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丽杰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浆
  • 3篇血浆白细胞介...
  • 3篇肿瘤坏死因子
  • 3篇细胞
  • 3篇坏死因子
  • 3篇白细胞介素
  • 3篇白细胞介素-...
  • 3篇出血
  • 2篇动脉
  • 2篇心绞痛
  • 2篇心绞痛患者
  • 2篇型心
  • 2篇型心绞痛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网膜
  • 2篇稳定型心绞痛

机构

  • 9篇邯郸市第一医...
  • 2篇冀中能源邯郸...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作者

  • 9篇牛丽杰
  • 5篇常超
  • 5篇信栓力
  • 4篇赵秀峰
  • 4篇刘丽军
  • 3篇张兰华
  • 2篇李建华
  • 2篇王雅男
  • 2篇刘吉祥
  • 2篇裴献光
  • 2篇马燕霞
  • 1篇吕钊
  • 1篇李琴
  • 1篇刘辉
  • 1篇卢英霞
  • 1篇魏海亮
  • 1篇周涛
  • 1篇齐秀芳
  • 1篇赵艳明
  • 1篇邵丽莉

传媒

  • 2篇贵阳中医学院...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吉林医药学院...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体会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随机将8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则按常规的护理工作模式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病人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及病人满意度,促进了护理学科发展,能够缩短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还能增加医护人员的团队精神和科研水平。
牛丽杰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护理路径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评价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评价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9例行PTCA或支架植入术后1~12个月的患者,在造影前1周内接受DSE检查,多巴酚丁胺剂量递增方案为5、10、20、30、40μg.kg-1.min-15个级别,每级负荷维持3分钟。比较DSE和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DSE评价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2.6%,准确度为87.2%。结论 DSE评价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具有准确、安全可行的特性。
赵秀峰常超赵艳明信栓力王玉芬李琴牛丽杰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描记术再狭窄
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血脂康对于不稳定心绞痛(UAP)病人抗炎抗氧化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对61例UAP患者服用血脂康前后IL-6及TNF-a血浆浓度.结果 UAP组IL-6、TNF-a血浆水平为(25...
刘丽军张兰华牛丽杰赵秀峰信栓力常超王雅男李书香
关键词:心绞痛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A
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抗炎抗氧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1例UAP患者(UAP组)服用血脂康前后和4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浓度。结果UAP组血浆IL-6、TNF-α水平为(25.03±6.31)pg/L和(21.35±4.39)μg/L,与对照组(19.87±5.98)pg/L和(16.67±4.29)μg/L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服用血脂康4周后UAP组血浆IL-6及TNF-α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血脂康在抑制UAP患者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刘丽军张兰华牛丽杰赵秀峰马燕霞信栓力常超王雅男李书香刘镜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评价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探索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新思路、新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1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6 h内手术清除血肿,其中西医对照组61例患者在超早期手术清除血肿的基础上采用西医基础治疗,中西医治疗组55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于超早期手术清除血肿术后第3天给予口服增液承气汤加减方,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1 d。疗程结束后分别比较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术后第21天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21天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DL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第21天中西医治疗组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DL评分、临床疗效与西医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手术结合增液承气汤加减方综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疗效。
吕钊刘吉祥张鹏李建华张志红牛丽杰刘辉周涛王志强裴献光
关键词:超早期手术增液承气汤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管理措施的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研究小组,创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规范化的护理流程。结果:本组患者痊愈出院389例,转康复科继续治疗45例,自动出院22例,死亡12例。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专业护理流程的建立,实现了护理工作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救治中及时、有序、安全、高效的质量目标,对防治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等方面有良好作用。
牛丽杰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流程管理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2012年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水平,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冠心病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70例为冠脉介入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选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IL-6和TNF-α水平。结果冠脉介入组患者术后血浆IL-6为(21.49±4.45)pg/L,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IL-6为(13.07±4.12)pg/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介入组患者术后血浆TNF-α为(15.67±4.25)ng/mL,显著高于术前的(12.56±4.13)n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冠脉造影术后TNF-α为(11.23±3.87)ng/m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促进冠心病患者血浆IL-6及TNF-α水平的升高,是否为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之一尚待进一步考证。
刘丽军信栓力常超马燕霞邵丽莉张兰华齐秀芳牛丽杰李书香刘镜
关键词:冠心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近远期效果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大型动脉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支架辅助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介入手术,术后即刻造影显示,两组患者填塞密度和栓塞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APTT、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再出血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患者近远期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魏海亮李翠君刘吉祥李建华裴献光史艳梅牛丽杰
关键词:双微导管技术颅内动脉瘤血管痉挛凝血功能血栓
全心尖切面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评价存活心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全心尖切面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评价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22例冠心病(CAD)患者和18例冠状动脉造影术(QCA)正常患者全心尖切面所测左室16个节段背向散射积分参数,比较CAD组中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心肌、对照组心肌的背向散射周期变异幅度(CVIB)、标化平均背向散射积分(AII%)、标化CVIB(CVIB%)值。测量CAD患者PCI术前1周内,术后2周、3月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左室射血分数(EF)及IBS参数(CVIB、CVIB%及AII%),分析存活节段、坏死节段IBS参数的变化。结果 CAD组中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心肌与对照组心肌的IBS参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PCI术后2周、3月EF、WMSI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节段与坏死节段的CVIB、AII%、CVIB%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节段PCI术前IBS值与术后2周、术后3月相比,CVIB、CVIB%术后明显升高(P<0.01),而AII%显著减小(P<0.01),术后2周与术后3月相比,CVIB、AII%、CVIB%无显著性差异(P>0.05)。坏死节段的CVIB、AII%、CVIB%术前、术后2周、3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心尖切面所测CVIB、AII%、CVIB%值能够敏感、客观地评价存活心肌。
赵秀峰常超李东野信栓力刘丽军卢英霞牛丽杰
关键词:心肌背向散射存活心肌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