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思清

作品数:23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文学
  • 6篇历史地理
  • 4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文学
  • 4篇学史
  • 4篇诗品
  • 4篇清史
  • 4篇清史稿
  • 4篇文学史
  • 4篇《诗品》
  • 3篇中国文学
  • 3篇逯钦立
  • 3篇国文
  • 3篇国文学
  • 2篇易经
  • 2篇中国文学史
  • 2篇善书
  • 2篇史事
  • 2篇文人
  • 2篇理雅各
  • 2篇话文
  • 2篇基督
  • 2篇基督教

机构

  • 19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澳门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23篇李思清
  • 1篇杨义

传媒

  • 2篇许昌学院学报
  • 2篇斯文
  • 1篇文学遗产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周易研究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华夏文化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云梦学刊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国际汉学
  • 1篇清史论丛
  • 1篇阿来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谈三十年来的《诗品》校勘被引量:1
2009年
30年来《诗品》校勘的进展阶段,与《诗品》整体研究的发展阶段基本重合。总体而言,以吕德申《钟嵘诗品校释》和曹旭《诗品集注》的成绩最引人瞩目。由于现存《诗品》版本及异文之多,校勘中取舍判断难度之大,各家校注释译本在工作底本的选择、异文取舍的尺度上,各有所依,方法、标准互有不同。而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基于不同的理解和判断,往往作出不同的校勘结论。因此,《诗品》校勘既取得很大进展,也有诸多疑难有待解决。
李思清
关键词:《诗品》校勘
论新月诗人的诗学探索及其文学史地位被引量:3
2000年
以理性节制情感、创格律熔铸诗性,是新月诗人顺应新诗发展要求做出的诗学选择。尽管新月诗人对“规范”的利用并未表现出充分的艺术自信,但新格律诗的出现,至少代表着新诗发展的一种向度和可能,其诗学贡献不容抹煞。
李思清
关键词:新月诗人新格律诗
全文增补中
《清史稿》涉藏及瞻对史事的记载——兼谈阿来的《瞻对》
2015年
《清史稿》记藏事、瞻对事,取互见法,本纪、地志、兵志、表、藩部传、人物传,均有分布,有点有面,星罗棋布。阿来《瞻对》专记一事,本末源流,娓娓而谈,根深叶茂,无微不至。前者庄严,后者亲切。《清史稿》专记有清一代,属断代史著;《瞻对》专记川区藏事,属区域史著。《清史稿》前出,以谨严见长;《瞻对》后出,以史料丰赡、笔法多样取胜。同一个瞻对故事,阿来的讲法确实不一样,不一般。说实话,初读《瞻对》,颇觉文字错综,头绪纷繁,不很平顺。转念一想,我等以完全“汉化”的眼光看取阿来,岂不是持错了标尺。《瞻对》是在写一个冥顽不化的“铁疙瘩”,它不妨带着朴素的粗糙和野生的质感。本文主要谈《清史稿》涉藏史事包括涉瞻对史事的编排情况,在此基础上谈一点阅读阿来《瞻对》的粗浅感受。
李思清
关键词:《清史稿》史事互见法人物传史著
马其昶与《周易》虞氏学——《重定周易费氏学》征引虞翻《易》说考
2022年
马其昶是活跃于清季民初的著名学者,也是桐城派学人治《易》之集大成者。虽治费易,但马其昶对虞氏学亦重视有加。《重定周易费氏学》全书近四千条征引,其中虞注有二百五十余条。除兑卦外,其余六十三卦均引虞注。除了征引,马其昶还经常借鉴虞翻的解卦思路。对虞氏学的借鉴,成就了马其昶易学思想的象数一翼。以虞释费,是马其昶费氏易建构的重要手段。马其昶对桐城易学也多有传承。其治《易》实未尽守费氏家法,故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费氏学。
李思清
关键词:马其昶
略述2017年的中国近代散文研究
2019年
民国学者眼中的近代文学,散文所占的比重很大。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论近代文学,不计"绪论"和"编首",仅统计"上编"和"下编",则散文部分所占篇幅达到总篇幅的73%。①我们今日对近代散文的研究,成绩固然十分可观,但客观来说,从事散文研究的学者数量,比从事诗词和小说研究的学者要少,与近代散文发展的实际成绩不很相称。②这不仅意味着散文文体的重要性被弱化,也表明我们对近代文学各个文类的研究不够均衡。
李思清
关键词:散文研究近代文学中国文学史小说研究散文文体钱基博
展开人文学之“返本创造论”——杨义教授治学答问被引量:3
2010年
一、还原诸子的五条脉络;二、蕴藏在文献功夫和田野调查中的文化哲学;三、"文学地图"的学术史意义;四、"创造与建设并重"的人文学;五、民族能力应该与时俱进。
杨义李思清
关键词:文学地图
民国时期的“光宣文人”——以清史馆文人群体为中心
2012年
清代光绪、宣统年间即已成名的一大批文人于辛亥革命后被视为"清遗老"、"清遗少",但是这样的称谓简化了"光宣文人"的内部多元性与思想主体性。民国年间成立的清史馆是光宣文人的重要归宿,他们于修史之余吟咏酬唱,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作品。这些作品既不能笼统地归之于"旧",也无法生硬地列之于"新"。事实证明,光宣文人与南社及五四一代在诗学层面既有对峙,更有汇流,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深具思想文化意蕴的一幕。这一景象从表面上看是"新旧裂变",其实质却应是"共同现代",至少是"共书现代"。
李思清
《易经》理雅各译本对动植物及人身象的翻译
2024年
《易经》中的“象”有卦象、爻象,见于“十翼”者,则称翼象。象又可分类,前人称之“象类”,动植物及人身各象在诸多象类中占比较大。理雅各曾感慨《易》象之错综繁复,故在翻译时颇费斟酌。实象、拟象、类象、象象关系、象义链接等,理雅各均努力在译文中逐一落实,或在脚注中加以解释。理雅各对动植物及人身各象的翻译颇为精彩,也为中国读者从“译象”角度理解《易经》提供了不同视角。
李思清
关键词:理雅各《易经》动植物
《易经》理雅各译本归妹卦阅读札记被引量:1
2023年
一、义与象:归妹卦总说与其他各卦相比,归妹卦和渐卦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各爻无论阴阳,均被视为女子。《周易折中》云:“此卦(按即渐卦)之爻象,与归妹同。不择阴爻阳爻,皆有妇象也。先儒见三、五两阳爻皆言妇,故于三则以妇指四,于五则以妇指二。今推爻意,盖三五皆取妇象。”
李思清
关键词:理雅各《易经》
诗文评乎? 诗歌总集乎?——有关钟嵘《诗品》原貌的几种推测
2020年
《诗品》一向被视为"诗文评",其文本结构包括序、人名及品语三大主体部分。近数十年中,陆续有学者提出新的看法,认为《诗品》有可能收录了部分作品,有学者甚至认为《诗品》是一部诗歌总集,每条评语之前都一一对应地收录了作品。也有学者认为,钟嵘在《诗品》之外可能另外编了一部《诗选》。但《诗品》中的文本内证及钟嵘写作《诗品》的背景、目的都提醒我们,《诗品》应是一部诗文评,而不是诗歌总集。各条评语所评对象是人,而不是所收录的作品。即使钟嵘可能编有一部"五言诗选",诗选也未必在《诗品》中出现,评语与诗选更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李思清
关键词:诗文评诗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