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余民

作品数:29 被引量:150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埋线
  • 11篇穴位
  • 7篇支气管
  • 7篇微创埋线
  • 6篇慢性
  • 5篇穴位埋线
  • 5篇支气管炎
  • 5篇气管炎
  • 5篇哮喘
  • 5篇埋线治疗
  • 4篇埋线疗法
  • 4篇慢性支气管炎
  • 4篇颈椎
  • 4篇颈椎病
  • 4篇超声
  • 3篇穴位敷贴
  • 3篇支气管哮喘
  • 3篇气管
  • 3篇中药
  • 3篇疗效

机构

  • 28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第十人...

作者

  • 28篇王余民
  • 15篇孙文善
  • 9篇马伊磊
  • 7篇姜国芳
  • 6篇陆伟珍
  • 3篇楚宁宁
  • 3篇王虹
  • 2篇沈海冈
  • 2篇林茵绿
  • 2篇陈苡靖
  • 2篇李新兰
  • 2篇马赞颂
  • 2篇张黧
  • 1篇周园
  • 1篇傅慧婷
  • 1篇吴春荣
  • 1篇徐丹
  • 1篇王虹
  • 1篇唐建国
  • 1篇沈丽萍

传媒

  • 5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中医外治杂志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针灸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医文献杂志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陕西中医学院...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中药扶正化痰祛瘀汤。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
王余民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中西医结合
泽漆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68例观察被引量:5
2004年
王余民
关键词:泽漆汤慢性支气管炎《金匮要略》止咳作用化痰作用平喘作用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8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冬病夏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作用机理.方法 选取8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自制穴位敷贴药于伏天分三次贴于相关穴位,1年后随访观察患者哮喘病情变化及生命质量,进一步作疗效研究.结果 患者治疗后...
王余民
关键词: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支气管哮喘治未病
疏肝和胃法在肺系病中的应用
2006年
中医肺系诸证常从肺肾论治,不可以拘泥于肺肾两脏,疏肝和胃、顾护胃气对临床上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患者,更应重视。
王余民
关键词:肺系疾病疏肝和胃法
微创埋线联合扶正化瘀方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微创埋线联合扶正化瘀方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9月-2020年1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90例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扶正化瘀方内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微创埋线治疗(每周1次),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的肺功能、体质指数(BMI)、6 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及血清IgM、IgA、IgG、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41/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34/4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B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6MWD、mMRC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6MWD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mMRC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IgM、IgA、Ig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IgM、IgA、Ig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PC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IL-17、TGF-β_(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微创埋线联合扶正化瘀方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肺功能,增加患者运动耐量,且可明显抑制气道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王虹王虹王余民沈丽萍
关键词:穴位埋线扶正化瘀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肾气虚
微创埋线技术开发与临床应用
孙文善王余民郯志清
该项目属于中医临床医学领域。针灸是传统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方式,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痛症、中风后遗症和多种内科疾病治疗。但是针灸治疗必须反复多次就诊治疗,这样每天必须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往返医院,许多人特别是工作繁忙的病人根本没...
关键词:
关键词:针灸治疗微创埋线
黄吉赓应用膏方治疗肺系病经验举要被引量:1
2014年
黄吉赓教授系全国著名肺系病专家,认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呈本虚标实之证候,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特别适合冬令膏方调治,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临床疗效显著。
王余民孙文善黄吉赓
关键词:名医经验肺系病膏方
中药穴位敷贴对哮喘病人细胞因子IL-4、IL-10及IL-13的影响
陆伟珍王余民张黧周园林茵绿
研究中药穴位敷贴对细胞因子网络的影响是当前较重要的工作,它能从分子水平解释中药穴位敷贴对免疫的影响机制,更高层次地证明中药穴位敷贴的科学性。  该课题通过对哮喘病人作中药穴位敷贴前后IL-13、IL-4、IL-10的变化...
关键词:
关键词:穴位敷贴中药哮喘病IL-10
超声引导下颈夹脊穴埋线层次与得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探讨埋线针感与埋线层次深度的关系,以提高埋线进针和线体植入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例健康成年人,在超声影像下观察颈部夹脊穴的结构,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埋线,采用二维成像方式观察颈部夹脊穴的解剖结构以及埋线时进针过程,应用高频超声采集颈部C5夹脊穴影像,测定从皮肤表面到达夹脊穴各层次结构的深度,同时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对进针夹脊穴不同组织层次时患者的针感进行评分,并连续随访记录夹脊穴局部持续感觉时间。结果:超声引导下可以清晰显示颈部夹脊穴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层次,从表皮到达皮下组织、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多裂肌和椎弓的平均深度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进针过程中不同组织层次感觉明显不同,得气感在斜方肌层、头夹肌层、头半棘肌层、颈半棘肌和多裂肌层次均可出现,在肌筋膜胀痛感最为显著;按照常规进针深度约2.5cm,埋线针可达多裂肌层,埋线后局部针感持续平均时间为(72.0±10.2)h。结论:超声引导下颈部夹脊穴埋线层次清晰,可以实现进针和植入线体材料的可视化,明确得气与进针层次的关系,同时提高微创埋线治疗颈椎病植入层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孙文善楚宁宁封燕婷王余民马伊磊姜国芳
关键词:埋线疗法超声引导夹脊穴得气
滋肾养心安神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疗效及对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观察滋肾养心安神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疗效及对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4—11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诊治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口服4周;治疗组于第1~2周给予艾司唑仑片联合滋肾养心安神方治疗,第3~4周仅给予滋肾养心安神方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过度觉醒量表(HA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统计2组治疗4周后失眠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H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中不寐、出汗、心悸、五心烦热、头晕、健忘评分及总评分和治疗组治疗后腰酸、咽干少津、月经不调/梦遗阳痿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不寐、出汗、心悸、五心烦热、头晕、腰酸、健忘、咽干少津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SF-36总分及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SF-36总分及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失眠总有效率为89.36%(42/47),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7.87%(46/47),对照组分别为72.34%(34/47)和8.51%(4/47),治疗组失眠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滋肾养心安神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过度觉醒状态,减轻中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王虹许黎敏王余民马赞颂
关键词:失眠症心肾不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