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婧
- 作品数:10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 奇时间(time-odd)分量对^(41)Ca性质的影响
- 2006年
- 发展了包括奇时间(time-odd)分量的三轴形变的RMF理论模型,采用包含σ和ω介子自相互作用以及微观质心修正的PK1有效相互作用,自洽考虑了由于奇A核中的耒配对的核子对时间反演不交性的破坏所导致的重子流,以41Ca为例,研究了奇时间分量对重子流以及原子核性质的影响.
- 尧江明孟杰彭婧
- 关键词:奇A核三轴形变相对论平均场
- 新世纪核物理前沿漫谈
- 2004年
- 孟杰彭婧
- 关键词:原子核物理学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同核异能态熔合反应
- 手征带双重带候选核三轴形变的微观研究
- 利用三轴形变的相对论平均场(RMF)理论讨论了A-100核区手征双重带候选核的三轴形变.检验了RMF计算结果对基展开主壳数的收敛性.基于PK1有效相互作用的形变约束计算,给出了该核区Rh,Ag和In等同位素原子核的基态形...
- 彭婧孟杰张双全
- 关键词:手征双重带相对论平均场理论
- 文献传递
- 粒子转子模型对原子核手性的研究
- 原子核的手性是当前核物理研究的热点之一.1997年 Frauendorf 和 Meng 首次指出三轴原子核的非平面转动可以表现原子核的手性,并预言实验上将观察到两条近简并 I=1的转动带——手征双重带.迄今,实验上已经相...
- 张双全亓斌王守宇彭婧孟杰
- 关键词:粒子转子模型手征双重带原子核
- 文献传递
- 基于非对称粒子空穴组态的手征双重带
- 2004年
- 利用三轴形变的粒子转子模型对基于非对称粒子空穴组态πg-19 2 νh11 2 和πh-111 2 νi13 2 等的手征双重带进行了研究 .详细分析了转动能谱、角动量随转动频率的变化关系、以及约化跃迁几率B(E2 )和B(M1)等性质 .发现基于非对称组态的三轴形变原子核也有类似对称组态的手征双重带现象 .但它们所对应的最佳三轴形变值从γ =30°变为γ~ 2 7° .随着组态中价核子角动量的增加 ,出现手征双重带的自旋随之增加 。
- 张双全彭婧孟杰
- 关键词:手征双重带能谱原子核物理学粒子-转子模型
- 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原子核三轴形变和磁转动的研究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将相对论平均场(RMF)理论推广到三轴形变的情况,研究了原子核的三轴形变,预言了多对手征双重带(MxD);二,建立了倾斜轴推转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及其相应的计算程序,完成了程序检验,并以<...
- 彭婧
- 关键词:相对论平均场理论三轴形变原子核物理
- A~130和A~100核区手征双重带的研究
- 手征双重带是原子核转动研究中继回弯现象、超形变转动带、磁转动后的又一新转动模式,它对应着原子核手征对称性的破缺。自1997年理论预言以来,实验上已经发现多例。
- 彭婧孟杰张双全
- 关键词:手征双重带原子核三轴形变相对论平均场理论
- 文献传递
- A≈100和130核区手征双重带的描述
- 2004年
- 利用三轴形变的粒子 转子模型讨论了A≈100和A≈130核区手征双重带.基于粒子空穴组态πh11/2 νh-111/2的计算很好地再现了A≈130核区N=75同中子素的手征双重带实验能谱.通过分析基于组态πg9/2 νg-19/2的约化跃迁几率B(E2)和B(M1)研究A≈100核区可能的手征双重带.
- 彭婧孟杰张双全
- 关键词:粒子-转子模型三轴形变能谱中子组态
- 手征带双重带候选核三轴形变的微观研究
- 利用三轴形变的相对论平均场(RMF)理论讨论了A-100核区手征双重带候选核的三轴形变.检验了RMF计算结果对基展开主壳数的收敛性.基于PK1有效相互作用的形变约束计算,给出了该核区Rh,Ag和In等同位素原子核的基态形...
- 彭婧孟杰张双全
- 关键词:手征双重带相对论平均场理论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