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琴
- 作品数:39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疱性类天疱疮后发生寻常性银屑病被引量:2
- 2013年
- 报告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继发银屑病。患者男,74岁。因全身水肿性红斑伴水疱、大疱2个月就诊,根据皮损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检查确诊为大疱性类天疱疮。经治疗后皮疹均消退。患者在2年半后出现双下肢红斑鳞屑伴瘙痒,皮损组织病理证实为寻常性银屑病。
- 元慧杰许人超董娟朱海琴郑捷潘萌
- 外伤诱发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三例并文献复习
-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autoimmune bullous diseases,ABD)是一组由针对皮肤和黏膜桥粒和(或)半桥粒结构的自身抗体所介导的水疱、大疱性疾病。其中天疱疮(pemphigus)和大疱性类天疱疮(b...
- 邹雅茹周生儒朱海琴潘萌
- 关键词:大疱性皮肤病免疫性天疱疮文献复习
- 文献传递
- 美罗华治疗寻常型天疱疮1例
- 美罗华是抗 B 细胞 CD20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现已被用来治疗抗体介导的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报道美罗华(Riruximab)治疗寻常型天疱疮1例。探讨该药治疗天疱疮的效果和可能机制。患者女性, 38岁。口腔疼痛性溃疡...
- 潘萌朱海琴夏群力李卫平郑捷
- 关键词:寻常型天疱疮美罗华特异性
- 文献传递
-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误诊分析
- 患者男性,25岁。躯干、四肢散在红斑1年,水疱2月。先后诊断为"湿疹""类天疱疮""天疱疮",据临床症状、直接免疫荧光和盐裂直接免疫荧光,并排除间接免疫荧光假阳性假阴性结果,诊断为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李卫平朱海琴潘萌赵肖庆施若非郑捷
- 关键词: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直接免疫荧光
- 文献传递
- 天疱疮特异性抗体亚型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 探讨天疱疮患者抗桥粒芯糖蛋白(Dsg)1和Dsg3抗体亚型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47例天疱疮患者血清,ELISA检测其特异性抗Dsg1和Dsg3抗体及亚型,分析抗体滴度及亚型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 抗Dsg1和Dsg3抗体类别与天疱疮临床类型有关,17例皮肤黏膜同时受累的患者中有14例(82.4%)同时存在两种抗体;16例仅皮肤受累的患者中有15例(93.7%)存在抗Dsg1抗体,仅1例(6.3%)存在抗Dsg3抗体;6例仅黏膜受累的患者只存在抗Dsg3抗体,阳性率为100%.随着病情的加重,抗Dsg1和Dsg3抗体滴度有上升趋势,但该趋势与疾病的严重度并不完全平行.而抗体亚型则和疾病活动相关,活动期以特异性IgG4亚型为主,稳定期以IgG1亚型为主.抗Dsg1阳性者,活动期特异性IgG4和IgG1抗体吸光度(A)值分别为1.92±1.21和0.60±0.61,IgG4/IgG1>1;稳定期特异性IgG4和IgG1抗体A值分别为0.03±0.02和0.22±0.11,IgG4/IgG1<1;抗Dsg3阳性者,活动期特异性IgG4和IgG1抗体A值分别为2.35±2.17和1.84±1.16,IgG4/IgG1>1;稳定期特异性IgG4和IgG1抗体A值分别为0.15±0.16和1.05±0.77,IgG4/IgG1<1.结论 天疱疮特异性抗体亚型与疾病活动密切相关,用ELISA检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抗Dsg1和Dsg3抗体类型、特异性抗体亚型及滴度,可更好地辅助诊断疾病、监测疾病活动.
- 朱海琴潘萌陈娅苑郑捷
- 关键词:天疱疮自身抗体疾病严重程度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特异性抗体亚型与寻常型夭疱疮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研究
- 朱海琴陈娅苑潘萌郑捷
- 天疱疮主要自身抗体及其检测临床意义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2年
- 天疱疮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损害皮肤及黏膜的屏障功能。该病是由患者体内产生的针对细胞间黏附分子等结构的自身抗体导致,其中主要产生致病作用的抗体是针对桥粒芯蛋白(desmogelin,Dsg)1和Dsg3的抗体。这2种抗体主要通过空间位阻效应及抗原抗体结合之后的信号转导两方面机制致病,而抗Dsc抗体、抗斑蛋白家族抗体、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等也在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随着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等技术的普及,抗体检测已成为天疱疮临床诊断、病程监测的重要方法。新近临床研究提示,抗Dsg1、Dsg3抗体滴度与天疱疮病情活动程度间存在相关性,同时可监测病情的复发及指导临床用药。
- 王麒钧朱海琴潘萌
- 关键词:天疱疮自身抗体桥粒芯蛋白疗效监测
- 天疱疮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表达及其与血清抗Dsg抗体滴度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天疱疮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表达及其与血清抗桥粒芯糖蛋白(Dsg)1,3抗体滴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寻常型天疱疮患者59例,红斑型54例,其中初发患者36例,稳定期患者51例,复发患者26例;健康对照2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病期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及CD4+CD45RA-活化T细胞中的TFH的比例(CXCR5+PD-1+),和健康对照进行比较;分析部分患者治疗前后TFH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对活化TFH和特异性抗Dsg1,Dsg3抗体滴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初发、稳定期和复发的天疱疮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占CD4+T细胞及活化T细胞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 1)。治疗后患者的TFH明显下降,在活化T细胞中的比例下降更加明显。天疱疮患者外周血CD4+CD45RA-活化TFH与抗Dsg3抗体滴度呈微弱正相关(P=0.004)。结论天疱疮患者外周血TFH明显升高,与疾病的活动度有关,活化T细胞中TFH的比例变化更为敏感,可作为疾病活动度和疗效的评判指标。
- 元慧杰刘芝翠潘萌王颖朱海琴郑捷
- 关键词:天疱疮滤泡辅助性T细胞
- 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及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研究
- 目的研究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CD4+T细胞中Th 1、Th 2型细胞因子水平及CD4+CD25hi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探讨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3例急性期和经治疗...
- 潘萌陈娅苑朱海琴郑捷
- 关键词:寻常型天疱疮细胞因子水平TH1细胞数量外周血
- 文献传递
- 外伤诱发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三例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总结皮肤外伤诱发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表现等,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析3例由皮肤外伤所诱发的天疱疮或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讨论与总结。结果 3例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女1例,男2例,年龄分别为62、60、71岁,由外伤或手术诱发,与发病间隔时间分别为5周、5周和3 d,分别确诊为大疱性类天疱疮(BP180抗体109 U/ml,BP230抗体阴性)、寻常型天疱疮(Dsg1抗体68.8 U/ml,Dsg3抗体219 U/ml)和落叶型天疱疮(Dsg1抗体143 U/ml,Dsg3抗体阴性)。经糖皮质激素系统和(或)外用治疗后皮疹均明显好转。结论 外伤可能是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的1个诱发因素。对于外伤后伤口愈合不良或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糜烂,用外伤或手术难以解释时,都应警惕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的可能,及时行组织病理或免疫病理检查。
- 邹雅茹周生儒朱海琴潘萌
- 关键词:天疱疮类天疱疮大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