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玮萍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能力模型的服务匹配机制的研究与实现
- 介绍国际标准ISO16100中关于能力建模的基本概念以及原型系统的基本框架;给出了对能力描述的匹配方法的论述,分别对应能力描述的两个组成部分—共有部分和特有部分的匹配;通过相关技术的比较突出了基于该能力模型的匹配效果和服...
- 于玮萍王茜
- 关键词:数据库
- 工作流协同建模中基于树形结构的多粒度并发控制算法
- 1引言工作流模型是工作流执行的前提和基础,它用一种形式化的,计算机可处理的方式来表示业务过程。传统的工作流系统中,一般只支持单用户集中建模,这要求建模人员全面了解业务过程,然而,随着虚拟企业的发展,企业间的分工和合作越来...
- 周小平王茜于玮萍张祖红
- 关键词:MULTI-GRANULARITYWFMS
- 文献传递
- 基于分布式工作流平台的ERP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被引量:13
- 2005年
-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分布式工作流平台的ERP系统的开发方法、协同建模机制以及柔性执行等机制。这些机制改变了现有的工作流平台的集中式建模的约束以及业务流程固化的运行模式。最后给出了一个基于分布式工作流平台My-Workflow开发的ERP系统的实例。
- 张祖红王茜周小平于玮萍
- 关键词:分布式工作流平台ERP系统开发方法
- 建立软件能力规范化描述增强互操作性
- 2005年
- 建立软件能力规范化描述(简称为范述)包括用规范化的方法来表示软件的功能、软件的输入/输出的信息以及类型、传输协议、安全信息、软件的运行环境以及对其他应用的依赖。通过标准化描述活动的结构、活动类、相应的软件能力类、能力模板以及具体的能力描述,一个应用就具有了标准化的结构;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软件可以用标准化的规范进行描述,甚至软件供应商可以按照标准化的结构开发标准的软件组件;同时,用户的应用需求也可以按照标准化的方法进行分解、获得标准的软件组件的集合;软件组件的标准化描述为软件之间进行互操作、交互信息提供了可能和保证。
- 李玉伟于玮萍王茜
- 关键词:软件组件互操作性
- 基于软件能力模型的匹配机制
- 2006年
- 国际标准ISO16100制定了软件能力描述的规范,提出了加强软件互操作和数据交换能力的方法学。基于该国际标准,本文研究了软件互操作和数据互交换的实现机制;分析了在不同情况下软件匹配的规则,尤其针对遗留系统的互操作,分析了各种进行语义匹配的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系列算法;原型系统的实现,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合理性;通过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的分析,说明了算法的实用性。
- 于玮萍王茜
- 关键词:互操作语义匹配
- 基于能力模型的匹配机制的研究与实现
- 软件重用和软件整合可以缩短应用系统软件开发的时间、降低开发的成本,已经逐渐为业界所接受。“整合”要求完成各个活动的软件组件能够协同,协同的内涵之一是完成各个活动的软件组件能够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互操作,这样的互操作就要求软...
- 于玮萍
- 关键词:软件互操作数据交换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