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龙
- 作品数:3 被引量:7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检测上海市售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菌株被引量:3
- 2015年
-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对上海市8-10月市售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毒力菌株(tdh和trh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共检测贝类样品180份,6个常规品种,实验同时采用PCR测定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含tdh和trh毒力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在市售贝类中的检出率分别是12.77%和11.66%,PCR的分析结果为11.11%和7.78%。对分离的毒力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后发现了2株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其中1株为毒力基因双阳性菌(tdh+/trh+)。2株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的PFGE条带型相似度较高(相似度>90%)。这些结果表明上海市售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毒力菌株存在一定的污染,应引起足够重视。双阳性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的出现值得关注,应对各血清型菌株尤其是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情况加强监测。PCR检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LAMP方法适用于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毒力菌株的检测分析。
- 韩小龙张海燕曹明秀沈晓盛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
- 我国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现状与控制策略分析被引量:61
- 2015年
-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典型的海洋性食源性致病菌,是近年来我国特别是沿海地区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要致病菌。据估计,我国每年因副溶血性弧菌感染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发病高达495.1万人次。为了进一步掌握副溶血性弧菌在我国的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文中分析了副溶血性弧菌近十年的流行病学概况,同时选取了我国24个大中型海产品主要消费城市作为分析对象,分别从副溶血性弧菌的整体检出率、时空变化以及品种间差异3个方面逐一分析了2006年-2013年期间各城市的污染调查数据。并对该菌在污染源头、流通、销售和消费过程中的现有控制措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以期为更好地控制副溶血性弧菌51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从而进一步降低我国因食用海产品而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 韩小龙张海燕曹明秀沈晓盛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现状控制策略
- 我国对南极磷虾的开发研究及其产业化利用现状被引量:13
- 2013年
- 本文就我国对南极磷虾的资源调查研究、捕捞情况、加工利用研究、开发制约因素以及产业化现状进行简要综述。目的是为了加强我国对南极磷虾资源的重视程度,推动南极磷虾产业的迅速发展。
- 沈晓盛韩小龙张海燕蔡友琼陈雪忠
- 关键词:南极磷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