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高岭石
  • 6篇矿物
  • 5篇光谱
  • 4篇叶蜡石
  • 4篇叶腊石
  • 3篇岩矿
  • 3篇金红石
  • 3篇矿物学
  • 3篇EPR
  • 2篇电子顺磁共振
  • 2篇岩矿分析
  • 2篇软玉
  • 2篇顺磁共振
  • 2篇热分析
  • 2篇热膨胀
  • 2篇吸收光谱
  • 2篇矿物标型
  • 2篇矿物标型特征
  • 2篇矿物物理学
  • 2篇矿物组合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21篇张惠芬
  • 4篇陈大梅
  • 4篇姜泽春
  • 3篇林传易
  • 3篇肖金凯
  • 2篇王辅亚
  • 2篇张实
  • 2篇唐荣炳
  • 2篇杨振国
  • 2篇郭九皋
  • 1篇胡澄
  • 1篇蔡秀成
  • 1篇李新安
  • 1篇马钟玮
  • 1篇曹俊臣
  • 1篇吴大清
  • 1篇何宏平
  • 1篇王春云
  • 1篇谢先德
  • 1篇李文英

传媒

  • 7篇矿物学报
  • 6篇全国第二届矿...
  • 2篇矿物岩石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陶瓷
  • 1篇发光学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第五届全国波...

年份

  • 1篇1994
  • 2篇1993
  • 3篇1992
  • 3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8
  • 6篇1987
  • 1篇190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红石的矿物学和矿物物理研究
张惠芬李文瑛肖金凯
关键词:金红石矿物物理学矿物学矿物标型特征岩矿分析
叶腊石及其热处理产物的EPR研究
叶腊石(Al[SiO][OH])是一种层状硅酸盐矿物。它因具有一系列优异的物理性能而广泛用于冶炼、陶瓷、化工和工艺美术部门,近些年来又作为耐烧蚀材料用于尖端技术,但其EPR研究工作
蔡秀成张惠芬富毓德唐荣炳
文献传递
叶蜡石的热物理特性研究被引量:12
1991年
叶蜡石是一种层状硅酸盐矿物,它的热物理特性主要取决于化学成分和共生矿物组合。较纯的叶蜡石热膨胀系数较小,而含石英较多的叶蜡石膨胀系数明显增大。叶蜡石相对热辐射率较低。它的共生矿物的差异影响结构破坏的温度,在加热到1000℃后的X射线粉晶衍射图上,出现了较弱的莫耒石和方英石的特征谱线,1200℃后特征谱线较明显。
陈大梅姜泽春张惠芬
关键词:叶蜡石热膨胀热辐射
金红石的磁化率研究
肖金凯张惠芬
关键词:金红石磁导率铁矿物顺磁性矿物物理学
高岭石的热稳定性和热处理产物的DTA,IR和EPR研究被引量:14
1992年
本文利用DTA、IR和EPR等方法研究了高岭石的热稳定性及100—900℃热处理产物的系统特征。高岭石的热稳定性会因为堆垛层错缺陷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根据IR和EPR实验,所有高岭石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化包括:脱羟前、脱羟和脱羟后三个阶段。小于400℃时,产物成分和结构同原高岭石相同,≥400℃开始产物的堆垛层错浓度增大并有利于继续升温后的脱羟过程。变高岭石可能介于晶质和非晶质之间。此外,高岭石Ⅰ位Fe^(3+)和变高岭石结构中的Fe^(3+)可能有某些相似的特征。
张实张惠芬
关键词:高岭石热稳定性
高岭石及其热处理产物的^(29)Si,^(27)Al魔角旋转核磁共振研究被引量:22
1993年
自80年代中期,随着^(27)Al,~29(Si)魔角旋转核磁共振(MAS NMR)技术在粘土矿物研究中的应用,使人们对粘土矿物受热转变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高岭石-莫来石反应系列中,是否存在Al_2O_3和SiO_2的分凝及其量的多少,这是高岭石受热相变机制中一个激烈争论的问题.Rocha,Klinowski,郭九皋等认为,在高岭石-莫来石反应系列中,存在有Al_2O_3和SiO_2的大规模分凝;而Chakraborty等认为,在高岭石向莫来石的转变过程中,存在有“高岭石→变高岭石→Al-Si尖晶石→莫来石”反应系列,它们之间存在着结构上的连续性,SiO_2和Al_2O_3的分凝是次要的.另外。
何宏平胡澄郭九皋张惠芬
关键词:高岭石NMR
天然叶蜡石及其热处理产物的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被引量:11
1990年
利用EPR研究了18个天然叶蜡石样及其4个热处理产物。发现天然叶蜡石有三个EPR吸收带;A(g有效≌11.4),B(g有效≌4.3)和C(g有效≌2.0),其中A是叶蜡石的特征谱。A在>400℃热处理时与B在强度上呈消长关系;<400℃热处理时A和B均随温度升高而加强;900℃时A消失,B的强度远远大于原样中的A;C附有超精细结构谱(g=2.04,g⊥=1.96,A=A⊥=19.5×10^(-4)T),C在热处理时呈现复杂的变化。结果表明,A吸收带属于叶蜡石八面体Al(Fe)—O_4(OH)_2中的Fe^(3+);B吸收带归于八面体Al(Fe)—O_2(OH)_4中的Fe^(3+);C吸收带是无机自由基(如Al-O^--Si)和有机自由基的叠加谱;900℃热处理后八面体层中配位发生了变化:Al(Fe)-O_4(OH)_2→Al(Fe)—O_5+H_2O↑,Al(Fe)—O_2(OH)_4→Al(Fe)—O_4+2H_2O↑;类质同象置换Al^(3+)的不仅有Fe^(3+),而且有Fe^(2+)离子。
蔡秀成张惠芬富毓德唐荣炳
关键词:叶蜡石电子顺磁共振EPR类质同象置换
叶蜡石、高岭石和迪开石的吸收光谱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对不同地区叶蜡石、高岭石、迪开石的吸收光谱测量及其高斯谱拟合说明,三种矿物的吸收光谱均由一个吸收边和三个吸收峰叠加而成。主吸收峰在562nm左右,峰高以迪开石为最大,高岭石次之,叶蜡石最低。同一地区不同颜色的叶蜡石,其主吸收峰位置随铁含量的增加向短波方向移动,相对峰离也随之增大。叶蜡石的颜色主要取决于主吸收峰的位置、高度和吸收边位置。可以认为,此吸收边为Fe^(3+)→O^(2-)荷移谱的低能拖尾部分,吸收峰则为铁离子的晶场谱带或晶场谱与Fe^(2+)→Fe^(3+)荷移谱的叠加。
张惠芬杨振国马钟玮
关键词:叶蜡石高岭石迪开石吸收光谱吸收边
金红石磁化率的研究
1989年
本文讨论了不同类型金红石样品磁化率的测定结果。金红石的磁化率与其铁的含量明显相关。其磁性来源主要有三:类质同象形式的铁离子的顺磁性(这是主要的)、出港相含钛赤铁矿的反铁磁性和出溶相钛铁矿的顺磁性。
肖金凯张惠芬
关键词:金红石磁化率
叶腊石的喇曼光谱研究
张惠芬
关键词:叶腊石振动谱喇曼光谱法高岭石岩矿鉴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