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振卿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征信
  • 2篇信管
  • 2篇信用
  • 2篇信用报告
  • 2篇信用服务
  • 2篇信用体系
  • 2篇信用体系建设
  • 2篇征信管理
  • 2篇征信机构
  • 2篇社会信用
  • 2篇社会信用体系
  • 2篇社会信用体系...
  • 2篇金融
  • 2篇金融支持
  • 2篇个人征信
  • 1篇信贷
  • 1篇信贷支持
  • 1篇信息处理
  • 1篇征信市场
  • 1篇融资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银行

作者

  • 7篇王振卿
  • 2篇郭永梅
  • 1篇张秀娟
  • 1篇马秀娟
  • 1篇周宝成
  • 1篇张晓剑

传媒

  • 4篇北方金融
  • 3篇华北金融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金融支持煤焦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以乌海市为例
2015年
乌海市依托丰富的焦煤资源,以煤焦化产业发展为核心,致力于产业布局与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打造成乌海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当前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以资源为主导的传统行业发展出现困境,煤炭产业、焦化产业由于存在前期粗放发展,节能环保等问题尤为突出,对乌海市的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以乌海市煤焦化行业发展现状为基础,对现阶段金融支持情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为煤焦化行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张秀娟王振卿郭永梅张晓剑
关键词:金融支持煤焦化
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的思考被引量:3
2020年
一、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一)社会信用管理主体责任不够明晰,信用服务管理内容覆盖面不够宽目前,我国社会信用管理由国家发改委和人民银行双牵头推进,而人民银行只是征信管理机构,没有对全社会信用的管理能力和权限。我国权威征信机构主要是央行征信中心、百行征信和上海资信有限公司三家。央行征信系统是由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面收集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征信中心出具的信用报告已成为国内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身份证。百行征信是2018年3月,央行发放了首张、也是唯一一张个人征信牌照。使其成为唯一一家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的市场化公司。
王振卿
关键词:个人征信信用报告信用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征信管理征信机构
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和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以乌海市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研究社会融资规模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了解地区经济金融结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在测算2010-2013年乌海市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的基础上,考察乌海市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探讨了该地区融资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支持乌海市实体经济发展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马秀娟王振卿郭永梅
关键词:社会融资规模区域经济
关于对乌海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及信贷支持情况的调查
2015年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乌海市交通发达,京藏高速、包兰铁路、109和110国道穿市而过。乌海至呼和浩特、北京、西安、广州、上海航线开通,全国各地省会城市经转机后均可当日到达。
王振卿白建义
关键词:物流业信贷支持信息处理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阐述了欠发达地区发展民营经济的优势,并在金融支持发展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方面提出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周宝成王振卿
关键词:民营经济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
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的思考
2020年
一、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一)社会信用管理主体责任不够明晰,信用服务管理内容覆盖面不够宽目前,我国社会信用管理由国家发改委和人民银行双牵头推进,而人民银行只是征信管理机构,没有对全社会信用的管理能力和权限。我国权威征信机构主要是央行征信中心、百行征信和上海资信有限公司三家。央行征信系统是由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面收集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征信中心出具的信用报告已成为国内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身份证。百行征信是2018年3月,央行发放了首张、也是唯一一张个人征信牌照。使其成为唯一一家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的市场化公司。
王振卿
关键词:个人征信信用报告信用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征信管理征信机构
对基层信用修复乱象的思考被引量:1
2021年
随着各种科技手段运用到征信领域,征信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持续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征信产品的应用场景日趋丰富,大众对个人征信报告的关注热度逐渐提高。与此同时,征信市场中乱象频生。其中尤以“信用修复”问题最引人注目,关于“征信洗白”、“征信铲单”等虚假宣传的新闻屡现报端。承接这类业务的机构承诺能够消除个人征信记录中的不良信息,由此收取高额报酬,导致公众误解征信业的严肃性和公平性,严重扰乱征信市场秩序。
王振卿
关键词:征信市场不良信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