 供职机构: 滨州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膝关节骨折功能重建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折的发病规律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自2001年1月-2005年9月,我院共收治该类患者131例,手术前给与充分准备,术中选择7种不同内固定方法,并在术后安排有计划的功能锻炼(包括院内院外)。对其中87例较复杂者进行随访。优59例,良15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85.06%。结论术前全身及局部的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基础;结合X线平片及CT的三维重建选择最佳的固定材料、解剖复位、及时植骨、坚强固定是治疗的关键;术后完备的功能锻炼,做好院内院外指导,是患者功能恢复的重点。 王明山 邹会玲 孔令贵 王来旭 冯楠关键词:膝关节 骨折 不同方法治疗胫骨髁间后区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02年 周忠水 王树锋 王来旭 张耀 李进沛关键词: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疗效 第三代可吸收棒治疗成年人MasonⅡ-Ⅳ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第三代可吸收棒骨内固定治疗成人MasonⅡ-Ⅳ型桡骨头骨折的方法、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及合作医院2010年8月~2013年3月收治的桡骨头骨折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肘外后小切口显露桡骨头,应用多枚第3代可吸收棒(直径2mm)交叉骨内固定骨折的桡骨小头,术后石膏固定3~4周开始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复查x线,按Metaizeau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比较其对不同类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切口愈合率100%;术后随访1—3年,平均(1.7±0.5)年;按Metaizeau的肘关节评分标准: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28例中,优20例,良8例,可0例,差0例;Mason一Ⅲ型桡骨头骨折的41例中,优17例,良13例,可1例,差0例;而Mason—Ⅳ型桡骨头骨折的11例中,优1例,良7例,可2例,差1例。可见,第3代可吸收棒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最佳,其次为Mason—Ⅲ型,而疗效最差的为Mason—Ⅳ型。80例患者中有1例Mason—Ⅳ桡骨头骨折患者因并发症需进行2次手术。[结论]应用第3代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头骨折操作简便,切口隐蔽,创伤小,并发症少,避免内固定物取出术,减少病人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李晓东 王玉海 孙国锋 王来旭关键词:桡骨头 可吸收棒 骨折 应用各种皮瓣修复手背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总结各种带蒂皮瓣修复手背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根据手背部软组织缺损的面积及部位,对56例手背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各种带蒂皮瓣修复。结果53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出现皮缘部分坏死,8例需二期手术修整。结论采用各种带蒂皮瓣修复手背部软组织缺损,方法简单、可靠,但要掌握一定适应证。 张克民 王树锋 吕占辉 王明山 周忠水 张耀 王来旭关键词:外科皮瓣 带蒂皮瓣 跟骨髓内钉结合3D打印导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观察 2022年 目的:观察跟骨髓内钉结合3D打印导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4月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例接受跟骨髓内钉系统结合3D打印导板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中外踝下小切口复位距下关节面,采用跟骨微创复位器械恢复跟骨长度、高度及宽度,将术前3D打印导板植入跟骨髓内钉,应用导向器置入载距突锁钉及距下关节面螺钉。评估该手术方法的初期治疗成果。结果:10例患者中5例获得3个月的随访,2例获得2个月的随访,其余3例获得术后2周随访。5例3个月随访中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其余患者骨折愈合顺利。所有患者均无手术切口感染、延迟愈合、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术后采用踝-后足评分量表(A O F A S-A H S)评定后足功能:优7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00%(9/10)。结论:跟骨髓内钉结合3D打印导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初期疗效良好,内固定可靠,有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王磊 张健 陈青 王来旭 刘明超关键词:跟骨骨折 髓内钉固定 骨折固定术 椎管内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王来旭 周忠水 李梅 张学娥 邹惠玲 许建勇 王晓芳 崔振楠 本课题在应用解剖研究和模拟手术基础上,提出椎管内修复臂丛神经椎间孔段根损伤这种新术式,并对其应用价值、手术可行性进行探讨。对15具成人颈段尸体标本,测量如下解剖学数据:C5~T1神经前根的直径;神经前根的长度;神经前根自...关键词:关键词:臂丛神经 颈椎 神经移植 GSS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滑脱 周忠水 王来旭 刘冬梅 孟云 冯楠 魏宪会 王政 本项目探讨了GSS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滑脱,采用Stauffer-Coventry下腰椎术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良率为88%,椎体滑脱均获解剖复位。术后6-24个月定期进行复查,植骨融合率100%,GS...关键词:关键词:GSS 腰椎管狭窄症 多节段 不扩髓带锁髓内针治疗胫骨开放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05年 张克民 赵德伟 吕占辉 王明山 周忠水 张耀 王来旭成骨不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03年 王来旭 王学文 黄朝粱 周言忠关键词:成骨不全 椎管内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通过打开椎管找到残存的臂丛神经根并进行神经修复的可行性。方法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侧,测量C5-T1,神经前根椎间孔段的直径、长度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选择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2例为椎孔处刀刺伤,3例为闭合性创伤。自受伤到椎管内探查的时间为3-6个月,平均4个月。CTM显示部分已损伤的神经根其椎管内神经前后根仍存在,而锁骨上臂丛神经探查在椎间孔外找不到相应的具有正常结构的神经根近端,通过打开椎管将椎管内残存的神经根用腓肠神经桥接进行神经修复。结果C5-T1,神经前根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为4000-6000根,椎间孔段的长度为11~14mm,外径为1.2~1.5mm。5例患者的椎管内均找到了具有正常结构的神经根近端,其中C5神经根3例,C5、C6神经根1例,C7神经根1例。C5修复肩胛上神经和C5神经远端各1例,C5修复正中神经内侧头1例,C7修复内侧束1例,C5、C6分别修复上干后股、肌皮神经1例。术后随访38--46个月,平均42个月。5例患者其修复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分别达3-4级。结论对于神经根在椎间孔处断裂的臂丛神经损伤,可通过打开椎管找到损伤神经根的近端,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修复提供理想的动力神经源,有利于臂丛神经治疗效果的提高。 王树锋 李玉成 李中哲 王来旭 潘勇卫 张云涛关键词:臂丛 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