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蟾毒灵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研究蟾毒灵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蟾毒灵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蟾毒灵对大肠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蟾毒灵可将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透射电镜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结论诱导大肠癌细胞周期S期阻滞可能是蟾毒灵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 王旭陈腾奉典旭陈超殷佩浩左青松陈亚峰
- 关键词:蟾毒灵大肠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 蟾毒灵对裸鼠结肠癌原位移植瘤凋亡基因Caspase-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蟾毒灵治疗裸鼠结肠癌原位移植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不同剂量蟾毒灵(0.5、1.0、1.5 mg/kg)处理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建立的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分别用生理盐水(NS)(0.2 mL/只)、5-FU(25 mg/kg)做阴性(NS组)和阳性对照(5-FU组),测量移植瘤的体积,观察蟾毒灵对移植瘤的肿瘤抑制率、裸鼠生存期的影响;HE染色观察移植瘤的坏死程度;TUNEL标记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基因Caspase-3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蟾毒灵各剂量组和5-FU组裸鼠原位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NS组(P<0.05);NS组,5-FU组和蟾毒灵0.5、1.0、1.5 mg/kg剂量组的裸鼠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0、37和47、46、45 d,生存分析显示蟾毒灵各剂量组裸鼠的生存时间与NS组相比明显延长;1.0和1.5 mg/kg剂量组和5-FU组移植瘤的坏死程度增加(P<0.05);蟾毒灵各组移植瘤的凋亡指数与NS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蟾毒灵能够抑制裸鼠人结肠癌原位移植瘤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基因Caspase-3表达有关。
- 王杰奉典旭陈超左青松陈亚峰王旭张勇陈腾
- 关键词:蟾毒灵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
- 中医外治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概述被引量:6
- 2008年
- 王旭陈腾
- 关键词:肿瘤中医外治法
- 蟾毒灵对裸鼠大肠癌原位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凋亡相关基因Bcl-x_L、Bax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蟾毒灵对裸鼠大肠癌原位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将60只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建立的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5-Fu组、蟾毒灵低(BL)、中(BM)、高(BH)5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给药持续7d。用药结束后第24天每组分别处死6只裸鼠,完整取出肿瘤,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抑制率;剩余裸鼠观察带瘤生存期;TUNEL法检测原位移植瘤细胞的凋亡指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xL、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5-Fu组、BL组、BM组、BH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69.6%、45.6%、56.2%、58.5%,肿瘤体积与NS组比较明显缩小(P<0.01);BL组、BM组带瘤生存期与NS组相比较明显延长(P<0.05)。TUNEL结果显示蟾毒灵用药组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NS组(P<0.01);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结果显示蟾毒灵可抑制Bcl-xL基因表达,促进Bax基因表达(P<0.05)。结论蟾毒灵对裸鼠大肠癌原位移植瘤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Bcl-xL基因和促进Bax基因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蟾毒灵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 王杰奉典旭陈超倪振华左青松陈亚峰王旭张勇陈腾
- 关键词:蟾毒灵裸鼠原位移植瘤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