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许军

许军

作品数:18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研项目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胃癌
  • 8篇肿瘤
  • 6篇细胞
  • 6篇腹腔
  • 4篇手术
  • 3篇游离癌细胞
  • 3篇术后
  • 3篇胃癌组织
  • 3篇胃肿瘤
  • 3篇癌细胞
  • 3篇癌组织
  • 2篇修补术
  • 2篇血浆
  • 2篇血浆GHRE...
  • 2篇预后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疼痛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机构

  • 18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8篇许军
  • 13篇王荣朝
  • 8篇卢麒丞
  • 7篇王海涛
  • 5篇朱江
  • 5篇罗光华
  • 4篇张岩松
  • 4篇吴昌平
  • 4篇蒋敬庭
  • 3篇孙冬林
  • 3篇李忠
  • 3篇张云
  • 2篇邓海峰
  • 2篇石亮荣
  • 2篇徐斌
  • 2篇董选
  • 2篇董雪伟
  • 2篇谈敏
  • 2篇赵洁敏
  • 2篇陆明洋

传媒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的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2(MT2-MMP)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芯片中90例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MT2-MMP的表达.采用x2检验分析MT2-MM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MT2-MMP表达与总生存期(OS)的关系;拟合多因素Cox模型,采用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CI)评价不同临床指标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MT2-MM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H-score评分均值分别为246和139分,P<0.01);胃癌组织中MT2-MMP的表达水平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TNM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显示MT2-MMP高表达胃癌患者的死亡风险较低表达组显著增加(HR=2.185,95% CI:1.175-4.064,P<0.05;HR=1.997,95% CI:1.042 -3.830,P<0.05).结论 MT2-MMP高表达提示胃癌患者预后较差.
徐小丽陈陆俊徐斌许军蒋敬庭吴昌平
关键词:胃癌预后
普理灵疝装置对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普理灵疝装置(PHS)对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对同期245例腹股沟疝行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其中PHS组109例,Plug组136例。随访患者术后是否并发慢性疼痛,如有慢性疼痛对其进行评分。结果PHS组术后3、6、12个月并发慢性疼痛患者分别为21、18、14例;Plug组分别为44、39、35例;进行评分后示3、6、12个月二组并发中重度疼痛患者分别有10、8、5例和27、23、18例。同期二组患者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HS疝修补术较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明显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卢麒丞王海涛许军王勍王荣朝
关键词:腹股沟外科手术疝修补术慢性疼痛普理灵疝装置
血清GCA、CA19-9和IAP联合检测对胃癌手术前后动态观察的价值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血清中GCA、CA19- 9、IAP对胃癌诊断和动态观察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经病理确诊的 34例胃癌病人术前术后血清中的GCA、CA19- 9、IAP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同时检测了 15 6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此三项指标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6 .5 %、82 .4%、5 3 .1%和 91.7%、78%、5 4.6 %。三项联合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1%和 10 0 %。手术前后动态检测显示 ,满意的手术患者术后三项指标正常。对术中有较大癌残留者手术后三项指标测定值下降未能达正常值 ,复发者其值亦升高。结论 GCA、CA19- 9、IAP是对胃癌的诊断和术前、术后监测较好的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能大大提高敏感性及特异性 。
许军孙冬林孟迟蒋敬庭
关键词:手术前后GCAIAP病理确诊术后监测癌残留
PTEN、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肿浸润、转移的相关性
2006年
许军谈敏徐宁
关键词:PTENMMP-9细胞外基质胃癌
实时RT-PCR及电化学技术检测胃癌术中腹腔灌洗液中游离癌细胞的比较
2005年
目的建立实时RT-PCR及电化学技术两种较敏感的检测胃癌术中腹腔灌洗液中游离癌细胞的方法,并对这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用实时荧光RT-PCR和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65例胃癌术中腹腔灌洗液中CEAmRNA及CEA蛋白,同时进行腹腔冲洗细胞学方法(peritoneallavagecytology,PLC)涂片寻找癌细胞。收集5例良性胃疾病的术中腹腔灌洗液,5例健康志愿者血液为阴性对照。结果(1)RT-PCR方法检测游离癌细胞的阳性率为47.7%,电化学发光法的阳性检出率为35.4%,两者均无假阳性。而PLC的检出率仅12.3%。(2)电化学发光方法具有快速、试剂稳定、无污染和衰变、自动化程度高,且较经济等优点。(3)CEAmRNA、CEA蛋白阳性率在不同的病理分期组(+期和+期)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时荧光RT-PCR方法和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游离癌细胞各有优势,游离癌细胞的存在与肿瘤病理状态有一定相关性。
王荣朝张岩松罗光华陆明洋许军朱江董选徐宁
关键词:电化学免疫测定癌胚抗原
营养支持对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后血浆Ghrelin水平的影响
2011年
目的研究营养支持对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后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3例行近端胃癌根治术的T1~3N0~1M0胃癌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将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A组,43例)和肠外营养组(B组,40例)。测定手术当天、术后第1、3、7、9天血浆ghrelin水平。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血浆ghrlein水平下降至最低点,分别为术前的(33.2±4.2)%和(34.1±3.7)%。术后第3天,A组血浆ghrlein水平的回升快于B组[(47.2±6.2)%vs.(38.4±5.7)%](P<0.05);至术后第9天,两组的回升幅度才相仿,分别为术前的(70.4±5.9)%和(67.1±6.3)%(P>0.05)。结论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能促进近端胃次全术后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的恢复。
王海涛卢麒丞王荣朝张云许军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胃次全切除术GHRELIN
胃癌术中腹腔游离癌细胞检测临界值的确定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胃癌术中腹腔游离癌细胞(FCC)检测的最佳阳性判定值,以及腹腔FCC的存在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术中腹腔FCC,并进行5年的随访。用MedCalc软件分析FCC最佳阳性判定值;[大于此值表示FCC存在,标记为FCC(+)],并前瞻性地分析FCC(+)组及(-)组与预后的关系。最后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1)最佳阳性判定值为31.21拷贝/mL时约登指数最高;(2)FCC(+)与(-)组的平均存活期分别为17.2个月和48.7个月,中位存活期分别为8.1个月和60.0个月;5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1%和67.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FCC(-)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FCC(+)组(P=0.000)。Cox模型分析发现FCC,浆膜及远处转移是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1)FCC最佳阳性判定值为31.21拷贝/mL;(2)腹腔FCC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FCC(+)反映手术时肿瘤存在扩散状态,预示患者预后较差。
董雪伟张岩松王荣朝许军李忠罗光华朱江徐宁
关键词:胃肿瘤游离癌细胞ROC曲线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国内文献荟萃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 总结分析国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诊治现状及其预后。方法检索1992年1月至2009年4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获得临床资料完备的42篇文献共439例SPT,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39例SPT中男性38例(8.7%),女性401例(91.3%),男:女=1:10.6,平均年龄28岁(8~76岁)。377例有临床表现描述,主要为腹痛(35。3%)、腹部包块(31.3%)、腹胀不适(7.7%),101例(26.8%)无任何症状,为体检时偶然发现。术前诊断有记载者246例,误诊161例,误诊率65.4%。439例SPT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根治性切除率高达97.3%(427/439)。平均肿瘤直径7.8cm(1.5~25.0cm)。394例对肿瘤侵犯转移有记载,80例(20.3%)有恶性表现。418例(95.2%)获得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个月(1月~25年)。随访期间403例(96.4%)无瘤存活,4例局部复发,6例发生肝转移,4例因本病病死。结论SPT是一种少见的潜在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术是SPT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尹勇李兆丽王勍王荣朝李忠卢麒丞许军鲁常青陈同钰
关键词:胰腺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预后
共刺激分子B7-H3 mRNA和B7-H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B7家族的新成员B7-H3mRNA和B7-H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8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组织B7-H3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B7.H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7-H3mRNA在胃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邻近正常组织。B7-H3mRNA的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B7-H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39、5%,其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也无关(P〉0.05)。B7-H3蛋白表达随肿瘤临床分期的递增而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病理分级各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3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7-H3阳性表达组无病生存期明显优于B7-H3阴性表达组(P=0.009),B7-H3阳性表达组总生存期亦明显优于B7-H3阴性表达组(P=0.010)。结论B7-H3表达与胃癌预后有关,可以作为反映患者免疫状态和预后的一个新的指标.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赵洁敏吴昌平王荣朝许军朱江魏江罗光华石亮荣谈敏谈炎
关键词:胃肿瘤细胞毒性免疫
腹腔镜手术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细胞血行播散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肿瘤细胞血行播散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30例开腹组与28例腹腔镜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 d外周血CK20 mRNA表达指数。结果开腹组术后CK20 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术前[76.4%(13/17)vs.56.7%(17/30)](P<0.05),CK20 mRNA中位表达指数亦明显高于术前[213.6 vs.109.7](P<0.05)。腹腔镜组术后CK20 mRNA阳性表达率和中位表达指数略高于术前[64.7%(11/17)vs.60.7%(17/28)和(193.5 vs.157.6)](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直肠癌肿瘤细胞血行播散有一定程度影响,但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并不增加肿瘤细胞血行播散的几率。
卢麒丞许军王荣朝王海涛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CK20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