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永利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日语
  • 2篇思维
  • 2篇思维方式
  • 1篇颠覆
  • 1篇颠覆性
  • 1篇疫情
  • 1篇语言
  • 1篇语言表现
  • 1篇责任心
  • 1篇政务
  • 1篇政务服务
  • 1篇企业
  • 1篇企业管理
  • 1篇企业生态
  • 1篇人工智能
  • 1篇助词
  • 1篇文化
  • 1篇良心
  • 1篇互动
  • 1篇互动沟通

机构

  • 7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山东财经大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山东第一医科...

作者

  • 7篇周永利
  • 2篇周小臣
  • 2篇冯晶

传媒

  • 1篇西安外国语学...
  • 1篇企业管理
  • 1篇外语教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日本问题研究
  • 1篇中国卫生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论管理三阶段及其深层对应的良心、责任心、爱心
企业管理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让企业的人流、物流、财流通畅起来,文化管理即是人管理、制度管理后人们探求的更高层次的管理模式。但遗憾的是人们很少去探讨三种管理模式的本质不同,更没有探究它们深层的差异。本文认为人管理阶段注重目的轻...
周永利
关键词:良心责任心爱心
文献传递
语言的本质与表象——谈思维方式和语言表现的关系被引量:9
2006年
如同哲学上难以分清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思维和语言也呈现出先后顺序无法分清、相互依存的关系。可以断言:没有思维产生不了语言,而没有语言也就无法思维。思维是语言的本质,语言为思维的表象。思维方式和语言表现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即使变化也呈表里性。欧美人的思维方式是个体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集体的、日本人的思维是整体的,所以,欧美人的语言表现为清晰、简洁,中国人、日本人的语言表现则含蓄、委婉。人们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对方的语言,而不愿意用对方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对方的语言,这便是许多冲突的导火索。因而,如果只注重语言的表象,而不涉及其本质——思维方式,确实难以找到语言所表达的真实内容所在。
周永利
关键词:语言思维方式语言表现
从思维方式看日语的主客观性被引量:4
2005年
当语言学家们对语言的语法、词汇、语用等用了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了穷极研究之后也难以理解语言时 ,笔者认为问题就在于语言的表象 ,而忽略了语言的本质——思维方式。不同的地理、历史、宗教等条件造就了不同的文化 ,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如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个体的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集体的 ,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是整体的。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由不同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
周小臣周永利
关键词:思维方式日语
日语“格关系”中的“格助词”功能被引量:5
2013年
语言研究的目的是透过对表象形式的解析,探究语义内容的准确表述,关键在于对基本框架的清晰认知。日语分属于黏着语,显著特征是依靠黏着在"体言"后的格助词标示出句子的各种成分,并构建起日语句子的最基本语法框架结构——"格关系"。因此,从人生的视角,整体地解析日语各格助词在"格关系"中相互关联的有机性,可达到还原其基本功能的目的。
周小臣冯晶周永利
关键词:格助词
新冠疫情前后的政务服务热线数据对比
2023年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简称“政务服务热线”)是国务院在各地区设立的为社会公众提供非紧急诉求的渠道。政务服务热线的开通,不仅为政府与群众的互动沟通提供了便利,也为实现医疗系统动态治理和医疗服务精准化管理提供了机遇。
韩思柔周永利唐芳劳家辉邢鲁民
关键词:服务热线政务服务互动沟通
AI浪潮下企业管理模式重塑
2025年
构建灵活的组织结构,营造外部跨行业、内部跨部门的开放式企业生态。当下,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蓬勃发展,形成了“全球智能共哺共享”新模式,对全球政治、经济、科技等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大家享受AI带来技术层面的便利时,也应意识到它将深层次地促进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企业的运营模式、组织结构和战略方向将被AI重塑,企业管理者面对这种变化,可探索符合时代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苗胜国董云鹏周永利
关键词:人工智能
解析日本“格文化”
2014年
日本民族自古以来,以单一民族,单一国家,单一语言的形式,生活在几个自然灾害不断的岛屿上,既不像大陆游牧民那样,为寻找新牧场而主动迁移;也不像大陆农民那样,因河流改道等旱涝灾害而被迫迁移;更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移民造成的"混血"现象。游离于大陆之外的岛国人文地理环境,使日本民族成了在整个"地球村"都难以找到"亲朋好友"的"孤独者",抱团求生存的无奈,造就了其思维方式的整体性,各种"格关系"构成的"格文化"形成了日本的基本社会架构。当巨大的自然灾害摧毁了日本人对故土的眷恋时,"死里逃生"的欲望便会表现为"困兽斗"的对外侵略。因此,解析"格文化"是从深层破解日本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种种表现因由的重要途径。
冯晶周永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