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义布
- 作品数:26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甘肃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油气勘探前瞻性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甘肃阿尔金东段余石山西金矿赋矿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 2024年
- 余石山西金矿是近年来阿尔金构造带东段新发现具有较大找矿前景的金矿床,矿体赋存于寒武—奥陶系拉配泉岩群变火山岩系中,目前对该矿床成矿时代和构造环境鲜有研究。为认识阿尔金东段拉配泉岩群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和开展区域金矿找矿工作,首次通过金矿赋矿变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等方法研究了余石山西赋矿变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结果表明,余石山西赋矿变火山岩形成时代为(471.3±2.1) Ma,轻重稀土分异明显,稀土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模式,具有弱负Eu异常。变火山岩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的隆起形曲线,显示Th、U、Nd、Zr、Hf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Ti、Sr、P等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判断火山岩构造背景可能为岛弧环境。区域上,在寒武-奥陶系拉配泉岩群变火山岩中可能会有该类型金矿找矿的更大突破。
- 司豪佳吴义布司东泽胡永兴李文轩马国龙赵建国贺斌
- 关键词:岩石学特征构造环境
- 华南泥盆纪生物礁演化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17
- 2010年
- 通过对华南泥盆纪生物礁现有资料和作者获得的实际材料的分析研究,编制了华南早、中、晚泥盆世生物礁分布图。华南泥盆纪生物礁最早出现在埃姆斯期晚期,分布层位由西南向北东逐渐变新。华南泥盆纪生物礁分布和演化具有3方面的特征:(1)不同类型生物礁演化差异很大:浅水礁变化最大,台缘礁变化次之,深水礁几乎没有变化;(2)主要造礁生物随时间演替明显:床板珊瑚(埃姆斯期)→床板珊瑚、四射珊瑚和层孔虫(艾菲尔期)→层孔虫和四射珊瑚(吉维特期)→层孔虫(弗拉期)→菌藻类(法门期);(3)生物礁数量和规模在吉维特期出现峰值。研究表明:华南泥盆纪生物礁的发育受区域和全球性因素的共同制约,其中温度、大气中CO2分压(PCO2)和植被—森林生态系等全球性因素对华南泥盆纪生物礁有重要影响。
- 吴义布龚一鸣张立军冯启
- 关键词:生物礁泥盆纪
- 阿尔金南缘地质填图新进展及对找矿的启示——据甘肃1:5万莫坝尔等六幅区调被引量:12
- 2015年
- 通过开展甘肃1∶5万莫坝尔等六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系统查明了区域地层、岩石、构造等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建立了区内地层格架和岩浆岩演化序列,查明了测区基本构造格架,并总结了本区的构造演化历史;新发现余石山大型铌钽稀有金属等矿床和矿(化)点24处,在此基础上在测区划分出找矿前景较好的4个成矿远景区,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
- 余君鹏吴义布梁明宏校培喜窦小雨
- 关键词:地质特征成矿远景区
- 甘肃阿克塞余石山铌钽矿区二长花岗岩成因和形成环境:来自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证据被引量:4
- 2020年
- 余石山铌钽矿区位于北阿尔金-柴北缘-祁连的交汇部位,该区域构造演化复杂.为了揭示矿区内二长花岗岩的成因和形成环境,运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Lu-Hf同位素等理论及技术方法对该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二长花岗岩的详细定名为中细粒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暗色矿物以黑云母、角闪石为主.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余石山的二长花岗岩属于钾玄质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Sr、P、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的平均值为0.57,(La/Yb)N的平均值为11.09,说明该二长花岗岩体岩浆部分熔融程度较高.根据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可判断该岩体为I型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显示,该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481.3±1.7 Ma,形成于早奥陶世.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锆石εHf(t)的值为+0.4^+11.8,均为正值,二阶段模式年龄的范围为675~1 308 Ma,指示其源岩主要为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该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早奥陶世时期北阿尔金洋壳俯冲中南祁连陆壳密切相关,在中南祁连陆壳边缘的余石山地区(弧后),由于洋壳俯冲导致了陆壳的伸展从而产生了裂隙,俯冲产生的熔融岩浆通过裂隙上侵而形成了该二长花岗岩岩体.
- 廖风云陈威曹晓峰陈广琛何昆洋杨文吴义布李通国
- 关键词:二长花岗岩U-PB定年地球化学LU-HF同位素
- 华南泥盆纪层孔虫生长特征及其与环境和菌藻类的关系
- 泥盆纪生物礁是显生宙以来规模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生物礁,在全球己探明的碳酸盐油气田中占重要地位,层孔虫是泥盆纪最重要的造礁生物。众多学者针对泥盆纪珊瑚-层孔虫礁各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珊瑚-层孔虫礁“精细解剖”研究却遭遇...
- 吴义布
- 关键词:泥盆纪层孔虫沉积环境
- 阿尔金东段—祁连西段岩金矿床对比及其指示意义被引量:3
- 2019年
- 通过开展阿尔金东段和祁连西段岩金矿床之间对比研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发现两个成矿带内部金矿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控矿因素、矿床类型、找矿标志和围岩蚀变等存在相似性和可对比性,特别是阿尔金断裂及其次生断裂带对金矿有着明显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金矿成矿规律和主要找矿标志。通过与祁连西段金矿床对比研究,说明阿尔金山东段金矿进一步找矿潜力较大。
- 吴义布李通国赵建国司豪佳贺斌司东泽
- 关键词:岩金矿床
- 内蒙古固阳盆地东北缘更新统洪积物地层的发现及研究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关于内蒙古高原的隆升,长期以来研究较少,从更新世的冲、洪积物分布在现今1600~1700m海拔高程的山顶上出发,发现固阳盆地东北缘更新统的洪积物的沉积类型、沉积特点和粗碎屑岩系的组分以及孢粉的资料,无不与内蒙古高原隆升紧密相关。内蒙古高原隆升不是孤立的,而是受青藏高原隆升的控制,它们几乎是同步的或者说紧密相连的。
- 蔡雄飞智铎强罗中杰吴义布
- 关键词:高原隆升更新统
- 西秦岭洛大式菱铁矿矿床的成矿年龄及其成因
- 2024年
- 铁矿是我国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本次研究以西秦岭洛大式菱铁矿矿床为研究对象,在矿床成矿期次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黄铁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法确定成矿年龄;结合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探讨成矿物质来源,判断矿床成因;同时采用排除法和与矿石特征相关联的方法,探讨黄铁矿Re-Os同位素测试结果出现过度散布点的原因。结果表明:洛大式菱铁矿矿床成矿年龄为136±20 Ma(2σ),对应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汇聚构造体系与中晚白垩世大陆伸展构造体系的转换阶段。锇同位素组成初始值(^(187)Os/^(188)Os)_(i)为0.04±0.22(MSWD=1.11),具有幔源特征;硫同位素组成具有岩浆硫与地层硫混合硫及无机还原硫的特征;铁可能主要来源于幔源流体及其对深部晚印支期花岗岩类岩体的萃取;沿矿石裂隙分布的黄铁矿中的裂隙被杂质充填,导致黄铁矿Re-Os同位素测试结果出现过度散布点。研究认为,洛大式菱铁矿矿床是与幔源流体作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寻找同类型铁矿需要遵循构造-流体耦合成矿规律;用于测试Re-Os同位素的黄铁矿样品,在采集制备过程中需要排除沿后期裂隙带分布的伴生氧化物比例较大的黄铁矿。
- 何进忠刘涛何甘地余君鹏牛鹏飞吴义布
- 关键词:RE-OS同位素幔源流体西秦岭
- 西秦岭洛大式菱铁矿矿床地质与成矿规律
- 2024年
- 铁矿是我国的重要战略矿产资源;考虑大型矿床的发现主要源于对小型矿床的研究,本文研究洛大式菱铁矿矿床地质及成矿规律,以促进菱铁矿矿床的找矿发现。基于区域地质、区域重力异常和矿产地质调查数据,阐述矿床地质特征;进而总结成矿规律,展望找矿前景。结果表明:矿床分布于含矿建造与隐伏花岗岩类侵入体的耦合区域,控矿构造样式为羽状右行走滑断层系统,厘定的成岩期、热液期和表生期成矿过程中,热液期有石英—硫化物(Ⅰ)、石英—菱铁矿—白云石(Ⅱ)和石英—白云石—方解石(Ⅲ)三个成矿阶段,菱铁矿仅形成于第Ⅱ阶段。矿床的热液成矿作用特征显著,岩浆热液可能参与成矿,矿石结构构造具有浅成特征。结论认为,洛大式菱铁矿属于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羽状走滑构造系统决定矿床的深部与外围找矿空间。
- 何甘地何进忠牛鹏飞朱永新吴义布
- 关键词:菱铁矿矿床地质成矿期次西秦岭
- 秦皇岛石炭纪粪化石被引量:8
- 2009年
- 报道的粪化石发现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剖面石炭纪本溪组上部深灰色粉砂质页岩层内.粪化石呈芝麻粒状,两端浑圆、等大,粪粒长2.2mm,宽0.6mm,腹面扁平,背面光滑、微凸,发育一条由串珠状等直径小坑构成的轴向中沟.粪化石呈正弦曲线状的带状集合体产出,多数粪粒具有定向排列,其长轴大都垂直或近于垂直带状集合体的边缘,粪粒在带状集合体内密度分布大体均匀.粪粒的内部保存有未被完全消化的动、植物残渣和以此为生长基形成的大量含硫异形方解石有机矿物集合体.推断其造迹者为细小(数厘米)的杂食性动物,可能为类似于现生的泥鳅或鱼类.造迹动物的排便行为发生在水与沉积物界面之下的沉积层内部.粪化石排出时具有较高的黏度和强度,由于微生物的作用,粪化石的成岩作用发生较围岩早和快.石炭纪本溪组沉积期高的大气氧分压背景、湿热气候条件下淡化的泻湖环境、低水动能、常氧的造迹环境和缺氧、缺少其他宏体生物破坏的特殊埋藏环境使得粪化石得以超常保存.粪化石寄主地层的还原色(深灰色)形成于富氧、高生产力的沉积环境和还原的早期成岩环境.
- 龚一鸣张立军吴义布
- 关键词:粪化石石炭纪本溪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