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三明
- 作品数:33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太原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醛固酮逃逸现象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后并发的醛固酮逃逸现象。方法6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使用依那普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血,检测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根据治疗3个月时的醛固酮浓度,判断有无并发醛固酮逃逸。结果依那普利治疗后1个月,AngⅡ、Ald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但3个月时,AngⅡ有所升高,Ald明显增高。65例中有28例并发醛固酮逃逸,发生率约43%。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长期(3个月以上)使用ACEI后,部分患者会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
- 付红莉房振英赵三明
- 关键词:高血压醛固酮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治疗组加芪苈强心胶囊。结果治疗3个月后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距离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心功能。
- 郭述玲赵三明刘亮
- 关键词:芪苈强心胶囊心力衰竭心功能
- 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EF值的对照观察被引量:1
- 2000年
- 对 6 6例心衰患者进行多巴酚丁胺和多巴酚丁胺加生脉饮加减治疗 ,并在治疗前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EF值 ,结合NYHA分级标准进行对照。结果显示中西药治疗组比西药组心功能改善程度高 ,而且EF值也有显著差异性。所以中西药结合治疗心衰疗效好 ,并且用NYHA分级结合EF值更能客观地评价疗效。
- 赵三明郭春凤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超声心动图
- 高血压病病人动态脉压与早期肾脏损害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通过对高血压病人临床资料分析 ,探讨高血压病人动态脉压与早期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高血压病人 86例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 (4 0~ 60 )mmHg组 3 7例和脉压 >60mmHg组 49例。对入选者做以下检查 :2 4h动态血压监测 ,同时检测 2 4h尿 β2 -MG、尿mAlb、尿α1-MG、血 β2 -MG、血肌酐。结果 :脉压 >60mmHg组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血肌酐、血 β2 -MG、尿mAlb明显低于脉压 (4 0~ 60 )mmHg组 ,而脉压 >60mmHg组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指标尿 β2 -MG、尿α1-MG明显低于脉压 (4 0~ 60 )mmHg组。结论 高血压病人脉压增大 ,肾损害指标就增高。
- 刘佳云赵三明白梅
- 关键词:高血压动态脉压肾脏损害
- 超微粉通心络胶囊对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的观察
- 目的观察患者对不同剂型通心络胶囊前后服约依从性。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专项回顾服用不同剂型通心络胶囊的反应,包括吞咽时的感觉、服药后胃部不适或胃痛等情况。结果原通心络胶囊服药依从性佳者为90%,超微粉通心络胶囊服药依从性佳...
- 赵三明刘亮刘佳云郭述玲
- 关键词:服药依从性
- 文献传递
- 高血压伴恶性室性早搏患者心律振荡分析的意义被引量:22
- 2005年
- 白梅赵三明张琳刘佳云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室性早搏振荡心律心率变异
- 脑心通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张璐赵三明刘佳云高磊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脑心通胶囊心率变异性心绞痛患者血脂心脏植物神经
- 应用12导心电图预测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应用12导心电图aVR法预测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超声心动图(UCG)所测的LVEF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近10年来心肌梗死患者14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7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QMI)66例,并与81名正常人为对照组。计算12导心电图aVR导联电压之和,据公式LVEF=β1aVR+β2age(β1=2.264,β2=0.645)求出LVEF,并与UCG所测的LVEF对照。结果对照组两种方法均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致性范围较窄。AMI组、QMI组两种方法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一致性范围相对较宽,但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心导管法与UCG法对照的误差。结论用12导心电图aVR法预测LVEF是较UCG法更加经济、简便、快捷的一种新方法。
- 白梅赵三明刘佳云彭瑞华
- 关键词: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心肌梗死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治疗组加芪苈强心胶囊。结果治疗3个月后左室舒...
- 郭述玲赵三明刘亮
- 关键词:芪苈强心胶囊心力衰竭心功能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醛固酮逃逸现象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后并发的醛固酮逃逸及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并观察ACEI联合使用螺内酯后对醛固酮逃逸和LVH的效果。方法65例EH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LVH组)和非左心室肥厚组(NLVH组),使用依那普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血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浓度,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3个月时的Ald浓度,判断有无醛固酮逃逸,对有醛固酮逃逸者,联合用螺内酯3个月,观察效果。结果依那普利治疗后1个月,AngⅡ、Ald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但3个月时,AngⅡ有所升高,Ald明显增高,65例中有28例并发醛固酮逃逸。治疗前LVH组的Ald明显高于NLVH组,LVMI与Ald呈明显的正相关;LVH组治疗3个月,无醛固酮逃逸者的LVMI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下降,有醛固酮逃逸者LVMI变化不显著。结论EH患者长期使用ACEI后会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Ald与EH合并的LVH有明显的相关性,ACEI能逆转EH所合并的LVH,但醛固酮逃逸能阻碍ACEI对LVH的逆转作用,ACEI联合使用螺内酯可能会改善醛固酮逃逸。
- 付红莉赵三明房振英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醛固酮逃逸现象左心室肥厚螺内酯依那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