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广发
- 作品数:37 被引量:36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科治疗2465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总结被引量:33
- 2006年
-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近25年来收治的2465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方式:单纯外引流2034例(82.5%),单纯内引流手术431例(17.5%),附加肝部分切除586例(23.8%)。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211例(8.6%),术后围手术期死亡17例(0.7%)。术后获得随访共1767例(71.7%),随访时间2—25年,疗效优良1518例(85.9%)。术后发现残余结石315例(17.8%)。115例(6.5%)结石复发。结论 术前影像学全面地了解结石的分布和胆管狭窄的部位,术中应用各种取石方法,恰当的肝部分切除,合理的引流方式,术后应用胆道镜取石,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残石率和结石复发率。
- 汤恢焕周军肖广发龚学军何群胡国潢王宪伟魏伟张学利李江宁
- 关键词:胆结石外科手术并发症
- 肝门部胆管癌36例诊疗体会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7月收治的36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门胆管癌并非少见疾病,而首诊时误诊率较高(39%)。3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术16例(44%),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4/15),50%(5/10)和25%(1/4);各种非根治性切除术20例(56%),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7%(8/17),8%(1/12),0,(t=2.585)。结论早期诊断及根治性切除术能够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 汤恢焕彭创常实龚学军何群王宪伟肖广发
- 关键词:胆管肿瘤外科手术
- NCAM和DPC4的表达与胆管癌神经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
- 目的 通过检测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NCAM)和DPC4的表达与胆管癌神经浸润转移的关系,探讨NCAM和DPC4在胆管癌神经浸润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胆管癌的神...
- 肖广发
- 关键词:胆管癌NCAMDPC4神经浸润
- 文献传递
- 心理干预对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将心理干预用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围手术期,了解其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将396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00例)和对照组(196例)。干预组入院后至术后1个月进行了系统完整的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手术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当天(4~6 h)、术后1、2、7 d及1个月患侧腹股沟区疼痛及不适感(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常见并发症(血清肿、尿潴留)发生率及恢复正常活动(如厕)时间等具体情况;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侧腹股沟疼痛评分及不适感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组住院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术后1个月时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或0.01)。结论:心理干预对PATT患者围手术期疼痛及不适感有明显缓解作用;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术后1个月时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P〈0.05或0.01)。
- 欧阳剑波黄耿文何文阳建怡肖广发杨柳
- 关键词:心理干预围手术期医护
- 高龄患者对侧隐匿性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对侧隐匿性疝(concealed hernia,COH)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高龄腹股沟疝患者96例,行经腹腹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20例高龄患者COH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结果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13例,主要包括血清肿和皮下气肿。全组平均手术时间(105±27)min,单侧疝手术时间(100±15)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40±30)min,单侧疝合并COH手术时间(130±25)min。双侧疝、单侧疝合并COH与单侧疝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2.12,P=0.03、0.04)。合并COH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3/20),单侧疝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6%(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4,P=0.12)。随访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无复发。结论行TAPP时同时修补高龄患者对侧隐匿性疝是安全可行的,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相对于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重要优势之一。
- 黄耿文李宜雄肖广发
- 关键词: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
-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术后胆瘘65例原因分析及处理
- 2007年
-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2465例中术后发生胆瘘65例,临床资料。结果 65例术后胆瘘的原因为:T管引流术后3~5d早期误拔T管2例,T管滑脱5例,胆囊床毛细胆管瘘9例,T管固定过紧或过松3例,T管短臂滑出2例,两周以上拔T管后胆瘘23例;胆肠吻合口瘘8例;肝叶切除肝断面胆瘘13例。本组非手术治疗47例(72.3%),再手术治疗18例(27.7%)。61例治愈,治愈率93.4%;死亡4例,死亡率为6.6%。结论 胆瘘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胆道有无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与再手术治疗。
- 周军汤恢焕常实王宪伟龚学军何群肖广发胡国潢
- 癌症高表达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PGC)组织中癌症高表达蛋白(Hec 1)的表达与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首先,随机选取PGC患者108例,以慢性胆囊炎患者15例为对照,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ec 1蛋白的表达。其次,对108例PGC患者中的96例进行术后5年的随访,分析Hec 1与PGC患者预后的关联。结果:Hec 1蛋白的表达与PGC组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患者的预后均有密切的关系。在发生淋巴道转移及低分化的肿瘤组织中,Hec 1蛋白高表达。随着Nevin分级的加重,Hec 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P<0.05)。此外,Hec 1蛋白阳性表达的PGC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1)。结论:Hec 1蛋白可能与PGC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联合应用Hec 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其临床病理学分级,有助于正确判断患者的预后。
- 肖广发汤恢焕
- 关键词:原发性胆囊癌临床病理学预后
- 胆血症被引量:4
- 2003年
- 肖广发
- 关键词:病因肝外伤
- CD147反义RNA对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的体外
- 肖广发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胆管癌(CCA)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CCA患者106例,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2蛋白的表达.其中89例术后随访1~60mo,分析MMP-2蛋白与CCA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MP-2蛋白在C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42%(81/106),并与CCA组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患者的预后均有密切的关系.在发生肿瘤浸润、淋巴道转移及低分化的肿瘤组织中,MMP-2蛋白高表达.此外,MMP-2蛋白阳性表达的CCA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1).结论:MMP-2蛋白的表达可能与CCA的浸润、转移有关;检测MMP-2蛋白在C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并结合其临床病理学分级,可提高对患者预后的判断准确性.
- 肖广发汤恢焕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类胆管肿瘤临床病理学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