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玲 作品数:16 被引量:127 H指数:8 供职机构: 唐山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更多>>
复方三维B联合托烷司琼治疗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的临床观察 2017年 目的观察复方三维B+托烷司琼+苯海拉明+胃复安联合治疗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肿瘤化疗并出现消化道反应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复方三维B+托烷司琼+苯海拉明+胃复安,对照组给予托烷司琼+苯海拉明+胃复安,比较二组患者用药后的效果。结果服用药物组的患者,发生消化道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未服用药物的患者,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三维B联合托烷司琼治疗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疗效好。 单冰菊 王艾英 王一越 刘素艳 彭玉梅 李秀玲关键词:托烷司琼 消化道反应 化疗 动机访谈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效果 2025年 目的 研究动机访谈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干预价值。方法 观察我院在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就诊的儿童青少年强迫症患儿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取动机访谈,观察组采取动机访谈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记录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Y-BOCS)评分及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QLSCA)评分。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Y-BOCS评分低于对照组,QL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机访谈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改善患儿强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任艳超 李秀玲 孙烨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治疗乳腺癌并发抑郁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评价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对改善乳腺癌患者抑郁情绪的有效性。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乳腺癌并发抑郁患者2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治疗)148例和对照组150例(氟西汀治疗),治疗30d。治疗前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QLQ-C30)进行测量。结果 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HAMD分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二组患者在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总体生活质量、疲乏、恶心呕吐、疼痛、睡眠障碍、食欲丧失、便秘、腹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31/148),显著低于对照组36.0%(5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对乳腺癌并发抑郁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较氟西汀治疗更有利于乳腺癌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王建华 王锦辉 杨俊泉 李秀玲 赵亚婷 安娜关键词:乳腺癌 抑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肿瘤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肿瘤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30例肿瘤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药治疗,3次/d,100 ml/次。同时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每次早上10 mg口服。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每次早上10 mg口服。连续治疗8周,8周后统计两组患者的HAMD量表积分、临床疗效及药物的副作用。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量表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3.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肿瘤后抑郁优于对照组,药物副作用明显减少,能明显改善肿瘤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张璐 王锦辉 王建华 杨俊泉 李秀玲 赵雅婷关键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抑郁症 肿瘤 艾司西酞普兰 团体心理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6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干预组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进行团体心理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情绪状况,观察比较病人在团体心理治疗8周前后SAS和SDS评分结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34,3.65;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在进行躯体治疗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治疗可以纠正患者不恰当的认知,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故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辅助方法应用于临床。 白振菊 李秀玲关键词:团体心理治疗 乳腺癌 焦虑 抑郁 唐山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13年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提出改善ICU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措施,为该特定人群的心理评估和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唐山市人民医院79名ICU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国内常模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该院ICU医护人员的总分为(180.52±58.21)分,高于全国常模的(129.96±38.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CU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敌对、抑郁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结论唐山市人民医院ICU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一般人群。 李秀玲 刘淑正 胡艳玲关键词:医护人员 心理健康 SCL-90 团体心理治疗对中青年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8例中青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及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进行评分,比较两组中青年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作为乳腺癌治疗一种辅助方案,能改善中青年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加其生活满意度。 李秀玲关键词:团体心理治疗 乳腺癌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团体心理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和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本院96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及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比较两组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及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而对照组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干预后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与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实施团体心理治疗,能减少其负性情绪,降低其焦虑、抑郁发生率,并改善生存质量,可作为乳腺癌辅助治疗的方法。 李秀玲 徐建国关键词:乳腺肿瘤 心理学 心理疗法 生活质量 唐山市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了解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提出改善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健康的措施,为该特定人群的心理评估和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综合生活质量量表(GQOLI)对唐山市部分自闭症儿童家长40人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自闭症儿童家长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心理状况主要表现在焦虑、抑郁、躯体化、强迫、敌对、人际关系和偏执等方面。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压力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及生活质量总体评价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明显差于一般人群,在对自闭症儿童给予关爱和治疗的同时,也要关注自闭症儿童家长的身心健康。 李秀玲 赵阳关键词:自闭症 心理健康 SCL-90 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结直肠癌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结直肠癌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2)。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及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12.62,-9.84;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4.09,4.24,8.28,3.41,3.88,6.95;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作为结直肠癌治疗一种辅助方案,能减少其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李秀玲 马新英 赵阳 赵亚婷 单冰菊 王建华关键词:团体心理治疗 结直肠癌 情绪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