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TH刺激试验在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07年
- 严重感染时合并相对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是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主要依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试验是判断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主要方法,在标准剂量(250μg)刺激试验的基础上,新近探索出小剂量(1μg)可能具有高敏感性和安全有效等特点。该文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试验在严重感染时的使用、判断指标以及在危重病患儿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 章赛吉张育才
-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脓毒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 不同年龄组患儿气管叉位置的比较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患儿气管叉的位置。方法根据年龄分为新生儿组(n=23)、婴儿组(1~12月,n=61)、幼儿组(1~2岁,n=45)、学龄前儿童组(3~6岁,n=51)和学龄组(7~12岁,n=38),通过胸部X线片确定气管叉的位置。结果新生儿气管叉的位置为第4胸椎水平;婴儿组和幼儿组亦为第4胸椎水平,但第4胸椎中、下部的比例更高;学龄前儿童气管叉仍以第4胸椎水平为主,但部分儿童的气管叉位置可达第5胸椎上、中部水平;学龄儿童的气管叉位置以第5胸椎水平为主,显著低于学龄前儿童组(P<0.05)。幼儿组男性以第4胸椎中部水平为主,女性以第4胸椎下部水平为主(P<0.05)。结论新生儿和婴儿气管叉的位置为第4胸椎水平,幼儿少部分达第5胸椎上部水平,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可达第5胸椎上、中部水平。
- 章赛吉金泉英
- 关键词:儿童年龄胸片
- 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给药顺序对小儿麻醉诱导期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观察芬太尼和咪达唑仑在麻醉诱导期间不同给药顺序对防治小儿依托咪酯引起肌阵挛的效果。方法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腺样体吸割术的患儿80例,年龄≥2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药物: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最大剂量3mg)、芬太尼2μg/kg、依托咪酯0.3mg/kg(乳剂,江苏恩华药业),随后予顺式阿曲库铵0.1mg/kg,肌肉松弛达最大阻滞时行气管插管。根据麻醉诱导给药顺序将80例患儿随机分入依咪芬组(依次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咪达唑仑、芬太尼)、芬依咪组(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依托咪酯、咪达唑仑)、咪依芬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芬太尼)和咪芬依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每组20例。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后1min内观察肌阵挛发生情况并评分,之后依次注射余下药物。结果依咪芬组的肌阵挛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5),肌阵挛分级1、2、3级的构成比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5)。芬依咪组与咪依芬组间肌阵挛发生率和肌阵挛分级构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咪芬依组肌阵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咪依芬组和芬依咪组(P值均<0.05),肌阵挛分级1、2、3级的构成比亦显著低于咪依芬组和芬依咪组(P值均<0.05)。结论预先使用咪达唑仑或芬太尼均可有效减少小儿麻醉诱导期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阵挛发生,而两药联合应用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 魏嵘王春章赛吉刘珺珺金泉英
- 关键词:芬太尼咪达唑仑依托咪酯小儿肌阵挛
- 预注顺式阿曲库铵预防小儿依托咪酯全麻诱导引起肌阵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预注顺式阿曲库铵防治小儿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所引起肌阵挛的效果。方法:4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Y组(预注组)预注顺式阿曲库铵0.01 mg/kg,生理盐水稀释到3 mL静脉推注;D组(对照组)静脉推注等量生理盐水3 mL,观察预注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2 min后各组分别推注依托咪酯0.3 mg/kg并观察肌阵挛分级情况,之后静脉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2μg/kg,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结果:Y组与D组肌阵挛的发生率分别为60%和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组肌阵挛程度评分与D组相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注期间Y组1例8岁男孩给予预注量顺式阿曲库铵1 min后出现轻度视物模糊,无其他明显不适,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认真观察未给予药物处理。结论:应用预注0.01 mg/kg顺式阿曲库铵的方法并不能有效减少儿童依托咪酯诱导所引起的肌阵挛的发生。
- 魏嵘章赛吉刘珺珺金泉英徐宝生
- 关键词:肌阵挛预注顺式阿曲库铵依托咪酯小儿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试验评估小儿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肾上腺功能
- 严重感染和脓毒性休克及其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依然是危重病医学面临的主要课题。糖皮质激素(GC)是第一个经过大样本随机临床对照实验用于严重感染患者的非抗菌药物。本文采用小剂量(1μg/1.73m2)ACT...
- 章赛吉张育才滕国良田国力徐梁曹瑞芬张宇鸣
- 关键词:小儿脓毒症脓毒性休克肾上腺功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 文献传递
- 婴幼儿肾结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麻醉处理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婴幼儿肾结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麻醉处理。方法选取6例因肾结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婴幼儿,其中4例手术治疗,麻醉诱导为吸入七氟烷、N2O以及静脉予维库溴铵,术中维持吸人七氟烷、N2O。比较人手术室时(T1)、气管导管插管后(T2)、手术开始时(T3)、左侧取石时(T4)、右侧取石时(R)和手术结束时(T6)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4例患儿T1、T2、T3、T4、T5和T6不同时间点的HR、MAP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190~280min,补液量120—300ml。结论危重婴幼儿手术,七氟烷等吸入麻醉药的诱导和维持,手术期间麻醉平稳,是一种较安全的麻醉方式。
- 章赛吉金泉英
- 关键词:婴幼儿肾结石麻醉
- 儿童咽喉部手术3种麻醉诱导方法比较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比较3种麻醉诱导方法对咽喉部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苏醒及质量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年龄3~14岁,择期行腺样体切除和/或扁桃体切除术患儿48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舒芬太尼0.2μg/kg组(S1组)和舒芬太尼0.3μg/kg组(S2组),每组各16例。记录手术结束至拔气管导管时间、复苏时间、复苏期躁动发生情况及不同时间节点[基础值(T0),诱导后(T1),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T3),手术结束(T4)]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K组T1,T2,T3,T4心率较T0显著性增快(P<0.05),T2,T3平均动脉压较T0显著性升高(P<0.05);S1组T1,T2,T3,T4心率较T0增快(P<0.05),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2组T2,T3,T4心率较T0增快(P<0.05),T1平均动脉压较T0降低(P<0.05),而T2,T3,T4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1组和S2组拔气管导管时间、麻醉复苏时间较K组缩短(P<0.05),S1组拔气管导管时间短于S2组(P<0.05);3组复苏期躁动发生率差比较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亦无呼吸抑制、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儿童咽喉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拔气管导管时间和复苏时间缩短。
- 章赛吉金泉英
- 关键词:咽喉部手术氯胺酮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儿童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对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儿肾上腺功能评估的意义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1μg/1.73m^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实验评估儿童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肾上腺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患儿入院24h内完成基础皮质醇(T0)测定,静脉注射1μg/1.73m^2ACTH,30min后测定血液皮质醇(T1),根据哟和皮质醇增值(Δmax=T1~T0)判断肾上腺功能,以Amax≤90μg/L为肾上腺功能障碍(AI)指标。结果62例中,脓毒症53例,脓毒性休克9例,病死率为27.4%(17/62)。肾上腺功能障碍(adrenal insufficiency,AI)发生率40.3%(25/62),其中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儿AI发生率分别是39.6%和44.4%.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平均T0和T1分别是(318.6±230.4)μg/L、(452.3±230.7)μg/L和(454.7±212.7)μg/L、(579.3±231.9)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患儿T0、T1分别是(320.5±223.9)μg/L、(462.3±212.0)μg/L和(384.3±258.3)μg/L、(500.7±470.6)μg/L,两组AI发生率分别是37.8%和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和T1水平与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有关(P〈0.05),AI发生率与PCIS、PRISMⅢ和器官功能障碍数目无关(P〉0.05)。结论儿童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儿AI发生率较高。小剂量ACTH刺激实验可以判断严重感染患者肾上腺功能,可为激素治疗提供依据。
- 张育才章赛吉滕国良田国力徐梁曹瑞芬张宇鸣
- 关键词: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休克脓毒性
- 儿童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肾上腺功能状态研究
- 目的:探讨小剂量(1ug/1.73m2)ACTH刺激实验评估儿童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儿肾上腺功能状态的价值。
方法:前瞻性实验研究。对象为2006年4月- 2007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救中心PICU...
- 章赛吉
- 关键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肾上腺功能激素治疗
- 文献传递
- PEEP对无高危因素患儿肺不张的影响:肺超声法评价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采用肺超声评价PEEP对无高危因素患儿肺不张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非腹部手术患儿10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6岁,BMI在正常范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PEEP组(C组,n=50)和PEEP(P组,n=50)。静脉注射丙泊酚后即刻行容量控制通气,P组PEEP 5 cmH2O 、潮气量8 ml/kg,吸呼比1∶2,通气频率20-25次/min。C组不给予PEEP,余设置同P组。于麻醉诱导后和术毕时行肺部超声检查。记录肺不张严重程度和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P组麻醉诱导后和术毕时肺不张程度减轻,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对于无肺不张高危因素的患儿,早期应用PEEP 5 cmH2O可减少肺不张的发生。
- 朱昌娥章赛吉董俊莉魏嵘
- 关键词:肺不张正压呼吸