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兴中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隐匿型胆囊癌(附29例)
- 1998年
- 目的隐匿型胆囊癌是胆囊癌在术前、术中及大体检视时未被疑及,经手术后标本病理检查后明确诊断。本文回顾复习了29例隐匿型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期确定这些临床病理参数对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29例病例,男性9例,女性20例;年龄36~81岁,平均59.6±14.5岁。29例均被诊为良性胆囊疾病,而施行单纯胆囊切除术。29例组织学病理切片均由病理科专人重新仔细复习,采用 WHO 的 PT.N.M 系统来描述肿瘤的扩散深度。除1例术后3个月失访,其余28例均作定期随访。存活率统计应用 Kplan-Meier 法,不同生存曲线比较应用 Wilcoxon 法检验。结果 29例组成为:T_1 9例,肿瘤局限于粘膜及肌层,其中 T_(1a) 2例肿瘤浸润粘膜,T_(1b)7例肿瘤侵及肌层;T_2 8例,肿瘤侵及浆膜下肌周结缔组织;T_3 11例,肿瘤浸润超越浆膜;T_4 1例,肿瘤侵入横结肠。累计1年、2年、5年存活率,9例 T_1分别为75%,75%,55%(其中 T_(1a)分别100%,100%,100%;T_(1b)分别为72.4%,72.4%,及43%);T_2分别为28%,13%及9%;T_3分别为27%,9%及0%。(P<0.01)。随访病人29例中22例死于术后癌肿复发转移。结论影响预后的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得出结果显示:除 T_(1a)和 T_(1b)中肿瘤细胞分化<Ⅱ级者,不需再次手术外,T_(1b)中肿瘤细胞≥Ⅱ级者和 T_2都需行再次根治术和辅助治疗。
- 王约青叶铸人洪兴中
- 关键词:肿瘤浸润隐匿型胆囊癌肿瘤细胞癌肿标本
- 腺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表现(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2例病理证实腺性膀胱炎的临床、B超、IVU、CT表现,并结合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上可表现为肿块或膀胱壁的增厚,也可无异常表现。诊断依赖于病理学,主要表现为粘膜固有层存在Brunn’s巢、囊和腺体,并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结论肿块型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相似,对于膀胱内肿块而无膀胱外浸润患者需考虑本病可能。
- 陆青云赵殿辉洪兴中魏明永
-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影像学表现膀胱癌静脉肾盂造影
- bcl-2与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被引量:9
- 1998年
-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bcl2与抑癌基因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与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bcl2与p5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分别检测bcl2在33例大肠腺瘤和47例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和p53在40例大肠腺瘤和63例大肠癌中的表达变化.结果bcl2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27%(24/33)和340%(16/47).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50%(18/40)和841%(53/63),bcl2和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其表达变化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bcl2表达在腺瘤向癌的演变过程中丢失,而p53表达则增加(P<001),表明它们参与了肿瘤生长和发展的共同通道,在大肠癌的发生。
- 陈崇稼孙燕翔周汉高周汉高郑颂国潘伯荣刘家华郑颂国
- 关键词:BCL-2基因P53基因大肠癌大肠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