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杰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植骨融合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植骨融合效果。方法将9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对照组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后高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并统计手术优良率、植骨融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椎间隙后高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1),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可有效恢复椎间隙后高,提高植骨融合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路绪超郭自斌许杰
-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后路椎间融合术植骨融合
- 经皮骶髂关节螺钉治疗后骨盆骨折脱位的疗效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患者术前进行肠道准备。术中俯卧位。透视定位,经皮钻入导针,以X线透视正侧位以确定导针的位置,将直径6.5mm适当长度的中空松质骨拉力螺钉植入S1~2椎体。术后行康复训练。结果:术后随访8~16个月,27例患者术后无1例感染,无周围神经损伤,复位愈合均好。1例骶髂关节复位不佳,移位1.5cm。1枚螺钉误入邻近椎体,幸未产生后遗症。结论:骶髂拉力螺钉固定后骨盆环的技术具有操作较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失血少、有利于患者康复等优点。
- 朱贤友孟双全路续超许杰
- 关键词:骨盆骨折骶髂关节脱位骨钉骨折固定术
- 微创钛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复杂性长骨缺损性骨折疗效观察
- 2014年
- 复杂性长骨缺损性骨折多由于严重外伤引发,治疗多选择手术治疗,但手术方式及处理不当,容易致畸、预后影响正常功能活动、导致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本院对此类骨折多选择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现将钛板内固定治疗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长骨缺损性骨折疗效分析如下。
- 吴威朱贤友许杰尚志恒王磊
- 关键词:植骨
-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骨折
- 2011年
- 目的系统评价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胫骨中下段开放骨折37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随访6~32个月,对创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患者全部获得愈合,骨折均骨性愈合,功能评价按Johner wruh评分法评价具有微创、并发症少、固定牢固,免除二次手术的优点。
- 王大鹏楚永杰许杰
- 关键词:胫骨骨折开放性外固定支架
-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 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积极、有效的方法。回顾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动力髋螺钉、动力髁部螺钉及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34例,本文对三种内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方法都是治...
- 孟双全朱贤友许杰韩中伟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内固定手术疗效评价
-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DHS、DCS、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DHS、DCS和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34例,其中DHS 67例,DCS 55例,PFN组112例。结果 DHS、DCS和PFN治疗转子间骨折均获得很好的疗效。结论三种方法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方法,PFN组手术失血少、手术时间性短、创伤程度最小,相对更好。
- 朱贤友许杰韩中伟孟双全
- 关键词:随机对照试验
- 复杂四肢长骨骨折应用锁定加压钢板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四肢长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诊治的8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则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术后随访6~15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0%、10.0%,较对照组的67.5%、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四肢长骨骨折疗效明确,能明显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路绪超郭自斌许杰
-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手术复位
- 唑来膦酸联合骨水泥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采用骨水泥技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单纯行经皮骨水泥注入术,治疗组采用经皮骨水泥注入术+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的疼痛评分、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骨密度高于常规组,脂代谢指标(t P1NP、OCN和βCTX)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经皮骨水泥注入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能减轻术后疼痛,改善骨代谢,提高骨密度,值得临床上推广。
- 路绪超许杰尚志恒孟双全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水泥唑来膦酸骨代谢
-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平台骨折56例临床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选择微创内固定系统手术方法,对照组选择解剖钢板手术方法。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8%)明显低于对照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 路绪超郭自斌许杰
- 关键词:微创内固定系统胫骨平台骨折解剖钢板
- 椎体成形术后疗效与伤椎术前MRI信号特点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前伤椎MRI信号特点与术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68例患者,共76椎接受椎体成形术,根据MRI信号特点分为两组;A组:MRI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或T1、T2无明显异常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均为高信号;B组:MRI表现为T1、T2及脂肪抑制序列均无异常信号,与正常椎体信号一致。采用VAS评分观察术前及术后两组疼痛缓解情况,统计分析疼痛缓解情况与术前MRI信号特点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术前术后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差异更大。结论 MRI信号特点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或T1、T2无明显异常信号,而脂肪抑制序列均为高信号的椎体行PVP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 郭自斌朱贤友孟双全许杰吴威路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