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蛋白
  • 5篇人免疫球蛋白
  • 5篇球蛋白
  • 5篇免疫
  • 5篇免疫球蛋白
  • 4篇静注人免疫球...
  • 3篇原料血浆
  • 2篇血浆蛋白
  • 2篇血液
  • 2篇血液制品
  • 2篇人血白蛋白
  • 2篇生产过程
  • 2篇效价
  • 2篇冷沉淀
  • 2篇活性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含量
  • 1篇低PH
  • 1篇电加热器
  • 1篇动态浊度法

机构

  • 11篇兰州生物制品...
  • 6篇兰州生物制品...

作者

  • 17篇张安山
  • 15篇何彦林
  • 10篇刘晓
  • 7篇张金
  • 6篇杨晓东
  • 6篇李青
  • 5篇张璘
  • 5篇张继鹏
  • 3篇韩国德
  • 2篇梁艳
  • 2篇刘晓宇
  • 2篇包正琦
  • 2篇张齐明
  • 2篇周海云
  • 2篇胡军
  • 2篇吕新华
  • 2篇王剑霓
  • 2篇郭广兆
  • 2篇赵一欢
  • 1篇尚立群

传媒

  • 9篇微生物学免疫...
  • 3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国药事
  • 1篇甘肃科技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199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生产过程中凝血因子活化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比较以组分Ⅲ沉淀和血浆为原料制备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s,PCC)过程中凝血因子活化情况,为选择最适PCC制备原料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分别对以组分Ⅲ沉淀和血浆为原料制备PCC过程中中间品的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两个项目进行检定,分析凝血因子的活化情况。观察以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PCC过程中添加肝素能否抑制PCC中凝血因子的活化。结果以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的PCC中间品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两个项目均不合格。以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PCC生产过程中添加肝素后,PCC中间品的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均不合格。以血浆为原料制备的PCC中间品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和人凝血酶活性两个项目均合格。结论组分Ⅲ沉淀为原料制备PCC会增加凝血因子活化的风险,新鲜冰冻血浆可作为制备PCC的原料。
何彦林刘晓潘孟娇刘晓宇张璘张继鹏张安山杨晓东
密度计在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建立一种血液制品蛋白质含量的快速、简便的测定方法,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方法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得的多批蛋白质含量与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函数曲线,用密度计检测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蛋白质含量,并对生产过程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利用密度计连续测定人血清蛋白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各15批样品,与凯氏定氮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该方法离散性小,重复性好,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人血清蛋白测定的t=1.066,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 4)的t=1.789,P>0.05,其无显著性差异,测定的结果准确可靠。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测量结果快速准确,适合对血液制品进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快速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杨晓东张金何彦林张安山张磷
关键词:密度计凯氏定氮法蛋白质含量
GQ142高速管式分离机在血浆冷沉淀离心工艺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血浆冷沉淀离心工艺的关键设备GQ142高速管式分离机进行确认、试生产和生产试验,确保离心机能够满足冷沉淀离心工艺的要求。方法对GQ142高速管式分离机进行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3批试生产试验和10批冷沉淀生产。对冷沉淀离心工艺过程中的进出液温度、所有用具冲淋水内毒素、血浆微生物限度的监测。采用ACL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因子Ⅷ效价。采用双缩脲法检测冷沉淀溶解液蛋白含量。计算冷沉淀的收率和比活性。结果通过对离心机的确认,确保了离心机能够满足冷沉淀提取工艺的要求。冷沉淀离心工艺过程中的进出液温度、所有用具冲淋水内毒素、血浆微生物限度均符合质控标准。10批血浆冷沉淀的离心过程中,血浆的进液温度、出液温度符合工艺要求,冷沉淀收获率平均(9.3±0.8)kg/L,10批冷沉淀的比活性平均(34.4±8.0)IU/g,符合质量标准。结论通过对GQ142高速管式分离机的确认、试生产和生产试验,表明此离心机能够满足冷沉淀的提取工艺要求。
刘晓李青窦姿韩祥东张金张安山何彦林
关键词:原料血浆冷沉淀
人凝血因子Ⅷ工艺过程效价检测与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测定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生产过程中各关键质控点的FⅧ活性,计算各工序收率。方法采用FⅧ效价测定法(一期法)测定原料血浆、冷沉淀溶解液、化学沉淀后溶液、S/D病毒灭活后溶液、层析纯化洗脱液、超滤后原液、冻干后样品及干热后样品中FⅧ的效价;Lowry法测定各样品的蛋白含量并计算比活;根据各步制品的效价和重量计算各工序FⅧ活性的收率。结果 10批血浆中FⅧ效价平均值为(0.62±0.17)IU/ml,比活平均值(0.011±0.003)IU/mg;FⅧ活性在各步工序中回收率为:离心冷沉淀工序73.78%,化学沉淀工序79.64%,S/D病毒灭活工序93.10%,离子交换层析工序64.96%,超滤工序94.20%,冻干工序90.33%,干热病毒灭活工序79.25%,整个工艺FⅧ的总活性回收率23.96%。按照血浆中FⅧ平均含量0.62 IU/ml计算,每升血浆可产出FⅧ149 IU。7批FⅧ的生产过程中,原液中FⅧ比活较冷沉淀平均提高了170倍。结论获得了由原料血浆到FⅧ成品各关键工序的收率,为生产出高纯度、高质量的FⅧ提供了数据支持。
李青刘晓文圆窦姿张安山张金何彦林
关键词:效价工艺过程收率
S/D处理结合低pH放孵灭活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1998年
在低pH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的制备中,采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处理和低pH放孵(23°C~25°C,21天)进行病毒灭活,以提高IVIG的安全性,两法累积灭活效果为:>8logHIV-Ⅰ;>11.3LogVSV和>10.8LogSindbis。
李振平程夷张艳荣吕新华张安山
关键词:静注丙球免疫球蛋白病毒灭活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Fc段生物学活性检测条件的优化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优化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IVIG)Fc段生物学活性检测条件,并验证该方法的重复性。方法基于《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人免疫球蛋白Fc段激活补体的试验方法,优化致敏红细胞的抗原(白喉类毒素)效价(25、50、100、150、200和250 Lf/ml)、IVIG浓度(5、10、20、30、40和50 mg/ml)和补体效价(15、50、75、100和150 CH50/ml)3个试验条件;采用优化的试验条件,对1批IVIG制品重复测定10次,计算变异系数(CV),验证该方法的重复性。结果在致敏红细胞的抗原(白喉类毒素)效价100~200 Lf/ml、IVIG浓度50 mg/ml和补体效价≥75 CH50/ml的条件下,补体介导的溶血反应动力学曲线呈典型的"S"型,可准确计算出IVIG Fc段激活补体的指数(IFc)。采用优化的试验条件,对1批IVIG制品重复测定10次,溶血反应动力学曲线几乎重合为一条,10次测定的IFc值的CV=8.91%。结论优化了IVIG Fc段生物学活性检测条件,优化后的检测方法重复性较好。
何彦林张璘张继鹏张齐明刘晓杨晓东张安山
关键词:静注人免疫球蛋白FC段生物学活性
XMR彩色无纸记录仪在人血白蛋白培育间的应用
2008年
文章介绍了使用XMRS008C0400型彩色无纸记录仪在人血白蛋白培育间控制和温度记录的应用,通过XMPS008C0400型彩色无纸记录仪对电加热器的控制,实现人血白蛋白培育间30~32℃的温度要求.并对该培育间不同点进行连续温度监测和记录。
张安山刘晓宇韩连成马明俭
关键词:电加热器
膳食结构对供浆员血浆蛋白及血脂含量的影响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的膳食结构对供浆员血浆蛋白及血脂含量的影响。方法测定400例以牛、羊肉和马铃薯为主要膳食结构的供血浆者和400例以猪肉和马铃薯为主要膳食结构的供血浆者的血浆蛋白和血脂水平;同时统计食用高脂肪膳食后血浆出现乳糜的情况。结果经测定以牛、羊肉和马铃薯为主要膳食结构的供血浆者和以猪肉和马铃薯为主要饮食结构的供血浆者的血浆蛋白和血脂水平相当,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献浆前1 2 h内食用高脂肪膳食后血浆出现乳糜的概率明显增高,与食用清淡膳食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这两种膳食结构的差异对供浆员血浆蛋白及血脂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献浆前12 h内应当避免食用高脂肪类膳食。
胡军刘学平尚立群杨鸿雁赵一欢张安山何彦林
关键词:膳食结构血浆蛋白血脂
离子交换吸附法提取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工艺优化
2015年
目的优化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离子交换吸附工艺,提高PCC回收率。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 ,以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中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吸附率为考察指标,初步优选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凝胶用量和血浆pH四个工艺参数。结果优化试验结果为血浆温度20℃、吸附时间60 min、凝胶用量1.5 g/L、血浆pH7.4。结论确定了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提取工艺的条件。
刘晓韩国德郭广兆李青包正琦张安山张金何彦林
关键词:人血浆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中凝血因子Ⅸ效价检测中影响因素的探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中凝血因子Ⅸ效价检测的影响因素,优化检测条件。方法研究不同的Ca2+浓度对一期法检测凝血因子Ⅸ效价的影响,并分别考察磷酸三丁酯、聚山梨酯-80(S/D)以及硫酸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对检测的影响。结果 Ca2+浓度为0.012 5 mol/L时,检测结果最稳定,标准曲线的相关性(r2)为0.999±0.001,回收率为(99.2±1.789)%,5次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为1.80%;S/D对PCC样品中凝血因子Ⅸ效价检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1);PCC样品的肝素未中和时,稀释倍数的影响较大,中和后凝血因子Ⅸ效价受稀释倍数影响较小。结论优化了凝血因子Ⅸ效价检测的影响因素,最优Ca2+离子浓度为0.012 5 mol/L;S/D试剂无影响;硫酸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凝血因子Ⅸ效价受稀释倍数影响较小。
李青刘晓张璘包正琦窦姿张安山张金何彦林
关键词:CA^2+浓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